文化走出去亟须打造“北京模式”

2014-04-29 00:44李道今
投资北京 2014年8期
关键词:基地贸易上海

李道今

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资源及市场优势明显,北京天竺保税区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与上海基地同期获批,而上海已依托其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文化走出去的“上海新模式”,这不仅使北京不得不重新审视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在文化走出去中的责任与作为,也对北京探索并建立特色的文化走出去“北京模式”形成了参考与借鉴。

“上海新模式”之新

2011年11月,文化部批准“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命名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两年多来,该基地在文化产品交易、仓储运输、贸易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基地又利用自贸区的开放政策,实现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有机结合,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探索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首块“试验田”。

目前,基地已形成相当的产业集聚规模和示范效应。截至2013年底,基地共聚集了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上海品藏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印刷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近200多家文化企业入驻,注册资本累计已超过35亿元人民币,年税收贡献已超过亿元,2013年度基地文化贸易新增总量已超过70亿元人民币。

上海大力开展体制、机制、政策、服务创新,有效推进基地的发展。设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政策体系,深化上海自贸区政策,开放文化产业中的游戏机生产和销售、演艺经纪、娱乐场所等领域,争取海关总署政策,支持区内文化产品专用仓库建设,探索保税展示交易功能拓展,设立文化产品通关专用窗口等。加强服务能力,积极发挥文化产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等服务功能,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品牌展会活动等。

从上海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发展经验看,文化走出去“上海新模式”的核心是:“上海自贸区的开放政策优势+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专业文化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综合对外贸易促进服务体系+文化企业的文化服务产品输出”,从而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文化输出模式。

北京的不足

北京拥有丰富而优质的文化资源,高成长性和实力雄厚的文化机构,国际化的商务服务体系和商务通道,传承东方文化和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文化贸易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北京地区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持续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35.33亿美元,在各省市中排名首位。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走出去,歌华集团与天竺综保区管委会联合打造北京天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作为文化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2012年底与上海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同期获批。

北京天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将以园中园的形式进行建设,为国际、国内文化生产、传输、贸易机构提供专属保税服务,实现区内企业自由文化贸易;国内文化产品、原材料进口退税;国外文化产品进区中转及存储免证、保税、交易免税;外贸及合资文化贸易、中介、生产企业特许入区等文化贸易促进功能。根据规划,基地占地26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50亿元,预计2015年全部建成并正常运营。

毋庸置疑,北京在推动文化走出去中的资源、渠道及市场优势非常显著。同时,北京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建成运营后也将进一步提升文化走出去的能力和环境。但是,比对横空出世的文化走出去“上海新模式”,北京必须看到在推动文化走出去体系建设中的不足——

一是从政策环境上看,北京缺乏上海自贸区的开放力度,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洼地”效应难以显现;二是从促进体系上看,北京的文化贸易促进职能及文化资源都比较分散,难以形成促进文化贸易发展的合力;三是从市场空间上看,长三角的一体化优势更加鲜明,区域间的文化产业分工与协作更加清晰和紧密,北京的市场主体空间有限;四是从服务体系上看,软性的文化服务商品是北京的主要供给,贸易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对文化服务类商品有所侧重。另外,北京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尚在建设中,作为文化贸易高地的品牌优势尚待发挥。

“北京模式”如何构建

从宏观层面看,推动文化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市场主体规模小,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同时,文化认同及国际通行的“文化例外”原则也形成文化走出去的隐性壁垒。文化走出去亟待各个层面的模式创新。

对北京而言,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大力发展文化贸易,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对全国做好示范,既是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使命也是强化首都核心功能、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上海建立起文化走出去“上海新模式”后,如何打造文化走出去的“北京模式”显得重要而迫切。

北京应立足于文化资源和对外贸易的渠道优势,借鉴上海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发展经验,着眼于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和服务创新,集成文化发展的要素资源,重塑文化贸易促进体系,探索与构建文化走出去的“北京模式”,强化全国文化中心地位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

“北京模式”的构建路径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加强体制创新,将目前分散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文化贸易促进职能进行集中,形成推动文化贸易发展的合力。二是加强机制创新,探索与驻华使领馆、文化贸易促进机构长效的文化贸易促进机制。三是加强政策创新,推进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部、市、区合作,争取更多尤其是文化服务贸易的先行先试政策。四是加强服务创新,依托现有的文化走出去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政府、行会、企业等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贸易促进服务体系。五是加快平台建设,重点加快北京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与发展,将基地政策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和集聚区,注重发挥京交会、国际贸易文化促进中心等平台的文化贸易促进功能。

通过体制、机制、政策和服务的创新,北京也有望形成文化走出去的“北京模式”,即“通畅的对外贸易渠道+综合的平台服务+先行先试政策+全方位促进体系”。通过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区域模式创新,北京将进一步提升文化贸易规模和水平,形成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高地,更好地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投资北京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基地贸易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我的基地我的连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