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征
20世纪初,著名的德国诺奖免疫学家艾黎克就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学说——他认为癌细胞的出现是健康体内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只要接触自然界,人体就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细胞癌变。而大多数人之所以不得癌症,是因为体内有一套防癌系统在不停地发现并清除癌细胞。只要癌细胞出现过多,防癌系统就会主动清除过多的癌细胞,以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而得癌症,主要是因为防癌系统活性低下,无法有效地清除癌细胞。那么,这套防癌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呢?多年来,科学家们经过无数的努力,却始终找不到科学证据来证明这套自身癌细胞清除系统的存在。
1999年,即艾黎克学说提出近100年后,我的实验室在一个原本与癌症免疫学无直接关系的研究课题中,意外地发现了这套系统存在的证据。那年,实验室里发生了一件非常意外的事件:通常给小白鼠腹腔注射高恶性癌细胞后,它们都会迅速产生癌性腹水,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但有一只小白鼠与众不同,多次注射癌细胞后,它竟然活了下来,并且活得非常健康。惊奇之余,我们对这只小白鼠及其后代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它体内有一套高活性的防癌系统,能够快速地将癌细胞杀死。这套防癌系统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与生俱来,可以传延后代。而这套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粒细胞。在血液白细胞不同种类中,数量最多、再生能力最强的就数粒细胞,其已知功能是杀细菌抗感染。
那么,人群中会不会也有类似抗癌小鼠的抗癌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人群展开了大量调查,发现一部分人竟然也有类似抗癌小白鼠的抗癌活性,这种活性也只存在于人体粒细胞中,其他白细胞种类都没有杀癌活性。这一系列的意外发现,终于揭示了健康人不得癌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为我们提示了一条全新的治疗癌症的思路:粒细胞成分输血抗癌疗法。
对健康人群的粒细胞杀癌活性进行检测,从而筛选抗癌活性高的人作为粒细胞供体,是这个抗癌新疗法的核心概念及核心技术。在健康人群里,遗传因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粒细胞抗癌活性相对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有许多其他的后天因素,如年龄、季节、情绪等都会影响其活性。抗癌活性因人而异,有的人高有的人低。此疗法的核心概念是选择活性最高的粒细胞供体用于治疗。粒细胞杀癌活性的检测是全世界首创的技术,直接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功能性检测,对治疗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粒细胞抗癌疗法从1999年起,经过10年时间的研发,有上百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不同层次科学家参与了这项研究,其中包括诺奖获得者、著名科学家,总耗资高达几千万美金。在2008年底,它终于成功获得美国药监局批准,在美国进入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美国和中国两国的临床试验早期结果显示,此疗法在许多病人身上有非常明显的杀癌效果,患者高质量生存期明显延长,同时又没有传统疗法(如放疗、化疗)杀伤健康细胞而带来的副作用。
人体粒细胞抗癌活性的发现开辟了一片崭新的科学处女地,随后会带来许多相关技术及高端医疗产品的开发及商业转化潜力。例如,粒细胞采集技术的优化、人体外粒细胞纯化、储存及扩增技术、抗癌基因的遗传学检测、癌细胞的捕捉技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