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博大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让学生主观上喜欢语文、爱上语文学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修养,以无形带有形,让灵魂的火花在学生中传扬。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身修炼的巨大的人格魅力
“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说,学生首先是喜欢上了老师,之后喜欢上了老师所教的课程。精神领袖型的语文老师能引起学生对他们的崇拜心理,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心灵沟通、情感融汇的桥梁。初中教材《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将自己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她“慈爱”、“公平”、“伟大”、“温柔”、“美丽”。她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不仅在课上同时在课下、在生活中都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学生烦恼时能得到她的援助。纯真的学生哪怕是在放假的日子里、在梦中,也会想起他们的老师。这是一种多么殷切强烈的思念之情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好比一架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旋律,必须把乐器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能不能营造出这种平等对话所必需的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有没有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可见,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课堂、课下,课内、课外,教学中、生活中。
二、全力构建的高远的前瞻意识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领导所想到的是明天,而领袖们所想的是后天。”作为精神领袖的语文老师不同于行政领导,应该对学生的“后天”负责。我们不妨看看当年孔子是如何表明自己对行政领导和精神领袖的不同态度的。在《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对前面三个发言的弟子所述之“志”,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而对曾晳的“志”却大加赞赏。因为前面三人都是谈有关治理国家的政事,是一个领导者的所为。而曾晳所叙侧重于人的精神生活,社会的思想教化,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天下大同”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场景:一群谦谦君子和稚气未脱的少年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长幼有序,神态欢娱,在明媚的春天,来到沂河边。大家让清澈的沂河水洗掉身上的污垢,在自然的怀抱中荡涤心灵的尘埃,然后登上高高的舞雩台,让灵魂接受清风的沐浴,在内心虔诚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康,国泰民安。孔子在经历了长久的颠沛,目睹各国“苛政猛于虎也”的社会现状后感到,要想从根本上整治一个社会,必须从人的精神教化入手。因此,在老年,他专心从事古文献整理和教育工作。
语文教育是构建人的精神大厦的伟大工程,对人的一生,对整个民族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语文教师,切忌为追求急功近利的眼前利益而放弃对长远的谋划。当今世界,短视行为随处可见,体现在语文教育领域,人们重考试结果,轻教学过程;重解题技能,轻情感培养;重工具性,轻人文性。在这种教育思路的引导下,我们常常发现许多青少年脸上少了几份纯真,厚厚的眼镜下遮掩着人性的冷漠。语文教师不能诚惶诚恐地为应对一次一次的考试而将目光囿于考试成绩当中。
我们不妨将人生界定为三个境界:自然人生、社会人生、诗化人生。诗化人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个体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点燃一个个生命的火炬,让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我们反对刻板式、注入式的教学语言,提倡人性化、诗化的、灵动的教学语言;反对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固守过去,固守教室,固守教本,提倡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把语文教学扎根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中,最终使语文成为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志趣高洁的人生观的有力支柱。
三、亲身经历的充沛的感情世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它体现在学生与课本、学生与教师、教师与课本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此,我讲两件事情。
在教学《我与地坛》第二课时,为了激起学生对亲情的感悟,我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一次我和姐姐在路上,遇到一只恶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农村的孩子都知道,狗咬人时,总是让过前面的咬后面的。同样年幼的姐姐让我走在前面,当我走过去后,那狗纵身扑到姐姐身上,狠狠地咬着她的衣褂,姐姐的身体从高高的堤岸上一直滚到堤岸下……我讲得很动情,学生听得很投入。开启了学生的情感大门后,再领悟课文中母子间的感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记得去年中语会组织的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观摩大赛在扬州中学和翠岗中学举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东北女教师,她朗读课文《乡愁》时,声音极富感染力,学生和听课老师在她通过朗读而营造的一片浓浓的乡愁中,唏嘘、动情、流泪。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伴随师生情感起伏的旅程,教学效果很佳。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深有感触地说:“就我而言,感觉上得最好的语文课,是我……把思想情感通过课文倾泻出来的时候;而在学生心目中,这样的语文课也是他们最盼望甚至最神往的。”
最后,我呼吁广大语文教师,少一点对现实功名利禄的执著,多一些精神上超然脱俗的追求。欲度人先度己,首先打造自己的生命品质,追求生命的整体丰盈。一个精神领袖型的语文老师,既是生活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人,又能以巨大的人格魅力、高远的前瞻意识、充沛的感情世界影响学生,构建他们人生的精神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