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婧婧
想触摸历史,探寻文化底蕴,最好是四处走走。朋友说位于天津蓟县境内的“京东第一山”盘山不但风光秀丽,而且没有城市的喧闹。城市的拥挤、工作的压力让我渴望那种宁静的大自然气息,于是我满怀惬意之情,前往清乾隆皇帝盛赞的盘山。
从蓟县向西北行驶15公里,便到了莲花岭盘山入口处。盘山因她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盘山古名盘龙山、四正山、无终山。因它蜿蜒盘踞,“形无定向势如龙”,故名盘龙山。因它一峰独起,独立无依,蜂窝莲瓣,四面如一,故名四正山。因它位于古无终国,故名无终山。曹操《表论田畴》说:“田畴率宗族入无终山中”。因为魏国田畴隐居无终山,曾为曹操征服乌桓当过向导,但又拒绝曹操所封官爵,一直隐居山中,所以后人为了纪念田畴,把无终山改叫田盘山,意思是田畴曾经在山中盘桓。省略叫法为“盘山”。盘山是燕山山脉南缘的一段,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0公里,雄伟多姿,景色幽古,久负盛名,曾入中国15大名山之列。远在初唐时,太宗东征凯旋途中到此游赏,就曾赞口不绝。到明清两代,这里建起寺庙72座、宝塔13座,行宫、楼台比比皆是,景况空前。
由莲花岭西路登山,穿过“京东第一山”牌坊,门口几个红色大字写着:盘山旅游风景区。听导游介绍:清乾隆皇帝先后巡幸盘山32次,留下了歌咏盘山的诗作1366首,并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能让一个皇帝多次临幸,又如此歌咏的山岳景观,恐怕寥寥无几,足见盘山的魅力与神奇。这让我对盘山有了更多的期待。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山了,清澈的溪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不禁让我低下头,原来脚下的一切更是妙不可言,遍地的野花,让人这么的怜爱,想长此以往的在这里看着它们开放,然后凋谢,让我记住它们带给我的安逸,盘山带给我的清新。
从山脚“石趣园”开始攀登,一路拾阶而上,途中小路两侧怪石形态各异,有的像海豚,有的如鸳鸯,还有的似蟾蜍……不久,就见到一个刻有“入胜”两个巨字的大石坠入眼帘,脚下一潭清泊,仿佛真把我们带入了胜地,不由得感叹,引人之地,靠入境来牵动灵魂。
盘山下盘秀水
经过四正门径、元宝石、迎客松,便到了下盘。下盘以秀水著称,郦道元《水经注》云:“盘山水,水出山上,……去山三十里,望山上水可高二十里,素湍浩然,颓波历谷,沿流而下……”。
未见泉水便闻巨泉响涧,原来这就是涓涓泉,近前去,手捧一把甘泉,水质凛冽甘美,不远处“滴水濑”流瀑奔泻不息,溅玉喷珠,而被誉作“立沛甘露”的红龙池更是清澈见底。听说这里的水是从山上的瀑布流下来的,漱峡处的细流,弥漫在空气中的花香,伴着小鸟的鸣叫,真是感觉不虚此行。
继续上行,一片白色耸立,原来是塔林,有塔就有庙,万松寺。至今我还不太明白为什么寺庙大多都建在山上,是不是因为山林中僻静的缘故呢?不过现在看来,寺庙里的和尚,好像并不嫌人们的打扰,而且还不亦乐乎,应接不暇。进得门来,烟雾缭绕,香火极是旺盛。
万松寺清以前称李靖庵,因唐初名将李靖曾居于此,故名。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年间重修。万历四年(1576年),普照禅师来此住持。明神宗朱翊钧为此庵写“清心”二字。清初改称卫公庵。因寺周围有大片古松,故康熙帝赐额称“万松寺”,又为正殿书“乐天真”匾。乾隆帝为殿檐题“慈育万物”额。日本侵华时,该寺毁于战火,现仅存佛殿石基和《重修李靖庵碑》。在天成寺西侧有座古佛舍利塔,是盘山古塔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八角十三层,通高22.63米,塔身淡黄色。塔身正面有门,内置佛龛,侧面有浮雕花窗。出檐为仿木砖雕斗拱,角上出密檐,沟纹大砖砌筑。自魏武帝曹操始,历代皇帝在盘山辟山建寺,大兴土木,修寺庙塔院160多处,最著名的佛寺庙宇有72座,玲珑宝塔13座。
殿堂的旁边,还有一钟楼,想必是和尚撞钟的地方。看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撞钟不知和尚怎么当。走在山间,听着潺潺溪水流,看着蝴蝶山中舞,眼前云雾缭绕,山与天被这云雾连在一起,我想说此景只有盘山有,这胜似仙境的盘山!
盘山石刻、碑刻
寂静的山里,空旷凉爽,在绿色的海洋中游览真是很惬意。当然还可以欣赏到历代皇帝及文人墨客的题词,也算是种人文的熏陶。他们游山逛景,在盘山镌刻题记,渲集其秀丽。佛像石刻有千像寺周围崖壁上,镌刻站佛、坐佛数百尊。寺后摇动石浅刻如来佛像。此外,静寄山庄、土方寺、古中盘亦有佛雕,书法石刻。静寄山庄以及天成寺、万松寺等寺庙中著名书法石刻不下60处。碑刻有千像寺前辽统和五年立《千像祐唐寺创建讲堂碑》,碑高9尺,宽3尺,正面铭文1600多字,记录盘山胜景和建寺经过。其他碑刻24通。据统计,目前盘山保存完好、清晰可辨的石刻有224处,其中题字102处,题文22处,题诗120处。在这些石刻中,属于乾隆的石刻最多,其中题诗118处,题文1处,题字12处,超过了盘山石刻的半数。在盘山63块名石中,有9块为乾隆帝御题镌刻。这些石刻,现已成为研究盘山历史、书法雕刻艺术以及佛教文化的珍贵资料。
盘山中盘奇石
继续上行,过万人悉,登欢喜岭,即达中盘。中盘奇石嶙峋,或险或怪,千姿百态。“八石”中的悬空石、摇动石、天井石、将军石等都在这里,摇动石是一块状似寿桃的巨石,但伸手一推它即晃动起来,令人叫绝。登岩石的一角,发现我如在山之外,恍同隔世。山的宽容,我们真是太小,不够点缀一角。从高处望去,山谷中植物繁茂,期间点缀零星怪石,有些巨石坐在山顶,很是壮观。
盘山南天门
继续前进后,一块块一米来长的石块儿铺成的台阶出现在我们的脚下,这就是著名的盘山南天门。南天门坐落在弥勒峰西,紫盖峰北,挂月峰南。主要有朝天坊、蹬天梯和南天门阁楼等景观。
蹬天梯从弥勒峰脚下起步,至日岩和月岩之间,斜长380米,水平投影距离324米,宽3米,相对高差150米。起步处设有玉石牌坊,明朝天坊,宽7米,高7.6米,上有麒麟雕像,刀工精细,栩栩如生。最上处设有南天门阁楼。此阁楼吸纳我国北方建筑风格创新而成。玲珑剔透、重檐歇山、黄色琉璃瓦屋面,旋式大点金彩绘。上悬有清乾隆皇帝和当代著名书法家所题匾额楹联。正面匾额“南天门”和“千章紫锦”点睛了“雷霆俯视山腰斗,日月横看树林悬”的恢宏景观特色和阁楼的名称。穿越此厅,可领略云罩寺、挂月峰、定光佛舍利塔等殊胜景观,给人以登高望险,“宇宙渺无极,吾心与共宽”的特别感受。
到过泰山的人,无不为逶迤曲折的数千步盘道震撼,无不为雄伟壮观、气势如虹的南天门而倾服。然而此时,我觉得盘山的南天门毫不逊色,只见南天门楼阁如临天庭,渐离耳目,显得十分生动,引发人们极强的登临欲望。
蹬天梯与周围山体相结合,形成一条夺目的风景线。沿途山峦葱郁,怪石林立,奇木掩映,石刻摩崖等,都与之浑然一体,步移景换,如展画卷,不断调节和振奋游情,使人层层领略到盘山的秀、幽、雄、险、奇的胜境。有人曾以“空中现阁楼,阊阖神斧开,千蹬舒清眺,壑风万象来”相赞。我们在山上俯瞰,山中间的小房犹如世外桃源,缕缕炊烟,山间的小石路,乃巧石匠雕刻出,自然又有型,时而起伏时而侧翻,如龙攀附,真有点担心,太陡了,走在上面都不敢看山下边,上山亦难也!
盘山上盘奇松
登临上盘,我们已经看到挂月峰,一支独秀,矗立在万山之间。周围松木苍翠,林翳蔽天,而且长势怪异,有的似卧龙、飞鹰,有的像凤翅、伞盖,难怪有“上盘松”之说。山间的云罩寺,大雄宝殿,摆放的怎么就这么得体,大概使用了黄金分割法,宝殿仿佛挂在了山壁间。云罩寺,是不是有云彩笼罩着为名,山高了,菩萨也高了,真的比下边的大了不少。 挂月峰,上锐下削,形似竹笋。挂月峰顶,有座建于唐代的定光佛舍利塔,塔高12米,定光佛舍利塔因智源禅师曾藏佛舍利60颗、佛牙一具于塔内而得名。塔为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年),智源禅师所建。辽、明、清各代重修。塔呈八角,三层砖筑,由台基、须弥座、塔身、相轮和塔刹构成,1985年重修。塔旁摩崖上镌刻有“去天五尺”,“一揽众山小”等题记。我伫立在海拔860余米的盘山主峰挂月峰的露台,深吸一口气,掺杂着花香树秀的凉意迎面扑来,很久没有这么新鲜的感觉了,逃离了城市中钢筋水泥的禁锢,没有了车来人往的喧嚣,面对满山的苍翠与繁茂,心情也似感觉到了新奇的快乐,轻松自然。环抱在一片绿色的臂弯中,原来生活可以如此惬意安静。真如刻在石壁上的杜甫名句“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除了挂月峰,还有自来峰、紫盖峰、九华峰、舞剑峰并称“五峰”。挂月峰南有紫盖峰,因峰形如伞盖,故名。北有自来峰,为盘山第二高峰,海拔857米,又名北台,旧时峰上有黄龙祖师殿。东为九华峰,山峰陡峭如削,又名削玉峰、东台、莲花峰。西侧为舞剑峰,相传唐将李靖曾在此舞剑,故名,又称西台,上有石刻“李从简曾游李靖舞剑台”10字,字径5寸。此五峰山西五台山对应,号称“东五台”。
据说黄昏暮霭、烟雾朦胧之时,盘山的“三盘”皆被云气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此时“山中云气郁勃弥漫,浩浩如雪海峰峦,出没其中,如烟樯乘风”,盘山显得愈加灵秀壮美,独具魅力。自古以来,盘山的这一独特景观,就被文人墨客所啧啧称道,并称其为“三盘暮雨”,这也是津门十景之一。正是由“三盘”峰峦秀丽清幽、“五峰”遥望云海松涛、“八石”步步有清奇等组成的奇丽景色,形成“山秀石多怪,林深路转奇,三盘无限意,幽绝少人知”的人间仙境。可惜,我们不是真游侠,否则也要在山顶留宿看黄昏暮霭,次日观日出朝霞了。
站在山顶张开双臂放眼望去,仿佛我拥有着一切,闭上双眸深吸一口气,仿佛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现在可以俯瞰所有了,山、水、树、雾、路、包括云,都被我尽收。一石壁上书曰“云根”二字,状似如来探指,其含义不正是说到了云的最高处。那岂不是就到了天的制高点。脚下还一平台,此处游者皆就地取景,大家异口同声,与云齐肩。一角石,注明盘山的源头,我们抚摸着乾隆题记,挥洒下了放纵的影子,快门的声音或许可以记下什么,起码自己知道不是在做梦。乾隆爷,我们步您的后尘了。
准备下山了。后山,一条白色的石板路,那是乾隆的御路,有幸踏上,不难想象皇帝当时的心情和文武官员的随想,好不悠闲。脚下的农家小院,优雅肃静,路上的乡亲在热情的向我们招呼,飘香的农家饭,暖暖的农家情。我生在农村,对农家的小院比较熟悉。远离繁闹的都市,再没有比乡情更诚恳体贴的境地了。突然觉得,就这么走了吗?盘山你宽大的背影,靠在我的背,我想要抓住点什么,想要记录下她的轮廓或者声音,只一天的时间与你如此的熟悉和默契。
我没有负盘山,盘山也没有负我。清乾隆皇帝曾作诗1366首来歌颂盘山,我短短的几句话岂能说尽盘山的美,道完盘山的俏?我只想说明年再来。(责编: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