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安 王聪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创造,因此china(瓷器)成为英文词汇里中国的代名词。公元前16世纪商代前期,是我国瓷器发展的萌芽期。这时出现了原始青瓷,它是一种与陶器截然不同,又稍逊于真正的瓷器的新器物。因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外观华美、经久耐用,为人们所喜爱。汉晋以后,瓷器制造业发展迅速,化妆土的应用是制瓷工艺的一项重要成就,此段前期以青瓷为主,黑瓷次之。到北朝末期白瓷的成功烧制,成为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飞跃,是继青、黑瓷以后的一种重要产品,为以后的白底黑花、珍珠地划花、青花、五彩、粉彩等精细瓷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隋唐时期,原以江南为中心的制瓷业向北方迅速发展,窑口南北遍地开花,其产品推陈出新,品种多样,造型新颖,制作精细,取得了灿烂辉煌、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系。“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秋色越器》诗)成为咏叹青瓷的千古绝唱。“如银似雪”是对这一时期白瓷的最好写照。唐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促使了青、白瓷制作的繁荣,从而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
宋代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此时名窑迭出,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为宫廷烧造出一代佳品,从而被宋朝统治者先后定位官窑。其前后时期,南北各地的民窑在北宋统治者较为重视文化艺术的大背景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据考古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窑址分布于全国170余县,其中宋代窑址分布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陶瓷研究者通常将宋代瓷窑大致分为6个瓷窑系,北方地区有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有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河南地处中原,水陆交通便利,境内的瓷土、釉药、原煤和森林资源丰富,为宋代制瓷业的繁荣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河南的地位更加重要。此时河南的瓷器制造业空前发达,五大官窑中的“汝、官、钧”三窑皆位于河南境内。六大窑系中的磁州窑系(宋时属河南,现属河北)、钧窑系主要窑口均出自河南。
磁州窑系是宋金时期北方地区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民窑体系,以宋时磁州(今河北省磁县)所在地命名,集中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南为最多、最早。代表性窑口有鹤壁窑、鲁山窑、宜阳窑、禹州扒村窑、登封曲河窑、钧台窑、密县窑、郏县窑等,它们的创烧年代可以上溯到唐代时期烧制的白瓷(此时巩县窑享有盛誉)。宋以后的磁窑系品种丰富,装饰清新,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喜爱,一时成为北方民用瓷器的主流窑系,最具代表性的装饰艺术为白底黑花和珍珠地划花。
白底黑花瓷器装饰颇似中国画,运用生动的笔法和色彩轮廓表现物象,简练活泼,具有粗犷洒脱的北国气韵,以民众喜闻乐见的生活景物如花卉、禽鸟、虫、鱼、动物、婴戏等作题材,以黑釉或褐釉为主色调,在白地瓷坯上绘出图文装饰,然后罩一层透明釉烧成,属于较早的釉下彩工艺。珍珠地划花瓷器是模仿唐代金银器花工艺特征烧制的品种,以登封曲河窑产品最丰富,生产数量为最多,其工艺是在灰白胎上施一层化妆土,再戳上细密的小圆圈,就成为珍珠地,然后在珍珠地上划各种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烧成。造型有瓶、罐、洗、碗、枕等,此类产品是宋代有名的装饰精美的高档瓷器,颇受民众及士大夫喜爱。
新郑市博物馆馆藏宋代磁州窑系瓷器窑口多为禹州扒村窑的白底黑花瓷器和登封曲河窑的珍珠地划花瓷器,现介绍如下:
●白地黑花玉壶春瓶(图1)
通高38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8厘米。
此件白地黑花玉壶春瓶体修长秀美,侈口呈喇叭状,长束颈,溜肩,鼓腹,圈足。瓶身施白釉,口、颈、肩、腹上、腹下均饰有两窄一宽弦纹。肩至腹弦纹间饰有黑彩菊瓣花纹,腹部饰不规则花卉纹。整个瓷瓶白底黑彩,黑白分明,图案粗放简练,动静相生,线条洒脱,民间色彩浓郁。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春壶,它的造型是从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的,其命名民间认为源于宋代文豪苏东坡的诗句“玉壶先春,冰心可鉴”。也有学者考证,“玉壶春”是一种酒的名字,而盛装这种酒的特定器皿叫玉壶春瓶。
●白底黑花梅瓶(图2)
通高32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10厘米。
此瓶修长雅致,小口翻唇,短颈,丰肩,鼓腹在上部,下腹内收,圈足。通体施白釉,肩部施黑彩弦纹和水波纹。上腹饰菊花纹,下腹饰莲瓣纹。此瓶装饰图案粗枝大叶,枝叶疏散,用笔简练,具有写意风格。
梅瓶也称淑女瓶,因其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之形而得名。传说宋代政和年间,贡品中有一件淑女瓶,非常精美,徽宗十分钟爱,放置案头,插上梅花,作画时很有灵趣,十分得意。有人问此瓶叫啥,答曰淑女瓶,听者皆笑。宋徽宗觉得有好色之嫌,便觉不快。有一天,又有人问瓶名。侍女答曰:插梅花的瓶子。一旁的徽宗似有所悟,梅花——瓶子——梅瓶,便改淑女瓶为梅瓶。宋时此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近代许文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白地黑花瓷瓶(图3)
通高20.2厘米,口径7.4厘米,足径7.1厘米。
此件白地黑花瓷瓶口沿外卷,长颈,丰肩,斜腹,高座圈足露胎。器口沿内及外壁施白釉,器身绘黑彩,颈上下各施两圈弦纹,肩处施三圈弦纹,底座上施两周弦纹。颈部绘两折枝黑釉草叶纹,肩部绘三折枝草叶纹,腹部绘三折枝黑釉草叶纹,白地黑花黑白分明,瓶器形秀气雅致。
●“道德清汤”瓷瓶(图4)
通高20.2厘米,口径7.4厘米,足径7.1厘米。
“道德清汤”瓷瓶呈橄榄状,小口卷唇,短颈,溜肩,长鼓腹,宽边圈足。颈与肩部附四个扁形系,系上有凸起阳线。器口至腹中部施白釉,肩部有两周褐彩弦纹,腹中部褐色草书“道德清汤”四字,质朴豪放,意境悠远,腹中部施一周褐色弦纹。下腹至圈足施褐釉,胎体厚重。瓷瓶以书法为装饰,黑白分明,既包含强烈的艺术韵味,又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白地黑花四系瓷瓶(图5)
通高25.3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7.3厘米。
白地黑花四系瓷瓶呈橄榄状,小口卷唇,短颈,丰肩,长鼓腹,下腹内收,宽边圈足。颈与肩部附四个扁形系,系上有多条凸起阳线。器口至腹部三分之二施白釉绘黑彩。肩部饰三道弦纹,把肩与腹纹饰分开,肩部绘写意枝叶纹,腹部绘三朵大写意黑彩花卉。腹下部至圈足施褐釉。此瓶形体丰腴,线条流畅,白釉泛黄,黑彩透亮,具有典型的禹州扒村窑特征。
●白地开光海水龙纹罐(图6)
通高19.5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9.5厘米。
白地开光海水龙纹罐大口,直领,丰肩,鼓腹,小底,圈足。口沿及罐内施黑釉,器外壁施白釉。口沿外部饰三道黑色弦纹,底外部饰两道黑色弦纹。腹饰二开光白地黑彩图案,一开光饰一条龙,龙身弯曲,张牙舞爪,作腾飞状,龙身布满鳞片;另一开光似海水,上下四个圆圈,左右各饰两只青蛙。开光之间饰以花卉。
●白地黑花瓷枕(图7)
通高9.5厘米,长22.8厘米,宽18.5厘米。
白地黑花瓷枕呈八角方体形,枕面前部稍低,后部和左右两侧较高,前立面内弧,背面有一气孔,平面下凹。枕施白釉,枕面用黑彩绘折枝牡丹花卉,上下各一蝴蝶飞绕,枕壁周边饰多个折枝菊花纹,抹角边沿部位均施宽条黑彩。图案简练豪放,浓墨涂染,富有写意色彩。
●珍珠地折枝牡丹瓷枕(图8)
通高8厘米,长20厘米,宽13.5厘米。
珍珠地折枝牡丹瓷枕为椭圆形,前低后高,正立面内弧,平面略凹。通体施白釉,剔釉露胎形成褐色花纹。枕面以如意形双线开光作边饰,内以珍珠地作底纹,剔釉添彩绘成盛开的折枝牡丹,舒展的枝叶,流畅的线条与瓷枕造型协调统一。周壁绘写意形卷草纹,背面呈圆弧状,并有一气孔。富有极强的装饰艺术效果。
●珍珠地禽鸟瓷枕(图9)
通高10厘米,长20厘米,宽16厘米。
珍珠地禽鸟瓷枕平面呈六出如意形,前低后高,上大下小,立面椭圆,后面及左右侧面微显凹棱,底内凹,后立面有一圆孔。此枕通体施一层褐釉,然后又施一层白釉,剔除白釉勾勒出褐地图案。平面图案为双线连成的如意形边框开光,内填禽鸟图案和折枝花卉,空白处饰以褐色小圆圈的珍珠底纹。枕壁一周亦用褐色小圆圈为珍珠底纹,绘出缠枝菊花纹带。所绘禽鸟形态夸张,花卉以写意手法绘制粗枝大叶,大团花朵,绘画手法粗犷简练,具有浓厚的民间绘画格调。
●珍珠地奔兔瓷枕(图10)
通高7.5厘米,长18厘米,宽11.5厘米。
珍珠地奔兔瓷枕平面呈弯月形,前低后高,上饰珍珠地奔兔图案。图中一白兔扬首立耳,弓身曲背,四爪奋起,作狂奔状,周围饰以花草图案。周壁上饰珍珠地水云纹。图案细腻逼真,富有情趣。
(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