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慕课:新教学方式打破大学围墙

2014-04-29 00:44项仙君
记者观察 2014年8期
关键词:网易名校公开课

项仙君

名牌大学的高级教育资源垄断体系,正在被网络上形态各异的公开课所打破——如果一个年轻的农民工特别喜欢耶鲁大学或者北京大学的某个课程,那么他和一个名牌大学里坐在教授前面第一排的学生一样,获得了公平的教育享受和知识获得途径。

“如果你还没有上过网络公开课,那么你至少应该在去上网络公开课的路上。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公开课,那么在教育这个领域也许就没有你的一席之地,你可能已经OUT了。”

近年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就已受到全球各地学习者的青睐。时下这股潮流已经迅速蔓延到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和高校,它可能极大地改变当前的教学生态。

而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纷纷开设公开课频道,成为新的网络热点;北京大学设立了面向学生和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北大公开课”网站,其中包括部分北大近年内开设的课程视频,2013年10月,清华大学发起建立“学堂在线MOOC 平台”共享教育资源。另外,一些学校甚至已经对老师明确提出了开设网络公开课的要求,掀起一股网络公开课的旋风。

“当时我在微博看见朋友发的网易公开课的链接,然后一口气看完了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公正》课,感触特别深,所以还专门去买了这本书,因为平时上课根本不会提到这样的知识内容。”暨南大学研一的程同学从抽屉中拿出《公正》一书,向记者回忆了他大二时第一次看网络公开课的场景。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中文译为慕课)现在在网上很火的,我自己就申请过好几门课程。一般的网络公开课可以自由选择听课时间,跟老师同学的互动也比较少,而MOOC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可以跟其他人讨论,可以做作业,还能参加考试拿证书呢!”华南理工大学的肖同学在美国Coursera(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的网站上申请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开设的课程。她的桌上有一本厚厚的托福词汇,她觉得听这些课程可以一举两得,既能锻炼英语水平,助托福考试一臂之力,又能感受名校名师的风采。

近几年来,网络公开课已经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2010年11月,网易正式上线公开课项目,是国内最早开设公开课的门户网站;2011年11月,由教育部推出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网;2013年10月,清华大学发布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由高校主导的MOOC平台:学堂在线。网站、教育部、高校之间多方合作共同推动网络公开课的发展与传播,掀起全民网络公开课的浪潮。在高校学生间现在流行着这样一个共识:再不上网络公开课,你就OUT了。

为什么它们都要开设网络公开课?为此,5月23日记者专门采访了网易公开课产品经理陈衡鑫先生。

“2010年年中,我们发现国内的部分社交和视频网站有流传少部分的名校视频,并且有很多用户反应希望能看到更多这些视频。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早在2001年,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美国名校,就已经在进行开放课件行动,旨在将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公开传播出去。我们非常认同开放课件行动,因此投入资金人力,开始引入和翻译更多的名校课程。”陈衡鑫说,“网易公开课日均使用人次约为100万人次,移动客户端的装机量已经达到了1300万,作为一个公益项目,它受欢迎的程度超过了我们的期待。今年5月8日,网易云课堂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项目,从项目推出至今短短的半个多月内,已经有10万人次用户选择了课程并申请证书。”

据陈先生介绍,传统的网络公开课更多是单向的“教育资源-学习者”的关系,MOOC平台则更加强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包括测试、问答、作业、证书等,更能保证用户的学习效果。比如在网易的中国大学MOOC中,有的课程设置了“合格”(达到60%成绩)和“优秀”(达到80%成绩)两档课程标准,其中成绩“优秀”者将由网易和院校联合颁发杰出证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大学生“逃课”并不新鲜,“淘课”才叫潮。网络公开课往往整合了众多国内外名校的课程资源,全新的教学观念、广泛的教学领域吸引了不少学子,给人们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并在高校中催生了一个日渐庞大的队伍――“淘课族”。

广州药学院的女生李某告诉记者,虽然传统课堂的互动性更强,专业性更高,但她还是更喜欢网络公开课的学习方式,因为网络公开课涉及的领域广泛,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大学里面活动丰富多彩,有时候因为一些活动耽误了课程,逃课之后自己会去网上找相关的内容补上。而且学校有的课程太枯燥,我更喜欢自己‘淘课。”她“淘”的课主要集中在文史和TED演讲(美国的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提供的观点新、时间短、语言精的专业讲座),最近看的最多的是多贝网的产品经理公开课,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她觉得网络公开课对平时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是对传统课堂的补充。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通过互联网“淘课”的学生已经不是少数,广外的宋同学也是“淘课族”的一员。他专门在手机上下载了网易公开课和TED客户端,“手机网络信号不稳定、视频缓冲及视频无断点回放记忆功能,所以我就用迅雷下载,然后用自己的mp5看,不用等广告啊!”最初他只是在网易听一些公开课,但现在有时候会去一些大学公开课的官网自行下载视频观看。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看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的公开课――《红楼梦》《中国文学史》,因为对这门课十分感兴趣,还会专门去台湾大学公开课官网下载课程视频。

网络公开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老师也热衷于在网上“淘课”,希望通过收看名校老师的讲课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杨老师去年开始到广州某大学担任讲师,他喜欢通过收看网络公开课来参考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我平时有时间就会去听别人讲课,进行学习,有了网络公开课就更方便了,可以向名校的高手们学习。另外,听一些与自己教学领域不太相关的内容,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走进暨南大学张世君教授的书房,记者不禁目瞪口呆。第一眼看到的是整整排满了一堵墙的书架,里面书几乎快要堆到天花板。右边是一台专门用于视频剪辑的电脑,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光碟。另一台电脑上,她正打开CorelDraw制图软件,将她在国内外拍摄的照片进行剪裁排版,然后再放到教学的PPT上去,一切都使这个书房看起来更像一个融合了各种网络技术的专业工作室。

“我公开课的视频都是我自己制作的,需要把课上所讲的PPT、图片、视频、音乐全部融入进去。而且我喜欢买碟,很多上课播出的视频都是我自己从碟里一点点剪辑出来的。我整理的关于《红楼梦》、关于中西方建筑的视频就有一百多段。”为了维护知识产权,张教授还在PPT中加入了自己设计的个人头像和水印,她幽默地称那个头像为“老干妈”。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自己精通各种新型教学技术,拥有专业视频编辑系统、收集大量光碟、会制图排版、会摄影录像的技术达人,竟是一位年近花甲的中文系博导。

记者了解到,制作一节精美的网络公开课视频并不轻松,其教学形式、目标受众与载体使其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比起传统教学的备课、讲课,网络公开课对课程的多媒体手段要求更高,这对进行网络公开课教学的老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常规讲课会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从绪论讲到结语,而我这门网络公开课只有五讲,属于专题讲座,要求更加集中和凝练。而且公开课要面向社会,要讲求知识性、趣味性、系统性、通俗性。不能太学究气,要通俗地把你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告诉给听众。在课堂上,我会播放许多自己剪的视频,这样学生听起来会更加有趣,”张教授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用到教学中,玩转电脑,让文学课堂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建设图文并茂,绘声绘影的视听课程,建立视/听/读/写/做/编/演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国家教育部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得知这方面消息后,张教授立即想到了她所研究的《红楼梦》,“别人讲《红楼梦》,一般讲宝黛爱情、讲诗词,我讲的跟别人不一样,我讲建筑。我觉得我有这方面的知识,也希望分享给更多的人。”2012年,她将自己所开设的“《红楼梦》的空间艺术”申报立项成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之一,课程视频公布在教育部的爱课程网站上,随后这门课被网易公开课收录,并受到许多网友的关注。这也是暨南大学目前唯一的一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张教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3年,她又将另一门《外国文学史》申报立项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之一,目前这门课正处于润色提升阶段,预计月底也将在爱课程网上公布。

在张教授看来,网络公开课是一个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是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它使宝贵的大学教育资源走出象牙塔,共享给社会。“现代的高科技为公开课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机会,虽然这些公开课中,有的老师讲得好,有的老师讲得一般,但是总体来说这个形式是好的,是受欢迎的。正因为我们现在处于很好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才能享受科技的福利,而这实质上也是文明的福利,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网络公开课为社会的每一个人提供免费优质的课程资源,与名校名师交流,这一切看上去都很美。然而网络公开课是否会对传统高校的教育生态产生冲击?其自身又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困境?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教育技术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他认为传统高校面临的冲击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如何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高效的课程与学习机会,解决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均衡问题。另外,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由起初不提供证书,开始慢慢地转变为提供证书。在美国已有不少高校开始认可学生在MOOC上修得的学分,传统的高等教育开始面临全新的挑战。”

果壳网2013年4月18日上线的MOOC学院,是国内最大的MOOC讨论社区。其CEO姬十三认为,“MOOC对传统的大学教育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冲击。这种模式被资本炒得很热,一些大学校长也在关注这种模式并进行一些探索,这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我认为目前还不至于对整个教育体制形成很大的冲击,或许它是对现场教学一个很好的辅助功能,可能形成混合制教学的模式。”

对网络公开课自身来说,如何使学习者抵制多媒体设备的多种诱惑,坚持专心听完一门课程,也是一大难题。焦教授指出,“作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MOOC,完成率是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在线课程历来都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90%以上的注册者未能完成课程。而这正是教育工作者们真正关心的网络公开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网络公开课完成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课程互动不够,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课堂胜在人与人的互动性上。中山大学法律系的姚同学认为“传统课堂融入度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更强。”广东工业大学的吴同学表示,在传统教室教学和新型网络授课之间,自己还是更喜欢去教室上课,因为“传统教学方式能实时互动,有问题可以立马提问解决,可以很好地跟上课堂节奏。而网上上课如果自制力不够,可能上不了几分钟就去干别的事情了。”一位网易公开课的深度用户告诉记者,“我平常上网易大课堂和TED,现在清华大学包括其他一些高校都开了网络公开课,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难的是怎么做好时间安排和坚持下来。”

网易公开课产品经理陈衡鑫先生坦言,网络公开课在发展过程中,最根本的困难还是在于用户的使用意愿。“目前来讲,相对于新闻、娱乐、体育、社交等互联网产品,真正参与网络公开课的人群并不算是非常大众化。因为学习毕竟是一件很苦的事情,需要用户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毅力。”不过尽管如此,陈先生还是对网络公开课的前景十分看好,认为“自我提升是人类永恒的需求,不管是从学业、就业的角度,还是非功利的知识熏陶,都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其次,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时随地、方便高效、互动式的学习过程也正在探索完善,网络公开课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摘自《南方日报》

猜你喜欢
网易名校公开课
智珠2则
名校介绍
当代青年生活定律
网易考拉的“一千零一夜”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名校简介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赶集挑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