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彩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画材

2014-04-29 23:45苏晓明
美术界 2014年9期
关键词:岩彩壁画

【摘 要】岩彩指的是一种颜料,是天然岩石的色彩,祖先们就是用这种颜料来作画,正是因为这种颜料质朴不褪色,所以才能使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几万年前人类生存的景象,岩彩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画材,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

【关键词】岩彩;壁画 ;画材

岩彩画是以材料角度来命名的一个画种,指各色矿石磨制成规格不等的粉状颗粒,以胶为调和媒介,绘制在纸(主要指麻纸、宣纸和皮纸)、绢布、金属(金、银、铜、铝)、木板以及墙壁等载体上的绘画形式。正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材质美感,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如: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加以动物的鲜血进行调制,以粗犷雄健的线条和经久不变的岩石材料制作的原始壁画。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古代岩画的遗迹,这些岩画的形象质朴生动,内容主要是用钝尖工具在岩石面上凿刻出一些野生动物、狩猎、舞蹈的形象。而在西方发现距今已有数万年之久的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法国的拉斯科洞窟中描绘了一些充满动感的野牛,这些早期岩彩画一般是用赤铁矿和着动物的血绘制的,具有造型简练夸张、形象生动有趣、构图无拘无束的特点并带有浓厚的巫术和宗教的意味,表达了原始人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之情。由此可见中西方在岩画的内容与表现上是一致的,他们通过岩画、巫术等手段表达生殖崇拜的意识。在整个远古时期,岩彩艺术的表现大都是以宗教题材为主,岩彩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画材。

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陶器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第一个改变物质原材料性质的产品,刚开始人们只是注重它的使用价值,彩陶是在陶坯上用矿物质颜料进行彩绘,这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它一般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为材料进行描绘,经过彩绘的陶坯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色的美丽图案。纹样大多以动物、植物、几何纹样为主,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思想和情感。这些精美的彩陶作品彰显了我们祖先聪明的智慧,试想如果我们的祖先不是使用岩彩而是其他的颜料,那么也许我们今天就看不到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了。

纵观中国浩瀚的历史画卷,在人类艺术的演变过程中,岩彩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作画颜料,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它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在东方画坛。据历史记载,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到新石期时代随着彩陶工艺的出现,矿物颜料的应用逐渐增多。后来大量用来绘制墓室壁画,如在秦阳宫的墓室里发现了车马出行图、仪仗图、麦穗图、花卉图等壁画,这些壁画是战国中期秦孝公迁都咸阳,营建咸阳宫时制作,在以后维修工程中加以复制和新作。同时,秦咸阳宫壁画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殿堂壁画,然而精美绝伦的壁画仍能保存到今天就是因为它采用了岩彩作为绘画的主要材料。秦汉时期大兴土墓提倡厚葬,还流行在墓室壁上绘制壁画。墓室壁画尤以车马出行图最为常见,以渲染死者生前的显赫威风为主要特色。这些都显示出远古先民在运用天然矿物质颜料作画方面所表现出纯朴的审美意识和率直的情感。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代,不仅壁画从设色到技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帛画也开始使用矿物颜料,只是比壁画用的矿物颜料磨制的更细。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驭龙图》《人物龙凤图》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独立的主题性绘画作品。两幅画都在白色的丝绢上,构思与造型风格也十分相似。它们兼用了写实和夸张变形手法,两件作品均以墨线勾勒为主,仅在局部施彩,手法除了平涂以外已经采用了渲染的手法。这些帛画至今已有一千二三百年的历史,由于运用了矿物色,所以颜色仍鲜亮如初。

魏晋、南北朝时期,矿物颜料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随着佛教的兴盛,佛教造像和绘画迅速发展,出现了山西云冈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等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一般的石窟和寺庙中都有壁画,而绘制壁画所用的材料也都是岩彩。今天寺庙中的壁画,随着建筑物本身的倒毁已不复存在,而石窟壁画,至今仍有大量遗存。其中敦煌莫高窟留有2000多尊彩塑和45000余平方米的壁画,敦煌石窟堪称我国中古时期的颜色标本宝库,其中保存着千余年间11个朝代的大量颜料标本。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矿物的运用、颜料化学及其冶炼技术的高度发展。研究发现,敦煌石窟艺术中所有的颜料有30多种,比中国古代绘画论著记载的颜料更丰富。且使用了更多的颜料代用品,一些颜料在绘画中很早便开始使用,但史料并未记载。

隋唐时期是矿物颜料使用的高潮期。这个时期宗教信仰已不再是社会生活的唯一追求,整个社会岩彩壁画出现世俗化的趋势,壁画的题材内容从佛的虚无世界转向人的现实生活。最具代表性的隋唐敦煌石窟艺术,把外来丝绸之路的西域技法与中原的民族技法相融合,从而促进了岩彩壁画民族风格的发展,体现出深沉博大、气势雄强的东方式的审美特征。寺观宗教题材壁画与殿堂世俗题材壁画齐头并进,为后来壁画艺术和岩彩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另外,由于当时社会崇尚孝道,厚葬之风盛行,岩彩画这一艺术样式,在墓室中也发挥了它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以矿物色绘制的屏风、扇面、卷轴等诸多形式的绘画空前繁荣,从材料到技巧、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划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出现了《步辇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优秀作品。岩彩画作为多元文化艺术融合的结晶,发展至唐代已趋于成熟,在当时的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居于主流地位,并对日本、朝鲜、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隋朝起岩彩画法被带入日本,经过上千年的锤炼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今日的“日本画”,他们也承认“日本画是以中国绘画为母体的绘画” 。如今,我们从日本的“唐绘”、“屏风画”和“大和绘”中,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典岩彩画的痕迹和脉络。

宋代文人画的兴起,使中国绘画从唐代的富丽灿烂转入宋代色薄气厚的水墨天地。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转向注重提升道德、陶冶情操的理念,强调修身养性、畅神抒情的方式,具有文人画气息的卷轴画受到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看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运墨而五色俱”等倡导水墨画表现观念,使色彩表现总是被有节制地使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空间。矿物颜料等绘画材质,除民间画工在寺院的宗教壁画的绘制中按粉本临摹外,仅在青绿山水画、工笔重彩画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且均不处于画坛的主流地位。古典岩彩画艺术中那些精湛的表现手法和高超的绘画技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失传,具有悠久历史和多元审美因子的岩彩画艺术,逐渐退出主流艺术的行列,转而走向民间难登大雅之堂。

由于岩彩画的绘制大多由民间工匠承担,而民间画工群体由于势单力薄,受自身文化素养的局限,缺乏对审美艺术的理性思考和对绘画工具材料的开发意识,使中国岩彩画艺术的传承呈现出一种自生自灭的封闭状态,其不仅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材料体系,技能的传授也主要是依靠严格的师徒制来进行,这种师徒相承、父子相传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固有的艺术样式得以传承,另一方面形成了封闭保守、排斥新意的机制,导致传统岩彩绘画技艺随着审美主体的价值取向的转移而式微,最终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潮流之中。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画材,我们将永不能忘记。

【苏晓明,呼伦贝尔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岩彩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艺事
郭学强岩彩作品
王译萱美术作品选
壁画上的数学
《宫城·红色印象》
我在敦煌修壁画
北朝、隋唐壁画
循光而来,用岩彩为当代军人塑像——《吉祥天女》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