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新
个人代步,市场在哪?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了诸多比较成熟且便携的个人代步工具,如Robstep和Solowheel等,不过依然没有得到广泛流行。究其原因,不妨先来看看这些产品的使用场景。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个人代步工具用起来才显得很爽?显然,需要在自行车道和无障碍设施完善的地域—通常是一二线城市。或许对路况要求没有那么苛刻,不过却依然有一个问题,这些产品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显得方便,而在不用的时候却是累赘。同时,结合其续航能力来看,它解决的就应该是最后5公里。
故此,个人代步工具现阶段的主体消费人群是一二线城市的上班族—他们多半没有购车,并且以男性为主。
最大敌手—自行车
虽然市场是很广阔的,不过10公里以内的城市通勤,并考虑到行程半径、代步速度和价格等因素,这个市场之中,最流行的是自行车。这,也是个人代步工具最大的敌手。
一组数据对比即可说明很多问题。2013年,国产某个人代步品牌的独轮车累计销量只在3万台左右。对比之下,捷安特,国内最大的专业自行车厂商之一,2013年在内地的销量是230万台左右。两者的差距高达70倍以上。
此外,个人代步工具和自行车的差别还在于产品的附加值。设计上,3千元左右的个人代步工具只属于低端产品,而同价位的自行车则属于中端。其次,自行车还拥有着健康骑行的概念,不仅是交通代步工具,同时还是作为一项运动在运营。
增加附加值,未来可期
回过头来讲,对目前还属于小众的个人代步工具,想要上位,试图在这个市场瓜分一部分自行车的蛋糕,需要做的是什么?
显而易见,用户对于个人代步工具的期待无外乎就是更为便携、更为智能和更为便宜等。目前,在便携和价格方面,各大厂商都在努力尝试。不过却依然有一部分的独轮车存在着极高的上手学习成本,比较之下,这几年在国内发展不错的Robstep,其采用的双轮设计显然更为契合用户。
然而,在智能化方面,这个领域的厂商都做得还不够。或许,它们应该考虑更多地去拥抱移动互联网,加入诸如连接智能手机以进行数据交互,联网给用户推送更多服务,包括设定短程导航,以及在逛大商场之时,接入商场的内部构造数据,提供精准定位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