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地市台的时政新闻做得更好看

2014-04-29 00:44吴亚珉
大观 2014年9期
关键词:商丘菜农时政

吴亚珉

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宣传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但是长期以来,时政性新闻并不十分受观众喜爱。是何原因?主要是由于时政新闻讲究程序报道、措辞严谨、政策性强,很多重要的信息往往被淹没在抽象的、文件式的言语中,在新闻报道上忽视了受众的需求,显得语言生硬,使得观众不愿看。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换一种表现形式,用通俗的语言或形式把党的方针和政策说“清”、说“白”,在精准传达信息的同时,把枯燥的政治表述转化为通俗生动的表述,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每年商丘召开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安排好全年要做的各项工作,作为市级电视媒体,商丘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不是单纯地播发政府工作报告,而是通过解读的方式对当地的重大政策进行了分析报道,并开通了《记者跑两会》、《两会直通车》、《百姓看两会》等栏目,通过数字对比、群众见闻、农民心声等等反映一年来商丘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政府发展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的政策是惠及于民。同时,还通过对居民“就业岗位、文化生活和农民收入”等调查,用数字和图表形式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观众一目了然,既听得懂,又深入进去,使枯燥无味的时政新闻变得浅显易懂了。

要把时政新闻分析透彻、解读到位,对编辑记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记者不但要了解地方政府的政策,了解市里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基本走向,又要涉猎广泛,平时有较丰富的新闻知识积累,同时在开会期间注重多读会议材料,把涉及到民生的数字和新闻要深挖一下,挖深一些。

一、做活会议新闻 挖掘新闻线索

不论是中央台还是省台、地市台,时政报道都是媒体发挥喉舌功能、服务党政工作的主要方式。会议报道是时政新闻的重头戏,要想提高时政新闻的收视率,把时政新闻做得好看,做好会议新闻显得尤为重要。会议新闻具有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两个方面,记者应该结合会议本身的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来判断与确立会议新闻的报道价值,尽量通过体现新闻价值来实现其宣传价值。会议召开本身具有宣传目的和政治意义,同时,会议中涉及到的有关党和政府的重大举措等内容,又是人民群众未知、欲知与须知的,因而又具有新闻价值。对于受众来说,会议报道的新闻价值是人们(观众)最关心的东西。所以,挖掘会议中最具新闻价值的东西,才能做出受众爱看的新闻。当然,地市台在报道比较重要的会议新闻时,往往难以避开程序式的对会议新闻本身的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会议报道和组合式报道的方法做好会议新闻的报道,将会议新闻做深、做透。可围绕会议主题,分不同内容、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将几条新闻组合起来报道与会议相关的内容。在这些新闻中,既可以报道会议本身的内容,也可以介绍会议召开的背景,还可以阐述会议的指导意义、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等等,这样既体现了会议新闻应有的严谨性,又使会议新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做活会议新闻,还要善于会内新闻会外做,善于发现会议中的新气象、新特点,从会议传递的信息中发现新闻线索,从而做出新的新闻。

二、紧扣热点问题 注重反映民生

由于时政新闻题材政治性、方向性、政策性、敏感性强,在理解中央精神、选取当地典型、生动表现新闻三结合上难度较大,加之一些地市台时政报道采编力量薄弱,驾驭难度大,往往生硬地、程序化地去做一些时政报道。笔者认为,作为地市台,在参与重大时政新闻报道时要把那些观众关心的、与本地紧密相关的事件深挖一下,用足够的镜头、大篇幅地报道把这类新闻做好。

有些地市台时政新闻记者的采访渠道很单一,有的听听会议、采访领导,有的跑跑单位、拿拿文件,写起稿子也很枯燥,擅长用“记者从某单位了解到、据某单位负责人介绍”等生硬的开头。要创新思路写会议、政策类新闻,必须涉及到鲜活的人物或故事,通过现场报道,将人和事物带入新闻。要求尽量以大众视角、第一现场切入主题,通过群众的感受和变化,使得时政报道更具亲和力和贴近性。

今年5月21号上午,商丘虞城县菜农给商丘电视台打来电话求助,当地有近十万斤花菜滞销。得知消息后,商丘电视台立刻在其官方微博和微信客户端发出求助信息。面对这种情况,商丘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没有等、看,早谋划,早出手,及时制定了详细的报道计划,并播发了一系列关注菜农销售的系列报道。

新闻一旦抓住了热点,其报道的内容就会引起政府、读者的高度关注,记者做新闻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当我们首篇报道了菜农产量、销售困境和菜农的忧虑后,一些富有爱心的企业纷纷为菜农收购数十吨蔬菜“尽一份爱心”;有的超市则高价收购菜农的蔬菜进超市低价义卖,许多单位和市民献计献策,帮助菜农推销花菜,随着一条条新闻的播发,迅速在商丘全市形成了购买爱心花菜的热潮。困扰菜农的花菜销售一空,菜农非常高兴,新闻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

三、语言形式平民化 适时巧用同期声

新闻老前辈穆青曾经说过,“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刻透出美味来。”要增强时政报道可读性,记者写稿离不开平民化语言,力求做到新闻标题越直白越好,新闻语言越通俗越好。用口语化的形式进行采访报道,是“三贴近”的一种表现。有些时政报道,群众不喜欢看,不是内容不好,也不是群众不讲政治,而是套话官话多,内容太抽象,篇幅冗长,形式呆板,给人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觉。这种新闻语言往往影响传播效果。如何让时政新闻报道更加鲜活、生动和充满个性,让读者爱看想看呢?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多用平民化的口语,使稿件的内容和词句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还可以多拉近观众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具有亲近感和现场感。

此外,对于电视来说,同期声的运用是电视媒体区别于其它媒体的一大特色,同期声运用的到位,往往会增加新闻的感染力和可看性。地市级电视台一般在社会新闻中比较注重同期声的使用,而在时政新闻中同期声使用较少。其实,在时政新闻中使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同期声,同样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生动性,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报道时政新闻时,除了注意运用好领导的同期声外,还可以选择其他人的同期声为新闻增色,比如两会时普通代表的同期声,重大工程开工时群众和工程建设者的同期声等,不过,在选择时一定要精心挑选,抓住關键的几句话,选择最有指导意义和体现新闻主题的。时政新闻的同期声不可能大段大段选用,如果同期声太长,则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劳,降低观众的收看兴趣。因此,同期声要做到少而精,才能更吸引人,它就像画龙点睛一样,关键的用上去,就会让整篇新闻活起来。

作为一家地市级电视台,要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观性和吸引力,就要在新闻报道中多贴近受众,在表现手法与形式上也要灵活多样。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自身反应灵活的优势,尽量拓展报道领域,争取更多的政府资源,有意识地培养新闻从业人员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系统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洞察力和新闻判断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拍摄、采写出特色鲜明、贴近民生、读者欢迎的时政新闻。

猜你喜欢
商丘菜农时政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神秘的湘西菜农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