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发型

2014-04-29 00:44:03黄伯益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4年22期
关键词:新发型包工头惰性

黄伯益

突然换了个发型,一下子还真不适应。

年轻时的头发又黑又密,有型有款有光泽,易于梳理,曾是我最最引为自豪的。所以,几十年来,一直是顶着一头三七分的发型招摇于市。

曾经引以为豪的一头黑发,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变得稀疏松软,头发一长,就难以定型。看到我一头乱发,老婆总是唠叨:“把你的长发剪了,理成平头吧!”

想想电影《手机》中费老的那句名言:“二十多年都睡在一张床上,的确有些审美疲劳。”我终于明白了老婆的感受,不仅仅是面对婚姻中的那个人会产生这种疲劳,就是面对一头顶了几十年的发型,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吧?

就连央视的《新闻联播》都改版许久了,区区一头乱发又有何不舍的呢?于是,一狠心,周末就去理发店把长发剪了。

揽镜自照,突然觉得镜中人是那么的陌生——这还是当年那个发浓如墨、文质彬彬的老黄吗?心中便生出诸多的不自信来,甚至怕见熟人。

果然,上班后,同事们都大感到诧异,还有人问我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怎么把自己整得像个没有文化的包工头。更有甚者,当一位远方的朋友得知我变身“包工头”后,直接在QQ上给我留言:“你不蓄回原来的长发,我就不再见你,你这样的形象我接受不了。”

我终于明白,《手机》里的一句“审美疲劳”其实是表面现象而已。人不只有审美疲劳,还有审美惯性。比如着装,像某人,某一时期喜欢一种颜色,买什么都是它了,深些浅些而已,没什么不同;像某某人,喜欢一种样式的衣服,很想往成熟点儿装扮,却总是见着小坎儿戴帽衫的挪不开步。所以说买来买去,看似喜新厌旧,实际上每个人的着装套路基本是一定的,这就是惯性。

偶遇一位很少见面的朋友,面对我的新发型,他却又有新的评价:“你换了个新发型,显得年轻、精神、清爽了。”初以为他这是言不由衷的奉承话,后来,又遇见几个初识的朋友,他们也都这样评价。我想,他们的话肯定有一定道理的。

惯性本是力学上的概念,而生活中的惯性,就是易于或乐于接受既有的事实,其本质更接近于惰性。相熟的朋友对我新发型的抗拒,就是这种惰性的坚持吧!相对陌生的朋友,其实是在用一种新的眼光来审美的,所以才能大公无私地接受我形象的改变。

而惯性也有停下来的一刻,生活也有驻足回首的瞬间,一切,都会在这不经意间变得美好与温馨。

尝试一些小小的改变,会感知许多生活的美好。早晨,换一条街巷步行去上班;中午,换一家餐厅去吃饭。不要太在乎所看的风景,要在乎看风景的心情。

有时,给家居换一种摆设,给爱人换一款新装,给自己换一种发型,给心灵开一扇小窗,你收获的将会是意外的惊喜。

换种眼光看生活,你会发现乱石中隐藏的美玉。当你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往往会抱怨,这样既破壞心情又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当你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这件事或换一个思路去想它,达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媒体,作为杂志的编辑,如何在审美惯性和审美疲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契合点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好形式与内容的选择搭配,把握好文章的频率和节奏,弹拨响读者心中审美的那根弦,正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

人生就是这样,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平衡,在平衡中感知快乐。虽然,我们不能回避现实的粗糙,但我们可以改变生活的细节。

就像,偶尔换一下发型;就像静下心来,从容地阅读。

猜你喜欢
新发型包工头惰性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新发型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运动多枯燥 惰性需克服
新发型
从善如登
山米的新发型(上)
学生天地(2018年18期)2018-07-05 01:51:40
谁在偷懒
故事会(2018年4期)2018-03-01 15:19:12
新呀么新发型
建筑包工头包二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