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 牟世茂 潘跃才
摘 要:“工学交替、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和学员深度合作以培养专业数控人才为目标创新出的一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该文就该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团队、实训基地、专业文化等方面的做法进行一个阐述。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控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高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92-01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上多采用“2+1”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三年就到企业去实习。这种将“校内和校外”分成两个独立阶段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安排以及管理学生,但是会出现学生接触企业的时间被延后,不利于专业认知,理论实践脱离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学院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五年来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工学交替、实境育人”培养模式的内涵
数控技术专业的“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的,“工学交替”是指紧密开展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在学院和企业之间反复交替、循环进行,贯穿了整个培养周期;“实境育人”是指在企业建立教学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育人,在学院学习期间,通过在校内建立仿真的车间生产环境,教师设计仿真的车间工作情景,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学习。
第一学年,利用学院内的数控加工仿真教训室和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进行认知实训和第一个暑假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并通过国家数控车操作工或数控铣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进行中级技能鉴定。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数控加工工作,加深学生对数控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并锻炼为企业进行数控加工能力。
第二学年,利用学院内的数控加工仿真教训室和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进行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等。第二个暑假到企业设立教学班进行贴岗实习,由企业人员进行指导或跟师傅进行数控加工。并通过国家数控车操作工或数控铣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进行高级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责任心、职业操守,逐步提升数控加工工艺能力和现场数控设备操作的能力。
第三学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各项数控加工工作、技术报告等或对应岗位的相关工作,达到岗位的要求。
总共完成了六个实践环节(一年级,认知实训和认知实习。二年级单项实训、综合实训、贴岗实习。第三年,顶岗实习。)
2 “工学交替、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 强化“工学交替、实境育人”为实施新模式提供体制保障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早期、反复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认知、见习、实习、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企业需要承担较多的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合理的教学时间,提供合格的企业指导教师,所以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学院与瑞迪机械集团就数控专业参与开展科研,社会服务员工技能培训等。与西菱汽配有限有责任公司进行项目合作。形成了互利双蠃的紧密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共同育人。
2.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新模式做好顶层设计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开展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调研,分析并确定数控技术主要的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的规格,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四川成都地区,针对金属加工(航空、汽配行业)与非金属加工行业(家具行业),从事数控设备操作、产品检验、数控编程、工艺分析等工作,具备机械制造、数控加工编程等技能,从事产品加工工艺与编程、产品质量检测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3 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为新模式的实施打下基础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数控操作工考试大纲和职业标准与规范,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的设置。编写校企合作同时适合该校学生的教材。为提高人文素质,增加了职业素质能力实训课程,突出能力培养,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4 加强双师结构团队建设,为新模式实施提供关键条件
新模式的实施,需要专任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兼职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所以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是新模式能够顺利实施的关健条件。首先我们实施了专、兼职结合的双带头人,选拔专任骨干教师担任专职专业带头人,专职带头人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掌握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组织进行社会调研,制定和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设计教学改革方案等。兼职专业带头人主要职责是指导专业建设,参与社会调研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整合行业和社会资源等。同时还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定期开教研会教研交流。同时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定期安排教师进行省培和国陪。建立兼职老师的评价标准。将专兼职老师的教学效果纳入教核。
2.5 建设体系化的实训基地,为新模式的实施提高物质保障
校内实训基地,按照能够满足教学、教学、数控加工、科研、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同时在企业按照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需要,规划、建设一体化教室,强化教学的效果。
2.6 开展专业文化建设,营造职业氛围
通过将制造业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到专业文化,以培养人文修养为底蕴,以提高数控技术职业竞争力为核心,营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打造具有数控技术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院的数控专业取得了系列成果。2011年到2013年我们的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吸收当今现代化企业的技术技能并传递给学生,在带领学生参加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19名数控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国家级五项及省级九项(包括三名学生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大赛机械装备综合技能项目团体全国一等奖)。同时共有两位老师获得全国最佳指导教师和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证书,一位教师获得了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的证书。同时获得院级多项教学成果奖。编写专业教材二本,校本教材二本。陆续成为成都瑞迪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西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二十几家企业的数控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徐红,王开贞.高职护理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63-64.
[3] 秦雯,臧伟红.高职护理专业“校院循环 实境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