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中考加分引发的“血”案
浙江省浦江县最近出台政策鼓励献血,其中“无偿献血在4000毫升至8000毫升者,其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1至3分不等的加分”条款引发社会热议。按照这条规定,以献血4000毫升加3分的“最高标准”计算,每1分“价值”1333毫升血。一个体重60公斤的正常成年人血量约为4200毫升—4800毫升,这1333毫升的血大约相当于他“满血”时的28%。难怪有人说:“以前上学要拼爹、拼房子,现在还要拼血,往后是不是还要拼命啊。”教育界人士认为,利用学生的升学渴望,来“绑架”家长做善事,不仅会引起社会不公,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灵成长,这种导向“很糟糕”。
2. 中学开设选修课?这个可以有
大学都有选修课,一些热门课程受追捧,但中学开设选修课的情况并不多。日前,扬州中学开设了从心理学到电影赏析、经典赏析等17门选修课,学生想读哪门选哪门,老师讲得好不好还要接受学生的评分,不受欢迎的选修课将立即“叫停”。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就像选秀大赛中的“导师”,无论水平如何,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不管愿不愿意听,都要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扬州中学的做法开了一个好头,它打破了师生沟通的藩篱,给学生也赋予了投票权。对于那些講得无趣又长期霸占着讲台的“导师”,学生们终于有了用脚投票的机会,那感觉真是倍儿爽。
3. 好孩子有特权,这事你怎么看
“上课发言最积极的前五名同学随时可以喝水;在校表现最好的一个同学可以任选座位;单元测试成绩第一名的同学举班牌,集合排队时站在队伍最前面……”这是日前在长沙一所小学出现的《班级公约讨论稿》,家长们对于其中一些的“个性”班规反映不一。赞成的家长则认为,这份“公约”很接地气,“有一个他们能理解的奋斗目标。”而反对的家长认为表现好的孩子有特权,让孩子从小就充满了紧张的竞争感。其实任何规则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你要主动适应,还是被动接受。盲目地赞成和否定都是片面的,还是让时间和事实当裁判吧,这样才能更公正、公平些。
编辑/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