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广大体育教师越来越重视体育课堂中的兴趣教学,因为兴趣是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决定着学生对事物的态度,但是目前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在中学中根深蒂固,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的兴趣,不愿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注意力容易分散,且情绪不高。该文主要探讨了在中学体育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 体育课 兴趣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68-02
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锻炼身体,活动四肢,如果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精神饱满,肌力增加;但是如果学生是被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对参加的体育活动完全不感兴趣,就会感到体育课很枯燥、乏味,内心产生一种抵触心理。所以必须加强体育课堂中的“激发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增强身体素质。
1 通过教学内容的安排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1 趣味性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具备趣味性,中学生还处于好奇、活泼的阶段,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将原本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改编成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游戏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主动性,通过体育课程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团队合作方面的教育。比如:在老师简单讲解了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之后,可以通过“长江(途中跑)、黄河(蹲踞式起跑)”的方法、用竞赛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将单调的起跑训练变成游戏,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表1是对某中学学生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中学体育课堂中,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兴趣,见表1。
1.2 科学性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具备科学性,先易后难。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兴趣相对也比较浓厚,适合学习新的体育动作,所以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新知识,同时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教师应将负荷较小的知识安排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为了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可将竞争性较强的比赛或游戏安排在课程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让学生过于疲劳,影响课程的练习效果,可将协调性、柔韧性、速度、灵敏等练习安排在课程前半部分,将耐力性、力量性等练习安排在课程后半部分。
1.3 实用性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具备实用性,通过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练习实际,安排的比赛、练习或者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际操作性,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自由练习,如负重比赛、攀爬比赛、跨越比赛、平衡比赛、接力比赛等。
1.4 创意性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具备创意性,学生只有对富有创意性的东西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知识传授、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不能一成不变,要学会开发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可以及时转换,从而长期保持兴奋状态,对体育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耐力跑教学时,可以在耐力跑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活动性的游戏,使枯燥的耐力跑充满了乐趣和新意,这样可以在学生保持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 通过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1 引导性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幽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田径项目时,既要说明运动对于人体的价值,又要说明体育锻炼对于培养人的优良品质、思想道德、顽强意志的意义,通过引导性的语言来开展引导性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幽默性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幽默的语言,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整学生的心理情绪、增加乐趣、消除疲劳,同时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协调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无论是动作幽默还是语言幽默,让学生轻松一笑,就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愉快的学习,主动接受知识。
2.3 勉励性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勉励性语言,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存在的潜力。比如:在课堂跨越比赛中,对于不敢尝试的学生,教师用勉励的口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别怕,老师会保护你!”、“这很简单,只要你敢于尝试,一定可以成功”等,勉励性的语言远比强迫、呵斥效果要好很多,学生也可以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乐意练习、敢于尝试。
2.4 表扬性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表扬性语言,如“某某同学的动作非常规范、这个小组的同学表现最好”等,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还有利于教师树立威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伴有微笑,可以提高表扬的效果,更容易打动学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 通过教师的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1 教师的表率行为
教师对学生的表率行为,不仅包括外在表现,还有内在修养,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学习,教师的榜样作用不可小觑。教师教学时穿着整齐的运动服站在学生面前,精神饱满,将自身对于体育的热情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亲身示范的动作准确优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产生一种尝试的愿望和浓厚的学习情绪。
3.2 激励行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激励行为,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老师的注意和认可,从而对体育活动充满了信心,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比如:教师看到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合作、认真练习、遵守纪律等良好表现时,可以通过点头示意、微笑等来传达对学生的认可,当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中,充分发挥顽强、勇敢的精神,并且技术不断提高,成绩也不断进步,教师可通过鼓掌、竖起大拇指等来传达对学生的鼓励。
4 通过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知识的难易程度、特点、学生体能的差异等情况,设计新颖、灵活多样且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开始时,可采用“喊口令、听指挥”等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准备活动,如“游戏法、伴奏法、手势法”等,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体育课程中。在教学体育知识时,不仅要讲解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所以教师必须进行有趣、生动的启发式讲解,根据课时目标、学生具体情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结束之前,由于体力耗费,学生都比较疲劳,兴趣和注意力都在下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选择一些恢复体力、调节情绪的练习,如:动作缓慢的舞蹈等,也可以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通过概括性的语言,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动作要点等,巩固学生学习到的知识。
5 通过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在轻松愉快、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才会有良好的学习心境,所以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所必要的、不可忽视的外部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科学安排场地的器材,通过音乐伴奏、色彩等营造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情景交融的学习情景,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效果。
6 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存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前提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增强自身体质。教师要不断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使每节体育课都能体现自身的特点和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完成每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实现体育课程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朱志宝.求实、求新、求活、求乐─改进中学体育课教学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22(2):58-59.
[2] 张竞红.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8-79.
[3] 李成明,徐登峰.试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内江科技,2007(10):30-31.
[4] 杨帆.运动与恢复—探索健身气功引入中学体育教学整理活动中的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1,1(3):89-90.
[5] 李儒新,何志杰,周新华,等.趣味性田径教学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对中学田径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2004,25(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