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雷
前几天,我接待了一位彬彬有礼的来访者。他有能力、有创意,却总跟老板起冲突,并因此很苦恼。
我问他:“你由老板能想到谁?”他想了想,说:“我爸!他总不信任我,我很愤怒,这种感觉跟我对老板的愤怒是一样的。”随后,我了解到,在他小时候,爸爸总给他压力,也没少打过他。谈到这里,他突然拍了下脑袋,问我:“我跟老板的关系是不是在重复我与父亲的关系?”我笑着点点头。他接著说:“我当时只能被爸爸打。现在有能力了,于是变本加厉地跟老板‘要债,对不对?”我又点了点头。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并影响其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在亲子关系里受到的伤害会在其他关系上表现出来。比如这位来访者之所以对老板发脾气,是因为老板具有父亲的权威性,他通过反抗老板来安慰心中那个“受伤的小男孩”。
然而,我并不希望他回去向父亲表达不满,因为老人不一定能接受他的指责,反而可能把事情搞砸。因此,我选择用“完形疗法”里的“空椅子技术”帮助他:请他想象父亲站在对面,然后跟爸爸“诉说”压抑的愤怒,最后替爸爸向自己“道歉”:“我知道,我教育得不好,可我的爸爸也是这样教我的,我不知道怎么做更好。对不起!”当说出这句话时,他已经泪流满面。临走时,我建议他,每次发脾气前都提醒自己:“我又回到与父亲的关系里了,我需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