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导弹的“保质期”被称为“贮存期”,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贮存后,仍能以较高的概率达到该型导弹设计时的战术技术指标的时间长度。不同的导弹生产商对导弹贮存期的标示略有不同。
美国国防部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在库存状态下,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武器装备损坏或失效的比例占到 60%。另外,美国空军曾对美国沿海基地的装备做过一次产品故障调查,发现有52%的失效是由环境效应引起的。延缓导弹老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把导弹容易老化的零部件与促进其老化的环境隔离开来。
导弹超过了标定贮存期或因技术和政治原因提早结束贮存都是“过期”了。这些导弹有的会被直接销毁。经检测后确信还能继续使用的,可超期服役。有的则把状态尚好的零部件拆出来进行翻修。有些被卖给其他国家。
还有一些则转到新的岗位去发挥余热:美国把退役的SM-75“雷神”导弹去掉彈头改造为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发动机使用。没想到后来陆陆续续发展出了20多个型号,形成了著名的“德尔塔”运载火箭家族。俄罗斯和乌克兰把不再执行战备任务的SS-18“撒旦”洲际导弹也改造成了运载火箭,取名为“第聂伯”。这个由世界上最大的导弹改造而成的火箭从它原来驻守的地下发射井中发射,创造了一箭发射 32颗卫星的世界纪录。摘自《航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