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纪委近两年的一系列反腐行动中,国企成为不容忽视的“战场”。巨大的反腐成果引来更多疑惑:如此多的国企高管“犯案”,国企的监管到底是怎样进行的?
国资委管不了所有国企 中国国企共有多少家?记者从相关部门得到的数据为:共15万余家。按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部门不同,国企可分为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中央汇金公司代表财政部履行出資人职责的金融类企业;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单列企业;以及由地方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复杂的企业类型,直接导致了监管制度的多样化。“国资委的监管并非全方位覆盖所有国企,有些职责也不是绝对的。”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说。以央企为例,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13家央企中,前54家为副部级企业,其“一把手”的任免由中组部直接负责。这54家央企二把手以下、总会计师以上的高管人事安排,则由国资委的负责。此外,由中央汇金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金融企业,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烟草总公司、中铁总公司等,也多属副部级央企,其一把手任免由中组部掌管。
分类监管,监督乏力 国资委下设23个厅局,其主要职责概括起来为:管人、管事、管资产。除国资委“主抓”,中纪委、审计署也对国企负有监管职责。由于经营领域各异,不同国企还要接受各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
国资委对企业内部运作的监管主要依靠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为保证监督权的高规格,所有监事会主席均由国务院直接任命,由副部级干部专职担任。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负责。监事会外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每年一至两次的定期检查;平时,还可以列席会议、查阅资料,与员工谈话等。每个监事会一般不超过20人,负责3至5家央企。为防止监事会与企业形成利益关系,所监管企业每三年轮换一次。但想完全脱离二者间的利益链条并非易事。
此外,国资委还设有专门的纪委监察局,监管央企中的违法违纪问题。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并不看好其效果,认为这属于“父亲管儿子式”的监督,难免有袒护之情。
国企监管的尴尬 纪委书记是国企监管的重要角色,但纪委书记在企业的地位却十分尴尬。纪委书记所需监管的对象,级别多在自己之上;有的级别虽然低,又可能同高级别者有着密切关系。一位国企纪委书记曾这样向国资委一位内部人士“求助”:你们能不能规范一下,我们到底该管啥、不该管啥?
国企反腐的另一个难点是:国企中最重要的三个职位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书记,现实中多由两人担任。无论哪种组合,都会形成高度集权,不利于权力相互制衡。
不过,北京师范大学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主任张远煌认为,国企监管的真正难题,是国企所有者的缺位,导致企业高管角色意识错位。“对于央企来说,真正的终极股东是我们全体国民”。“但恐怕没有哪位高管会说13.6亿中国人是国企真正的股东。”曾担任某央企高管的高志凯认为,如果不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国企为全民所有的共识,“国企腐败很难根治”。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