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节能墙体施工技术应用

2014-04-29 17:07:08徐长军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节能材料外墙保温建筑节能

徐长军

摘 要:墙体属于建筑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墙体占据建筑能耗消耗的绝大比例,超出了通过门窗流失的热量。随着能源消耗的加剧,建筑节能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内容。本文简单探讨建筑节能墙体的施工技术应用。

关键词:建筑节能;墙体节能施工;节能材料;外墙保温

1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加,同时建筑能耗也大幅度提高。建筑耗能已达到总能耗的近30%左右,如何降低建筑能耗对我国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墙体是建筑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筑能耗的主体,通过实施节能墙体施工,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有利于提高建筑节能效率。

2 节能墙体施工概述

2.1 基本概念

节能墙体施工通常也称为墙体节能施工,主要是通过采取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措施,达到改善墙体保温及隔热性能,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节能墙体施工技术是建筑节能技术的典型运用。墙体节能施工在目前逐步形成了墙体自保温施工技术、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及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等多种不同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建筑墙体节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节约型社会观念的深入,已逐渐成为建筑施工的主要技术,同时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

2.2 节能墙体施工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问题越发突出,一系列资源紧缺的现象逐渐表现出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建设,通过节能政策引导,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提升A人们居住、工作环境舒适度的同时,更加注重能源的节约。在建筑节能应用中,墙体由于自身消耗能源较多成为施工重点。就目前而言,外墙保温系统的应用已逐步成为最有效的建筑舒适度及室内热环境保障基础,成为建筑节能最有效的措施。节能墙体能够有效改善大气环境,并充分发挥节能墙体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在墙体施工中,采取节能措施及节能方法,极大地降低了空调消耗及建筑采暖的能耗问题,促使现代化居住方式的实现。节能墙体施工技术在满足现代人居住及生活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更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3 建筑节能墙体施工技术

3.1 使用新型建筑墙体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出现加快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新型墙体材料不仅不会占用较大面积的耕地,还减少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适应能力好,具有节土、节能、利废、环保等特点。通过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节能方面的使用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并且能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①非粘土砖,即采用孔洞率超过25%的非粘土烧结而成的一些空心砖,包括混凝土空心砖、空心砌块等。②建筑砌块,也就是在通过普通混凝土或者在其中掺入适量外加剂而烧结而成的砌块。③建筑板材,也就是利用各种材料,例如玻璃纤维、加气混凝土、钢丝网架等等制作而成的建筑条板、墙板及夾芯板等。④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即在墙体原材料中加入适量的农作物秸秆、工业废渣等制作而成的节能墙体材料。⑤现浇混凝土墙体材料。⑥钢结构与玻璃幕墙等。伴随着科技进步和节能理念的融入,新型建筑材料催生出种类众多的建筑墙体的节能产品,广泛地运用于建设工程中。

现以膨胀聚苯乙烯板做保温材料的外墙外保温施工为例,在选择建筑保温材料及相关系列材料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聚苯乙烯保温材料选择。

外墙外保温体系中使用的聚苯乙烯板以膨胀聚苯乙烯(EPS)板为最普遍。其性能与其密度有关,当密度小时,强度较低,荷载作用下易变形,使用不便性能较差。外墙外保温一般采用的是密度为15~20kg/m3,抗压强度大于70kPa、导热系数在0.041W/m·K以下的阻燃型膨胀聚苯乙烯板。其厚度要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一般为20~100mm,多选50~80mm厚产品。在选材时一定要注意密度、厚度和阻燃特性。

(2)玻璃纤维网格布。

玻璃纤维网格布主要是作为抗裂保护层,这就要求玻璃纤维网格布需要能有效分散应力,同时能有效增加保护层的拉伸强度,要具有较好的变形协调能力,能够充分发挥抗裂作用。在选用材料时要求网格布必须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较低的极限伸长率。采用粘结法进行固定时,强度应超过150N/cm,网格布的伸长率要控制3~5%以内。同时,要保证网孔尺寸适中,一般情况下,选择3.5mm×3.5mm至5mm×5mm左右较为适合。另外,由于外保温面层的抗裂砂浆多为碱性,所以从系统整体耐久性角度出发,建议采用高耐碱的增强网格布。

(3)聚合物抗裂砂浆。

在外墙外保温施工中,一般都采取薄抹灰柔性聚合物抗裂砂浆来作为面层。为确保面层耐老化性和粘结性,应根据施工地域的气候条件合理选择聚合物砂浆添加剂。如果外饰面为面砖,也可在抗裂砂浆中加入防腐性好的热镀锌钢丝网片,以增加其强度。

3.2 外墙外保温的运用使得建筑性能得到提升

在建筑外墙保温体系中,按照保温材料在墙体不同部位分为多种方式,其中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两种保温体系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外墙内保温技术就是将诸如聚苯保温板等保温材料设置在外墙内侧。虽然该技术具有对材料防水性能要求低,施工便利等优点,但它也存在不少缺陷,如:梁柱及板等结构节点处形成的热冷桥所造成的热损耗;室内外温差对结构和材料的影响,从而造成墙体饰面层的开裂;室内保温的安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影响内部二次装修等。而外墙外保温避免了内保温的综上不足。

外墙外保温体系就是将保温材料施工安装置于墙体的外侧,再进行加强层与饰面层的施工。目前比较流行的外墙外保温有:①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它是常用的外挂式保温,该技术就是采用粘接砂浆或专用的固定件将聚苯板保温材料通过粘贴、挂靠的方式安装在外墙上,之后通过抗裂砂浆抹灰,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的方法形成外墙保护层,最后进行装饰。②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墙保温。它是将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简称为EPS)加工成为0.5~4mm的颗粒,作为轻集料来制作保温砂浆的方法。该技术包括保温层、抗裂及抗渗保护面层。③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模浇成型的外保温。这一技术是将聚苯板放置在混凝土框剪体系的建筑模板内,即在将浇注的墙体外侧,然后通过混凝土浇筑将聚苯板和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而形成复合墙体。

外墙外保温体系其主要优点有:①基本上可以消除建筑物“热桥”的影响,减少室内热能的传导损失,提高了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②保温层设置在墙体结构外围,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风霜雨雪等对墙体的侵蚀,不但减少了自然界对主体结构的破坏影响,而且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消除室内的霉变、结露、透寒等现象,提高居住舒适度。③由于保温层等施工于墙外,所以避免了相关材料所附带的有害挥发物给室内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室内环境。④与外墙内保温相比,避免了室内二次装修对墙体保温的破坏;它不仅适合于新建工程,也有利于旧楼的改造。⑤保温层等置于外侧,节省了室内空间,增加了建筑物的使用面积。

由于外墙外保温技术的上述特点和优势从而深受欢迎,成为时下非常流行的一种墙体节能保温技术。随着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推广和应用,使得现代建筑的节能环保以及性能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3.3 墙体自保温技术应用

墙体自保温是指按照一定的建筑構造,采用热工性能等符合要求的节能保温墙体材料和专用砌筑砂浆等,砌筑而成具有隔热保温并符合节能要求的墙体保温系统。目前自保温墙体的主要砌体材料有复合保温砌块、轻集料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页岩多孔砖等。

墙体自保温有着自身的优势:首先,该系统所用材料大部分都是无机材料,不易老化,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候性,与建筑物相连接的墙体基本与主体结构具有相同的设计寿命。其次,自保温墙体材料基本由无机不燃材料加工而来,防火性能良好;而且,自保温墙体既是基层墙体又是保温构件,其抗冲击性能理想,所以该技术自身强度好且安全可靠。当前的自保温体系中,使用砌块进行墙体砌筑的施工工艺简单便捷,因此质量标准也较易控制。另外,采用自保温技术可节省外保温的安装等费用,且使用过程中维护费用也大大降低,综合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当然,墙体外保温技术也有其易产生的问题,如热冷桥问题,墙体开裂等问题,应在运用过程中引起重视,并完善技术、提高产品功能质量。尽管如此,墙体自保温还是具有防火、耐久、耐冲击、施工方便、工期易控制、综合成本低、质量通病少、与建筑同寿命等诸多优势。墙体自保温节能技术在我国夏热冬冷及广大寒冷地区的应用前景广泛,与外墙外保温技术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自身优势,它代替了传统的墙体保温理念运用于工程建设中,其技术优点和节能效果使得墙体自保温技术的推广获得广泛的生命力。

4 结束语

墙体的节能保温又在建筑节能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对建筑节能墙体分项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质量控制的加强就成为了工作的重点。建筑节能墙体施工时加强质量监督工作,完善施工管理,有效的提高建筑节能的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皞,段春伟.浅谈外墙外保温外饰面砖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7,36(5):80~82.

[2]周君贵.浅谈建筑节能的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J].科技信息,2010,(15):686,685

[3]郭少华,任耀军.浅谈建筑节能与墙体保温[J].技术与市场,2012,19(4):149.

[4]刘海军.浅谈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2,(25):47~48.

猜你喜欢
节能材料外墙保温建筑节能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的相关探讨
单元保温呼吸式外墙分析
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小析
试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节能理念
房屋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关于建筑墙体节能材料检测的论述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
建筑外墙的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