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族亲”背景下的崇仁老台门民居

2014-04-29 21:09:26孙以栋马韵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3期

孙以栋 马韵

摘 要: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是中国传统文化,民俗生活的发展衍变的物质化产物。崇仁古村有着千年的历史,自北宋时期的裘氏义门迁入开始,以崇尚仁义为义门根本,“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义门家训,血脉族亲的文化烙印深深的印刻在崇仁古村的老台门民居之中,互相毗邻独立却又相互连接的崇仁老台门,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千百年的而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是中国古村落中最具代表的血脉亲情为连接的民居聚落代表。

关键词:崇仁古村;老台门;血脉族亲;独立连接

1 引 言

“分户合族,聚只一家”嵊州崇仁古村,自宋代以来,在裘氏的义门家训之下,千百年来世世代代聚族而居。明清老台门建筑是崇仁古村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制。老台门是绍兴地区的独特民居形制,崇仁古村老台门鳞次栉比,互相独立成章,又有骑楼相互连接,边门互通,形成了独立又连通的独特建筑形式,而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正是崇仁裘氏义门家族传统,血脉族亲最好的物质化产物。

2 崇仁古村背景

2.1 裘氏义门

追根溯源,崇仁裘氏義门的本宗是会稽裘氏义门。崇仁裘氏义门为会稽裘氏义门五大派分支之一,义派。其本为仁派。仁义时常并为一谈,可见作为义派的崇仁裘氏,与其本宗会稽裘氏义门关系尤为密切,它与会稽裘氏共同传承着裘氏义门的宗旨,崇尚忠孝仁义。崇仁千年古村以裘氏义门的历史最为风光。崇仁裘氏义门始于宋代,始祖是裘氏第二十一世裘永昂。义门治家秉承“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准则,在五联台门的建筑艺术上得到了完全的体现,各建筑之间各自独立成院,底层又有边门,楼上又有骑楼,二楼相通,使得邻里相通,虽然每家每户各自柴米油盐的生活着,但依然是来往密切,仍是亲如一家,这和裘氏义门千百年以来族人同居同炊,雍睦无间的义门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这也就反应了裘氏义门孝义睦族的义门精神,也是裘氏义门其宗族文化更加具体形象化的体现。崇仁古村成为了裘氏义门文件最重要的承载者。我们可以这样子说,崇仁虽不属于裘氏,但它与裘氏是骨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崇仁的历史与裘氏义门的历史合并交融,在社会发展的大河之中,同舟共济。崇仁的历史便是裘氏的历史,裘氏的历史,也是崇仁的历史,紧密而不可分割。

2.2 明清老台门

台门,指的是平面规整,纵向展开的院落式组合的住宅。台门原来指代的是民居宅邸的大门,是建筑构成的一个较小部分。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绍兴地区的民居,在这块“鱼米之乡”的土地上,因地制宜、取材当地,形成了这种独具江南水乡风格的组合式的独立宅院,就被叫做了“台门”。传说台门的叫法来源有2种:一是大门下必有台阶,故名台门。二是:“台”,是过去普通人对高级官吏的尊称,如抚台、藩台等,所以台门刚开始是一些官吏的府邸,后来富贾的宅邸也叫做台门,逐渐台门组成了绍兴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台门”是绍兴地区传统民居的独特形制,崇仁传统民居的格局也以台门为正统。“台门”数量庞大的明清老台门建筑群可以视为崇仁村落灵魂和特色所在。在崇仁的窄巷弄堂里,老台门建筑林立,基本是两三百米的合院式建筑,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宗族血脉为精神根本,江南合院为形制的崇仁老台门群。

3 血脉族亲的崇仁老台门

3.1 崇仁台门基本形制

崇仁民居建筑形制以绍兴老台门形制为主。平面格局以三合院或者四合院面貌占多数。规模较大的民居宅邸是以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单位,在纵向或者是横向上进行扩展、组合,形成建筑组团或大的合院。崇仁老台门结构为木构架民居,以木头构建房屋的骨架,墙体起到分割和围合的作用,并不起承重作用。整个台门屋脊高,进深大,防热通风效果好。

老台门大木作形式一般以穿斗式(穿斗式:以柱子上承檩,每个檩下方的柱子都落地,直接负担屋面的重量,柱和柱逐渐由穿枋连接)为主,较大的台门则会选用抬梁式(抬梁式是柱子上承梁,梁上承檩,檩上承椽。可以形成大空间)和穿斗式相结合的结构。崇仁台门多采用的院落厅堂式布局,经过宅门口狭窄的弄堂小巷入门,首先是门厅,在这里被叫做“台门斗”,也是老台门建筑的最显著特色之一。台门斗占据建筑中的空间十分小,进深很浅,檐脊、黑瓦、石阶、窄空间、前后两道门组成了“台门斗”。

崇仁的老台门土生土长于此,作为民居的主要形制,崇仁台门的设计不受法则制约,正厅视野开阔,正厅延续开的厢房,侧屋被布置成主卧、次卧、书房、闺房、灶间等不同功能空间。厅厢之间多用露天的廊道联系,形成互通的回廊,为台门内的天井到厢房的过度空间提供了避免日晒雨淋的灰空间区域。走廊的地面一般铺设石板与天井内的卵石铺地相得益彰,使院落底面更具节奏变化,调解台门建筑布局厚重的感觉,使之更加多变,妙趣横生。崇仁台门一般多为二层,硬山式的屋顶,小青瓦覆盖其上,浙江地区雨水比较充沛,因此四面的房子四角都相互接续,俗语称为“四转角连做”,达到雨天不湿鞋的效果。二层一圈不做密闭的墙壁,在外边缘有栏板,形成一种“排空”的空间,上面的人可以看见下面,下面的人也可以与上面的人对话,构成了上下通透的空间体系。像这样的二层空间,也俗称为“跑马廊”。外立面施封火墙,不同的墙头错落有致,在天际线上产生丰富的变化,层次多变,韵味丰富。基于基本的内向型合院的民居形式,崇仁的老台门民居在其特有的宗族血亲,合族共居的义门家学文化之下,产生了互相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组团式的老台门建筑群。

3.2 崇仁老台门中的血脉族亲

3.2.1 分户合族,聚只一家

崇仁古村的老台门民居,若是给它点上一个题,那必然是血脉族亲的老台门。崇仁老台门是宗族义门同居的见证者。自裘氏义门迁入崇仁起,其宗族义门文化“分户合族,聚只一家”世世代代得以传承,崇仁古村的民居建筑整体是以血脉亲情为连接的建筑组团。它的家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内聚力,将家家户户紧紧拉拢在一起,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贴近,也是生活模式上的密不可分。这一系列的文化都在崇仁的老台门建筑中得以反映。从单体建筑来说,内院式的住宅形式,如四合院、三合院,其布局的向心性引导家庭成员间的团结意识,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关上门封闭的庭院空间,提供给家庭明确的安全和归属感,对家庭的和睦与心理上的内聚力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从建筑组团上来说,崇仁的老台门鳞次栉比,互相紧密靠拢,台门与台门之间间隔狭窄的小弄,户户紧靠,有的台门之间开设边门,可以直接通过边门连通相邻的台门,邻里间联系不断,这样的建筑组团形式,蕴藏着家门血脉骨肉相连的深刻含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五联台门,五个台门住宅紧紧相连,互相连通。每个台门的底层都开设边门与隔壁台门直接互通,二层有跨街道的骑楼,腾架于街巷之上,如同一道桥梁,穿越间隔,将两个院落贯通起来。这种自下而上连通起来的结构形式,象征着手足相连的情感寄托。

3.2.2 五联台门,独立相连

五座台门——大夫第台门、老屋台门、樵溪台门、翰平台门、静轩台门、云和台门互相连通,又彼此独立。在他们的底层设有边门,通过边门小弄可以直接穿到隔壁院落。二层楼上则是采用了跨街的小楼与隔壁的台门互相连通,敬承书房北面的两座跨街楼与老屋台门相互连接,大夫第台门西面与敬承书房、翰平台门有两座跨街楼相互连接,翰平台门与大夫第之间设有一座跨街楼用以相互连接,五个台门一个书房形成了上下空间都贯通的民居组团。住在其中的五家人,只需要通过边门和跨街楼就可以足不出户的楼上楼下相互走动,来往。这种有着独特形态的民居建筑组团,正是因为裘氏义门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宗族核心“分户合族,聚只一家”而促成的。裘氏被封为义门,乃是赞其宗族世代合居,和睦相亲,血脉亲情与忠孝仁义的精神是裘氏义门子孙世代不曾改变的精神核心。玉山公所传承的裘氏宗族这种坚定而美好的宗族准则和理想,在五联台门的承载下形成了一种具象的精神象征,也凝聚了所有裘氏义门子孙的一个精神符号。玉山公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子孙孙,忠孝仁义,家族血亲和睦的美好传统在他子孙的延续下从未间断。玉山公的儿子之一,居在老屋台门,世代同居,家庭和睦在同治年间封赠了“五世同堂”的牌匾一块。裘氏义门“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家族传统,给五联台门烙上了深刻的宗族血亲的烙印。

4 结 语

崇仁古村的人居环境当中,核心的组成部分—建筑,以老臺门的基本形制融合了崇仁裘氏独特的家学“分户合族,聚只一家”,形成了独特的崇仁老台门建筑形制。是以血脉族亲为连接的建筑组团,其精神价值不仅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宗族义门仁义、孝义的传统文化的浓缩结晶。其建筑艺术形态,虚实疏密得当,装饰白贲极上,造就了崇仁古村人民居台门建筑的特殊魅力。

参考文献

[1]海飞.崇仁:古镇的繁华旧梦[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P27.

[2]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上海三联,1998.P17.

[3]袁宷,《袁氏世范》,《治家》篇

[4]清·林牧,《阳宅会心集》卷上.

[5]周丽.崇仁古镇各类空间组织方式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9期.

[6]屠剑虹.绍兴台门[J]浙江档案,2007年第7期,P32.

[7]王其钧.中国传统民居建筑[M]南天书局,1993.第三章,大木构架.

作者简介:孙以栋(1966-),男,浙江省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硕导,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马韵(1988-),女,浙江杭州市人,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环艺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