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夏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在听、说、读、写交际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动”就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强调身体各个部位参与运动或活动,这点对于生性好动的小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动”,可对教学起提示作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多媒体手段;利用实物
一、让小学英语教学在不断创新的新理念中使课堂“动”起来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21世纪的英语教学课堂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哑巴”英语。教师上课节奏快,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了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比如,在进行颜色单词教学时,可以用一个儿歌形式来教学黑狗、黄狗是朋友,黑狗画个红太阳,红色、红色red,red,red,red.黄狗画片绿草地,绿色、绿色green,green,green,green.让学生既快又牢地记住单词及意思,教学效果会大大地提高。
二、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使课堂“动”起来
在实践中,我逐步建立了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开放性教学应紧跟时代的脚步,具有时代的气息,并淡化应试的情结。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语言的“习得”与“输出”的实践过程中欣赏语言美、感受语言美、表现语言美和创造语言美,让学生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让英语课真正地“动”起来,让英语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利用实物,引发兴趣
实物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会特别的感兴趣。例如,在学习“A School Bag”一课时,我带了一个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进了教室,通过“Whats the missing?”“Who can guess?”等小游戏认识学习文具的单词。接着请学生介绍自己书包中的学习文具。学生争着给大家介绍,课堂一下子活跃了。
2.利用图画,诱导兴趣
根据实际情况,有些实物不能带进教室,有些我们生活中很少接触。而英语课本的彩色插图生动、有趣,教学挂图、照片、贺卡等都可诱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还可自带收集的图片或绘制的一些图画。如:在教学“tiger”和“panda”这两个单词时,我们可以把动物不完全展示给我们学生,先出现动物的某一部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象的动物,通过几轮的猜测,引出这两个动物的全部图案后,再板书生词开始新授。这样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可以由慢速的多次重复到稍快的一遍而过,由短句再逐步加深。例如,Listen to the tape. 逐步说成:Listen to the tape then answer my questions.其次,在课堂中穿插学生进行自编日常会话的情景表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说的胆量,提高学生的会话能力。最后,老师多参与学生的表演,作为他们的一个“同学”,与他们共同成长。拉进师生的关系,让孩子们爱上你。
三、让多媒体手段在高效利用中使课堂“动”起来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兴趣第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同时,现代英语教学提倡在生活中真实运用英语,而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改过去那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大胆开口说英语。比如,在3 A Animals这一单元时,通过运用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动物世界,每个动物都有图片、单词、声音三个类型,无规则的设置在电脑上,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卡通形象的角色进入这个动物世界遨游,认识dog,panda, monkey,tiger,elephant, cat,cow等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由点击动物的三种类型来打招呼,在图文并茂、声形具备的多媒体电脑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完全被画面情境吸引,而直观美丽的动画、纯正的英语发音把他们带入了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新的知识。
当代教师就应当能自如、恰当地运用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因为教学內容的吸引而兴奋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让英语课堂真正的“动”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更具科学性,才能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