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铎
摘 要:自“90/70”政策出台后,小户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深,低收入群体、新就业学生、老城区住户等困难居住群体的住宅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为他们提供“小而美”的居住空间因而有了讨论的必要性。本文旨在结合具体案例,从空间功能的使用转换和空间自身的历时可变性两个角度出发,研讨小面积套型中空间的灵活运用方式。
关键词:精明;小套型;弹性;运用
1 居住的:“弹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衣食住行”乃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城市化进程逐步加深,城市中的居民对于舒适居住环境的需求与从2001年至今持续高增长的房价的构成了突出的矛盾,这一点,从自2005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与住房有关的政策中可见一斑(图1)。
从图中我们不难得出,政策虽然逐年变更,但是“鼓励建设小户型住宅”一直被着重强调,由于小户型通常服务于困难居住群体,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一生中都不会再购置第二套房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户型的历时可变性,建筑大师西萨·佩里说过:“在我的设计中,将来是十分重要的,我用今天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设计,但我设计的建筑物将在明天使用和改造”,即我们要让空间具有一定的“弹性”,以此来适应同一住户不同时间的使用需求变化和演进中的家庭结构带来的变化。
这里的“弹性”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在外界变化时可以随之变化的适应性,其二是指事物内在的可变潜力,在住宅平面的设计中可以相应的概括成两个策略,其一,在保持外墙和套内主要承重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内部空间划分的方式实现可变性,可以称作“自身弹性”其二,在保持空间大小和形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需求改变空间功能,让同一功能的空间具有灵活多变的潜力,可以称作“历时弹性”。
2 自身弹性
2.1 变化墙体
柯布西耶宣称“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住宅应该是“可以运转”的,应该可以通过自我的变化来服务于使用者。在国外一些住宅的设计中,建筑师根据不同时段的生活需要,利用活动转门装置、折叠门、推拉门、可移动的屏风、布帘等构件灵活分隔空间,或将空间打开,形成开敞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或将空间分隔,获得较私密的生活空间,以此实现不同空间的围合和分隔。270度转动门可以实现“墙”与“门”的灵活转变,在白天,可以将门变为墙,从而获得较大的起居空间,方便家务劳动,可以充分利用廊道空间。(图2)
2.2 可变家具
除了借由轻质隔墙变化的方式,一些家具的使用也可以实现空间的即时转换。
家具的探索创新近期以来方兴未艾,很多国内外优秀竞赛作品都做了有意义的尝试。以下就是一个以厨卫空间作为出发点探究空间弹性的案例。
厨卫空间是标度住宅品质的重要因素,上海很多里弄住宅中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人们只能使用露天的集中厕所以及临时搭建的厨房,这不仅十分不便,而且也使原本狭窄的里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此状况大大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厨房和卫生间都需要有水的供应,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单元模块进行变动。
如图所示,由于上海的旧里弄住宅中后厢房的使用率较低,因而可以尝试将其改造成厨卫一体化的空间,并且可以将水管与管道井相连,操作台和卫生洁具可以通过旋转实现转换,从而使空间得到最大的利用。(图3)
旋转的过程如图所示(图3),当L型向外时,作为厨房操作台使用,当L型模块通过多次转动变为内时,可以作为浴室使用,此时再将隐藏于模块中的马桶,洗手台盆以及镜子杂物抽屉等拉出,便可以实现如厕功能,并且厨房和洗手间的位置位于模块的两个面向,彼此相对独立,使用完成之后只需将模块转回即可,无需额外整理台面,构思十分巧妙。
3 历时弹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住宅中家庭成员数量也会逐渐增多,住宅的最原始的内涵就是提供一个休息的居所,居住者数目的增加就意味着居室数目的增加,利用弹性的设计,可以让居室从固定的套内面积中“增长”出来。
在这类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住宅内部相对固定的厨房和卫浴空间的位置,由于管道布置的原因,这两个空间是相对固定的,不可更改,其余的房间如起居厅,餐厅,多功能室,书房,等都可以通过改造实现居室数量的增减。
在图4的方案设想中,套型平面经历了“快乐单身”—“二人世界”—“三口之家”—“二人相依”的历时变化,厨房和卫生间作为一个模块固定在房间的北向部分,屋主在婚后只需要把视听娱乐的房间替换为公共的书房即可,在有了小孩之后,可以将书房改变成儿童房,当小孩长大后,可以作卧室使用,当下一代搬出去后,可以打断书房与客厅之间的隔墙,将书房变成餐厅,与起居室相连,形成通透开敞的大空间,不仅提高了空间品质,也方便老人互相照看和交流。但是,由于“多功能空间”设计起初的朝向朝北,当它作为居室时候便不太方便使用了。
4 结 语
住宅作为与人类接触时间最长的建筑类型,无疑更加需要为使用者而设计,为将来而设计,这样方能让居屋变成“空间”的“生成器”。让住宅变得富有“弹性”才能小而美的居住在这里“精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鐘平平,袁朝晖.浅析城市青年廉租公寓居住空间设计[J].建筑与环境,2012(1):153~154.
[2]席佳.极小型居住空间设计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王玮龙.中小户型居住空间弹性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4]周畅,米祥友.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方案竞赛获奖作品集[J].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