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闪
﹁尊重别人,别人亦会尊重你﹂
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才情过人,名满天下。鼎盛之时,诸如楼宇竣工、旧物翻新一类的事情,很多人争相邀请其撰文以记之,譬如名满千古的《岳阳楼记》。但很少有人知道,范仲淹还有一“喜好”,多处留下墨宝,为死去之人作墓志铭。
宋庆历年间,范仲淹再次得人邀请,为他人作墓志铭。这次所作墓志铭的对象不同,死者是一为官多年、清廉有加、德高望重的官员。范仲淹一生最反对贪官污吏,尤佩服清正廉明的官员,对此墓志铭,自然格外重视,不敢怠慢。范仲淹磨墨铺纸,凝神聚思,一字一句都是经过良久思忖,方才落于纸张之上。
白天,范仲淹忙于朝堂政事,殚精竭虑;晚上,范仲淹挑灯夜战,斟酌字句。数日后,墓志铭写出,范仲淹拿过来看了又看,改了又改,一直到认为完美才为止。即便如此,范仲淹还是不放心,找到了同在朝堂为官的富弼,希望他为自己的文章把把关。范仲淹已经是才高八斗,却为何要找这个叫作富弼的人?
富弼,与范仲淹相识在酒楼之上。彼时,范仲淹等文人大腕们常在酒楼上聚会,吟诗作赋。富弼那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就静静地坐在角落里,聆听别人诵诗。直到有一次,富弼将自己的作品念了出来,震惊四座,从此他的诗每每都成为诗会的压轴之作,大家称赞他为“洛阳才子”,而范仲淹对其更是欣赏万分,说他有“王佐之才”。并且,范仲淹把富弼的文章推荐给当时的宰相晏殊,富弼得到晏殊垂青,并且还蒙晏殊将女儿许配于他。所以说,范仲淹对于富弼来说,是有知遇之恩的。当然,范仲淹把自己写的墓志铭交给富弼看,完全是因为富弼的才情过人,且为人正直,从不敷衍妥协。所以,范仲淹和富弼之间的关系,被外人赞誉最多的不是范对富的知遇之恩,而是兩人的真挚友情。
富弼看过墓志铭后,很恭敬地交还给范仲淹,笑着说:“很好,真的很好。”他又把话锋稍转了一下,“但是,我建议您还是再给尹洙看看。”
富弼说完,范仲淹猛地拍了一下大腿:“是呀,我怎么没想到。”
尹洙就是师鲁,文采冠绝天下,范仲淹未成名之前,一直视其为偶像。范仲淹和其相识之后,尹洙对其礼遇有加,不辞指点。一直以来,范仲淹都把尹洙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也因为才情过人,志趣相投,也便亦师亦友。所以,富弼尊重范仲淹,范仲淹尊重尹洙。
范仲淹将自己的文章递交给尹洙,尹洙看完之后还是比较称赞其文采飞扬,言辞真诚,但是对其中一点提出了异议。尹洙说:“你的文章名满天下,后人会把你的文章作为典范。但现在你的文章中,却把转运使写作都刺史,知州写成了太守。确实,这样写很清雅,也易迎合阅读者心理。但事实这些是前朝官员的称谓,现在已经没有了。后人看到你的文章,必定很疑惑,就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考证。这个麻烦,难道不是你造成的吗?”
范仲淹一席话听完,满脸大汗,感到惭愧不已,连忙对老师道谢不已,感谢其指出谬误之处。但范仲淹随后向老师吐出疑问:“按照富弼的水平和眼光,他应该能看出来,可他怎么没对我说呢?难道刚正不阿的他,居然也落了俗套,因为怕得罪我而忽略真理?”
尹洙笑着摇摇头道:“非也。”
“那是……”范仲淹也奇怪了。
“尊重!”尹洙哈哈大笑,“他是在尊重你啊。”
范仲淹豁然开朗。他对富弼有提携之恩,虽然后来友情渐浓,但富弼一直视他为老师。老师的文章有谬误之处,富弼完全是出于尊重,才知而不说。但是,富弼又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师犯了常识上的错误,所以才绕了一个弯子,让他把文章给尹洙看看。
自此后,范仲淹和富弼的关系更加亲密。世人都道范富之交缘起范对富弼的提携,富对范的报恩。却很少有人知道,两人之所以称为挚友,那些所谓的前因只是引子,真正的秘诀还是在于做人与处世的原则——懂得尊重别人,别人亦会同样地尊重你。
摘自《做人与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