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飞(化名)所在的公司在长三角某城市开发房地产,虽然才30多岁,但经常睡不着觉,还大把大把地掉头发。林飞慨叹民营企业真的很难,他们董事长也是身家百亿的人,但遇到问题还是要想着办法托关系,送钱、送古董。
林飞说,因为项目开发牵涉的利益群体太多,至少要跟30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30多个部门下面还有分部门,一个项目前期至少要盖不少于50个章,不同的部门都要审批和验收。“一个项目验收,除了规划建设部门以外,连卫生局都要来,检查什么呢?楼盘设计中,一层楼的客厅上面不能是卫生间。这样的检查也是应该的,但是本来一个部门可以搞定的事,为什么 非得要这么多部门都来搞?”林飞对记者说。有一些章要盖下来就需要用钱来解决问题。
除了这些隐性成本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税费成本更是高得惊人。林飞说,一个项目建起来,不算拿地成本,有62%的利润都是被政府以税费的名义征收走的,税和费的名目繁多,有高等教育附加费、城市建设费……而很多税都是有弹性空间的,比如一项土地增值税,可以交200万也可以交700萬,当然愿意少交点,那就要给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下。
记者反问林飞,为什么利润大部分都被抽走了,你们还愿意开发房地产?
林飞告诉记者,是因为基数大。卖烧饼,每天拼命卖几千个,也没多少钱,但是开发房地产,一个项目就是几个亿,卖出去至少还有利润的38%。而且房地产开发需要的资金多,是个不是谁都 可以做的行业,还有一定的门槛。林飞说,新一届政府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为市场“松绑”,先后几次清理和下放行政审批有好几百项。他觉得这些举措将有利于优化市场环境,但路程还很远。摘自《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