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气象”遭遇“不测之云”

2014-04-29 00:44:03
作文评点报·高考版 2014年32期
关键词:气象学青藏高原东亚

上个世纪50年代,在北京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叶笃正用双手画出了中国第一张像样的天气图。那是一张500毫巴地面图,相当于离地面5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半个多世纪后,叶笃正回忆起那段时光,仍能讲出很多细节,图成之后,气象所的十几个人,还一起庆祝了一下子。

事实上,这样一张让叶笃正费尽心力的气象图,在国外的气象学研究中已经很普及了,但在当时的中国,绘出一张这样的图,已经让叶笃正高兴地指着图对学生说:“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在我国该结束了。”

在叶笃正拒绝美国气象局高薪工作、回国从事气象学研究的60余年后,2013年10月16日,这位终结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的老人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去世前,他的听力已经严重下降,只能通过纸张上的文字来交流。

任何人要梳理中国气象研究的发展史,都绕不开叶笃正的名字。他是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气象所的工作人员将他称为“宗师”,中科院院士吳国雄评价其,“为推动中国大气物理学的发展、国际气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叶笃正出生在天津一位前清道台的家中,他出生的那年,恰好是中国有了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气象记录的一年。但直到14岁之前,一直在家接受私塾教育的叶笃正,恐怕都没有料到,自己会用大半生的时间,和老天爷打交道。

大学原本读物理学的他,有一次和钱三强打乒乓球,物理系毕业的钱三强劝他,中国需要气象这门实实在在的学问。叶笃正自此决定去学气象学。

预测“老天爷的脸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用叶笃正的话说,他回国的时候,中国的气象学研究几乎是张白纸,没有计算机,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甚至没有基础预报需要的气象图。

为了搞清楚影响中国的气象是什么天气系统,控制中国的天气环境是怎样发生、发展,叶笃正采用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分析方法,研究东亚大气环流的演变。

他与陶诗言等人发现,东亚和北美环流,在每年6到10月过渡季节,有出现急剧变化现象。这种演变,并非如以往被认为的那样逐渐变化,而是有个突变的过程。这些对东亚气象学问题的发现和理论,成为了奠定中国天气预报的重要基础。

这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气象组织IMO最高奖的获得者,由于拿到过的奖项太多,晚年时,甚至已经记不得自己确切的获奖次数。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很多科研人员,都记得叶笃正的一段话:“一个科学工作者一生的经历就好像是一出戏……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给了我这个舞台……众多的演员,彼此帮助,这出戏才能够演出成功。”

有时,叶笃正会用武侠小说的情节类比自己的科研状态。他“特别特别欣赏”武侠小说里,主角面临困局后,绝路逢生的情节。

“对我很有启发,做研究工作,想了半天不行了,忽然一下子想出来了,这也是绝路逢生。”他几十年来总是随身带个小本儿,会半夜爬起来,记下偶然闪现的灵感。

叶笃正对青藏高原气象学的研究,确实可以用绝路逢生来形容。当时,“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一度被国内外气象学界认为,其超大尺度的地形障碍,严重阻挡了大气的流动,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不利的影响。

叶笃正根据极少量的资料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天是一个热源,冬天是一个冷源,并首先发现,围绕青藏高原的南支急流、北支急流会汇合成为北半球最强大的急流,对东亚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巨大。他指出,如果不是有青藏高原,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将是一片沙漠。

他不但是第一个指出青藏高原重要性的人,也发出警告:未来一百年内,地球的气温会大幅上升。

在国内研究全球变暖这个课题时,叶笃正觉得压力大了,有人说“全球变化让它去变好了,关我们什么事”,但叶笃正决定,“顶着冷嘲热讽往上做”,就像他最爱读的金庸小说的主角们一样。

2003年,叶笃正首次提出有序人类活动概念,这位当时已是耄耋之年的科学家,不断感到时间的紧迫。他试着在中国的气候研究中建立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

直到去世前两年,叶笃正仍然在坚持每天工作,他想要把这事情搞起来。

热爱运动,尤其喜欢散步的他,在手记里写着: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完成大部分,这样的人生就基本没有遗憾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问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国内研究全球变暖课题时,他的上级领导认为这个课题研究与我们无关,但叶笃正顶住压力继续研究。后来他还提出在气象研究中建立一个系统工程。

B.叶笃正在上世纪50年代,用双手画出了中国第一张像样的天气图。这张天气图让他费尽心力,并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C.叶笃正大学原本读物理学,后来决定学气象学,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二是钱三强的“中国需要气象这门实实在在的学问”的劝说。

D.叶笃正从美国回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气象学研究几乎是张白纸。他采用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分析方法,独自发现了东亚气象学的有关理论。

2.叶笃正是一位出色的气象学家,在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3.“有时,叶笃正会用武侠小说的情节类比自己的科研状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其原因。

4.叶笃正研究气象学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老气象”遭遇“不测之云”》

1.C(A项中“他的上级领导认为这个课题研究与我们无关”过于绝对,原文倒数第四段中说的是“有人说”。B项中“并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错,依据原文,这张气象图在中国影响非常大,“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在我国该结束了”,但“在国外的气象学研究中已经很普及了”。D项中“独自发现了东亚气象学的有关理论”错,依据原文可知,这些理论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发现,是“他与陶诗言等人发现”的。)

2.①叶笃正用双手画出了中国第一张像样的天气图,结束了中国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②叶笃正关于东亚气象学问题的发现和理论,成为了奠定中国天气预报的重要基础,为推动中国大气物理学的发展、国际气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③叶笃正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气象组织IMO最高奖的获得者。④叶笃正是第一个指出青藏高原重要性的人,也发出警告:未来一百年内,地球的气温会大幅上升。⑤叶笃正首次提出有序人类活动概念,试着在中国的气候研究中建立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3.①叶笃正“特别特别欣赏”武侠小说里主角面临困局后绝路逢生的情节。②对他的研究工作很有启示,研究工作常常遇到绝路逢生的情形,因此几十年来他总是随身带个小本儿,会半夜爬起来,记下偶然闪现的灵感。③激励他顶住压力研究科学,顶着冷嘲热讽往上做,就像他最爱读的金庸小说的主角们一样。

4.①根据国家和自身的情况,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定会有收获。②研究科学必须持之以恒,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分析方法进行分析。③研究科学需要众人的合作,不能单枪匹马,彼此帮助才能获得成功。④研究科学要做有心人,随时记下偶然闪现的灵感。⑤研究科学要有自己的主见,有时还要顶得住不被认可的压力。

猜你喜欢
气象学青藏高原东亚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东疆学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0:18
黑龙江省气象学会举办2020年防雷技术个人能力认定考试
黑龙江气象(2020年4期)2020-03-16 01:00:16
为了让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绿、草原更美
甘肃林业(2019年4期)2019-10-08 07:19:52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出人意料的气象学结论
问天人——记中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教学与研究(2016年1期)2016-02-28 01:59:27
大气科学(气象学)
化石见证青藏高原的隆起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