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
妈妈一咆哮,我就哆嗦
最近,小航有一个奇怪的感觉:自己就不像是妈妈亲生的。要不,为什么妈妈老是对他咆哮?一天晚饭时,妈妈就大呼小叫:“还不快点吃,你把你妈妈当保姆啊?东西到处乱丢,害得我每天都有整理不完的家务,你和你爸爸一样,都是这副德行……”一阵劈头盖脸的教训,小航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了,觉得特别无辜。好像妈妈中午的心情还不错啊,怎么到了晚上就“变脸”了呢?为什么说我和爸爸一样?爸爸和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莫非是妈妈和爸爸吵架了?
类似的事情很多,妈妈经常借题发挥,动辄责骂,又吼又叫。小航很害怕妈妈“大动干戈”,害怕她咆哮,甚至只要妈妈一咆哮,他就会哆嗦,不管他有没有做错事情。有时,如果做错了一点小事,妈妈就会把以前的那些“旧账”搬出来骂他。尽管小航接受不了妈妈的这种行为,但又不敢反抗。因为平时只要说话对妈妈表现得稍有不敬,她就会变得极其烦躁,暴跳如雷。
一个和小航比较要好的同学提醒他说:“你妈妈可能进入了更年期,情绪易暴躁,需要多理解她。或许她工作一天很辛苦了,回到家里还得为家人操劳,所以,也会有压力,也有不顺心的时候。”
小航时常想,父母在要求孩子做到这样那样的同时,为什么就不能先要求自己有自制力,不把自己的坏心情带给孩子呢?多么希望妈妈变回那个温柔慈爱的妈妈!
“踢猫效应”殃及无辜家人
厦门二中心理教师方旭琼分析道,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踢猫效应”,讲的是一员工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不听话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就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结果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个故事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心理学上称为移情。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人的这些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成了母亲“踢猫效应”的受害者。庆幸的是孩子对自己情绪控制得相对较好,也比较能够理解母亲,但也受到了较大的伤害,特别是心理上的伤害。
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容易变得紧张、恐惧、畏缩、不自信,也从家长身上习得处理情绪的方式,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亲子关系可能会更为僵化,甚至于出现严重对抗,而孩子也容易从“被踢”到“踢人”,把这些坏情绪转移到父母或者同学身上,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现在很多妈妈都承担着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生活在高压下,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不良的情绪如果无法及时排解和宣泄,就很容易转嫁给其他人,虽然有时自己是无意的,但对其承受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一个聪明的妈妈,应当懂得克制坏情绪,用慈爱和平和的心情去迎接她们的孩子,用微笑照亮整个家庭,在家中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孩子自信、安全、信任、坚持,照亮孩子成长的道路。
给自己和孩子一个缓和空间
妈妈们也需要学习和成长。虽然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恰当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要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控自己,并不是说要压抑和掩饰自己的情绪,而是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合理地排解和宣泄。
放松自己,下班后回家前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当自己当天的坏情绪没处理好时,先别急着回家,可以在附近公园或者小区里散步几分钟,感受下清新的空气,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让自己的头脑清晰冷静,然后带着笑容进家。
转移注意力,冷处理孩子的一些小毛病。面对孩子的一些毛病,有时头脑一热,容易冲动,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但事后想想,也无非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我们觉得自己的情绪快要发作时,暂时离开现场,平息一下自己,或者先做其他的事情,给自己和孩子一个缓和的空间,然后再来和孩子讲些道理,这样孩子是容易接纳的。
适度控制脾气,学会让孩子为你分担。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完全没脾气,完全的理性。发脾气前给孩子打个预防针,告诉孩子,我今天心情不好,现在很生气,因为某某事情。若真的失控发脾气,也不要过于自责,事后跟孩子说清楚,让孩子也知道妈妈的心情和感受。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制定一些規则和要求,让双方共同遵守。同时,可以请孩子分担家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从中让孩子体谅父母的不容易。
不过分追求完美,学会满足。生活中我们有着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压力,总是有着很多的追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心理容易失衡。不管是对自己的事业、家庭还是孩子,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多看些孩子的长处,挖掘孩子的优点。特别是心理失衡时,告诉自己,我的孩子还有很多优点,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不要混淆工作和生活,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工作的事情尽量留在单位完成,自己在家的角色是妻子和母亲,是属于自己、丈夫和孩子的。让自己时刻感受到亲情与爱情,让自己充满爱心。爱会让我们情绪平稳和满足,也会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聪明的妈妈是幸福的妈妈,是家庭温暖的核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所在,做个孩子心中温柔慈爱的妈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