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操作、学会思维、学会创造,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创造性人格。
关键词:数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观念。“让课堂充满问题”“给师生留下问题”是与“课程改革思想”一脉相承的,它体现着现代教育理念和新时代精神,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重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而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就必须在教学中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逐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致有如下几条途径。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我们要认识事物就必须学会观察,同时,也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发明家贝利说过:“任何真正的学习的首要因素便是观察,观察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在知识探究中只有让学生学会观察,才能自觉搜寻、比较、分析知识间的每一个细节,正确认识问题的特征。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觀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例如,在探索圆柱、圆锥的特征时,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观察,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在探索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时,结合具体情境,先引导学生通过将罐头盒的商标纸展开,发现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出圆柱表面的展开图,发现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具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在观察中不仅发展了思维,而且促使思维更深刻。
二、让学生学会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比如,“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多个相关联的比例中体会到其中应该有规律,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进而发现这一规律,则是关键中的关键。教学中,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两个相似三角形,写出多组不同但都有意义的比例,再通过自学学习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四个比例各不相同,变化多端,但是你发现了什么不变的地方吗?学生初步体会:四个项都相同,而且两个项为一组,要么都做内项,要么都做外项。以此为基础,再激励学生:既然四个项分成了两组,这两组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会发现:两组项的乘积相同。这时继续引导学生探究:这四个比例有这样的规律,其他比例有这样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再写一些比例,研究后应该能发现这一规律在比例中普遍存在。学生的思维就这样在想象与归纳中获得了提升。
三、让学生学会操作
动手操作是一项特殊的认知活动,是智慧生成的主阵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到获取知识方法的同时,提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间关系的认识,生成赋予个性色彩的智慧。
例如,在《圆的认识》中为了认识圆、感知圆、了解圆,营造了富于文化背景的导课:想知道老师是何时知道圆的吗?小时听到“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又听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中知道了圆。学生从古诗中的“白玉盘,瑶台镜”,生活中的明月等影像,徒手来剪圆,进而发现此圆并不圆,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标准圆的欲望,引出画圆工具——圆规。在利用工具画圆,剪圆,再次与前圆比较,发现何为“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道理所在。在标准圆中,学生又通过量量、画画、比比进一步充分认识圆。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相渗透,协同发展,智慧一次次诞生于孩子们的指尖。动态生成的知识是探究的核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体验真切、思维敏捷、智慧飞扬。大家的观点汇聚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从而推动了数学学习走向丰富、鲜活与深刻。
四、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发散思维是开放性的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认为创造能力的大小和他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成正比,即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性思维能力。课堂改革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发散思维题目,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迸出思维的火花!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要在数学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培养,让学生的惊讶、发现不断地在学习中出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把握、学会创新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练习设计,甚至每一个提问扎扎实实地做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不只是一句口号。
参考文献:
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小城西分校)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