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逐梦·圆梦

2014-04-29 19:11吴霞珍
新课程·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班级

吴霞珍

摘 要:每一个学生就像一座冰山,百分之七十沉浸在水中,要把沉浸的优点挖掘发扬,缺点就会被你踩在脚下!心理学家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份特殊才能,它像一个熟睡的巨人,等待你去唤醒。人本主义教育,就是注重学生态度、情感和独立学习的一种教育哲学,倡导意义学习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充分自信并开发自己的潜力。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其潜能。“伯乐式”班级文化的创设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同时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伯乐式

新课标曾多次强调指出:“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的价值应该在于高度关注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美国著名学者曾经说过:“个性化教育是针对封闭的、整齐划一性的教育而言的,旨在促进人全方位,多角度的和谐发展。”班级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子细胞,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相对应的班级文化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则不言而喻。沈黎明校长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曾经看过这样两幅连续的漫画:一幅是‘进校:学生的头颅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椭圆形……每人神态各异,特色不同;另一幅是‘出校(毕业):所有学生的头颅,都变成了滴溜溜的圆形。”漫画内容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和我国当代教育的现状,很生动也很可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等理念得到人们的进一步认同,由于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无论是以促进其发展的班级也好还是班级文化也好,更多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班級学生管,学生的文化学生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彰显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结果都将是好的。因此就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和模式而言,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传统班级文化要求的是规范、统一、整齐,不出纰漏,这些要求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人价值观。由于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学生个体间有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学习环境。因此,在教育中既要有统一要求,这样才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制订和实施,还要有区别对待,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如何在大班授课制的形势下实现“因材施教”是当前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烫手的山芋”,“伯乐式”班级文化由此应运而生,它提倡:“低段侧重让老师成为孩子的伯乐、中段牵手家长成为孩子的伯乐、高段引领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伯乐。”

一、筑梦——低年级规矩立“信”,让老师成为孩子的伯乐

建立正确的舆论与规范学生“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对规矩的敬畏。培养学生的秩序感,强化学生对自身角色的认识,让他们扬帆起航。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知识学习的自我整理反思能力,我在两个方面,分别运用了如下策略:

学生自我管理,是一种复杂的自我认识体验。它是以自我认识为基础,通过自我体验获得认识自我的情感动力,最终实现在自我行为上的自我监控。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监控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工作,对班级管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奠基的作用。而搞好学生自我管理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人不是生下来就能管住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实际情况,我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1.制定“小伯乐”系列评价制度

包括“伯乐卡”“伯乐喜报”“伯乐报”。其中伯乐卡:包括卫生卡、学习卡、好事卡、整理卡、作业卡等,印刷精美,学生爱不释手。小组分队:冰川队、奥特曼队、雷神队、海贼队,评价时将个人得卡与小组一起表彰。在对待教育实践很多棘手的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总是处理得那样完备。在他那里,教育总是充满希望的,学生总是充满希望的,值得信赖的。他强调不仅应该让学生理解“不许”,更应当使学生确信什么是“应当”和“必须的”。提出一条戒律的同时提出十条鼓励。奖卡就是鼓励的方式,一个月评选一次,发肯德基的券、免做卡、去新华书店选购书籍等等,并和期末校园之星挂钩。科学教师连连称赞,这个办法真的很有效。为使集体舆论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我开展“每天掏出一粒金子”教师当伯乐行动。开学后,时刻关注班级的变化,如,早读:开学第一天,早读课我进班,见到教室里十几个学生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追赶,有的三五成群在聊天,就只有一个学生在看书,我上前拥抱了这个学生,并告诉她:“老师为你而骄傲。因为你能自我管理。”并在大家面前大大表扬了她一番。渐渐地更多的学生加入自觉晨读的行列,两个月以后的一天,我在走廊远远地就听到了我们班朗朗的读书声,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没有不上进的孩子。”赞美,是推动学生再次起飞的力量。鼓励与提倡积极性个体行为,以保持健康的集体气氛的发展。

2.绘本导航搭建伯乐舞台

为了让阅读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引发学生从小对书籍、阅读的兴趣,我们举办了“打开阅读之门——我和绘本交朋友”系列活动。其中绘本剧是低段教师的烫手山芋,可是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自我信心的促进是肯定的,那为什么不做呢?教师就应该当伯乐,相信种子。于是,我先带头排演《胖国王和瘦王后》,在两周里都利用课后和双休日、班队课等来排练,很多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于是《丑小鸭》《我是第一名》《森林选大王》《小红帽》新鲜出炉了。从录音、剧本、排练、服装,每一个环节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但当入队仪式那天学生自信的眼神、挺直的小腰板证明了伯乐班级文化提倡的“无限地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在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如果你拥有了它,就会出现一个又一个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取之不尽;有了它,你就有勇气面对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它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那就是自信心!当学生的伯乐,首先就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先“发现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二、逐梦——中年级实践助“信”,让家长成为孩子的伯乐

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伯乐式班级实践活动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落实,是非常重要的主隐式教育方式。它对打开各个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课程的综合化、多元化,打开教师、家庭、辅导员等人员之间的壁垒,促进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形成教育合力有促进作用。通过充分发挥家长资源,获得社区、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与辅助,凝聚家庭、学校、社区的教育合力,实现和谐共建。充分吸纳家长、志愿辅导员、知名人士等参与班级管理。如,班级成员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家长参加班会活动,请班级管理方面的专家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等。建立班级QQ群,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就班级内近期的热点话题或即时发生的事情展开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网络讨论与对话,学生可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各种活动。如,在一场题为“老少同乐—宽心老人院送温暖”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天真的笑脸、自编的温州话节目、亲切的谈话、甜蜜的汤圆慰问公寓老人。给许多老人带来了温暖和快乐。更让人欣喜的是,在那次活动后,学生对家里的长辈特别是老人特别关心;2012年寒假,我别出心裁,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举办一场家庭春晚,且要将策划书、主持词、晚会感想以及留影等素材组合成一张手抄报。在题为“小学生自办春晚”的寒假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导演了一场家庭春节联欢晚会后,有了切身体会“当春晚导演还真辛苦!”现在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蜜罐温床,根本不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和劳累,有些学生花钱大手大脚,个别学生还存在攀比思想,对父母没有心存感恩。于是“打工赚钱·体悟艰辛·收获感恩”的家校联手开展活动,主要开展了“体验当小老板”“体验当打工一族”“体验父母一日工作”等系列实践赚钱活动。通过宣传我校学生感恩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将生存教育、感恩的教育紧密结合,带有很浓厚的趣味性与特色,引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兴趣。收到实践报告400多篇,学生实践照片1703份,学生设计实践报300多份。××报2009-9-13头条刊出题为《小学生实践作业:赚20元——小学生共赚12955.3元,全部捐赠给四川青溪小学》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为其将来学会生存、走向社会、融入群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教师和家长义工的组织下,结合节假日、各种活动课程,到公园、部队、工厂、车间、社区、大自然等环境中参与、开展公益活动或实践体验活动,学生在体验生命、体验劳动、体验自然、体验社会的同时提高生存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找到了与人交往的信心。家校联手,创设实践机会,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实现了家长当伯乐的机会。

三、圆梦——高年级伯乐秀“信”,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伯乐

1.“伯乐秀”——让学生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

伯乐秀就是临近毕业学生自己制作幻灯片,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特长或才智,对今后的努力方向规划、设计,增长其才干,在尊重中获得自信。

班级伯乐秀流程:介绍缘起结缘过程、你和它的故事、克服困难的过程、收获与成绩。学生每个人在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坐标。

徐子涵(化名):这次伯乐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当我吹完《春天里》时,大家给了我雷鸣般的掌声,让我很有成就感。所以,我下定决心,不管多苦、多累,我也要坚持下去,为了不辜负老师、同学的期望,我一定要考完九级,成为一个长笛家。

姜棋海(化名):这次班级伯乐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看到了坚持不懈的赵陶然(化名),看到了仅一年就吹出美妙的曲子的徐子涵(化名),在国际象棋比赛上,几乎都拿过奖的陈超然(化名)……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王经明(化名):我秀的是历史,选取的是汉武帝从继位到去世的过程,让大家感受历史的魅力。我觉得班级伯乐秀比钻石还珍贵,它像一把买不到的金钻头,为我们挖掘特长;它像一个金平台,让我们发现自我,让我们插上自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上翱翔;它像一把锻炼自我的金钥匙,让我锻炼自我,磨炼自我,让我离成功的彼岸不再遥远。

“伯乐秀”在学生的知识、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的阶段性汇报,让学生对自己在前几年的表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私人定制节目”——搭建扬长的舞台

我们不苛求每一个学生都像伟人那样,成就一番宏伟大业,但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伯乐文化的激励下,发现自我,超越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一次开学后不久,我班接到了承办“校庆特色晨会”的任务。一个班级因为初中选拔提前考试后只剩17个人,能歌善舞的寥寥无几,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我没有推托也没有喊苦叫累而是想方设法积极准备。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伯乐原则,给每个学生量身订制设计了适合的角色,挖掘他们的文艺闪光点,为了寻找适合他们的节目煞费苦心,如,让没有艺术特长的男生表演动感的轮滑,让六年级曾经“有名”的调皮大王同学担任二重唱,虽然指导他们要比有特长的学生费劲得多,但一想到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了自信,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在短时间里拿出了诗歌朗诵《十年风华》、情景剧《我要上校庆》,校庆晨会我们班家长捐赠的五层大蛋糕和每个学生都有了精彩的亮相,于是有了校刊那张出彩的校庆特刊封面照片。这张照片还被选中登在校庆宣传册中。

朱永新说:“一间教室,一个个生活于同一间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志同道合者。”“伯乐式”班级文化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书写着大班授课制下“私人定制”的生命的传奇。

参考文献:

[1]沈黎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

[2]熊梅.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

?誗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班级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