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泽香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更好的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院门诊患者共15986例,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情况、使用率、使用剂量、药物种类及使用频数、配伍方式、联用情况及不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病例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 。 结果 共审病例15986例,使用抗菌药物病例7248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33%,涉及11类35种50个品规,以单联用药为主,占67.35%,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病例637例,分别在分级管理、溶媒使用、给药方案、药理作用、合并用药及给药剂量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某些问题,抗菌药物使用仍需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抗菌药;合理用药;门诊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77-01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物不但能防病治病,在正常剂量下,还可对人体导致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和二重感染,使用不当,还会使体内某些致病菌产生耐药现象,给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更好的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等相关法规准则,为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依据,笔者随机抽取本院 2011年3月~2012年2月共15986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归纳、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抽查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院门诊急诊患者共15986例,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所患疾病、药物名称、用法用量、配伍及联合用药等情況。
1.1 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以及公开出版的书籍,对我院门诊患者(不包括抗感染植物药制剂、抗结核药及外用抗菌药)进行抗菌药使用统计,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使用种类及频度、抗菌药的联用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情况 15986例门诊急诊患者,男8837例,占55.28%;女7149例,占44.72%;年龄28天~85岁,平均年龄36.56岁,其中≤1岁婴幼儿1030例(6.44%),~7岁学龄前儿童2124例(13.29%),~14岁的儿童976例(6.11%),>14岁的成年人12950例(81.01%)。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5986例门诊急诊患者,其中7248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占45.33%,在7248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男4215例,占58.15%;女3033例,占41.85%。年龄33天~85岁,平均年龄38.56岁,其中≤1岁婴幼儿725例(10.00%),~7岁学龄前儿童1245例(17.18%),~14岁的儿童653例(9.01%),>14岁的成年人4625例(63.81%)。
表1:抗菌药物使用年龄分段情况(n=7248,%)
2.3 抗菌药物在疾病中分布情况 呼吸道感染2417例,占33.34%;外科1213例,占16.74%;妇科1125例,占15.52%;消化道感染587例,占8.99%;感冒506例,占6.98%;预防性用药685例,占4.28%;诊断不明确715例,占3.47%。
统计前5位疾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见表3。
表2:抗菌药物剂型分类情况
表3:前5位疾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情况 (n=7248,%)
2 2.5 联合用药情况 使用抗菌药物5434例中,单一抗菌药 治疗 4266例,占78.51%;联合用药1168例,占21.49 %(其中二联1082例,占19.91%;三联64例,占1.18%;四联22例,占0.40%)。
2.6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 存在不合理用药596例,占所使用抗菌药物患者10.96%。
3. 用药情况分析
我院门诊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38%,低于国家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率的标准(<50%)。据报道[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在美国占24%~66%,在我国为25%~56%,本次抽查我院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仅占10.96%,低于统计数字,且大多单药使用(78.51%),说明我院门诊急诊医生使用抗菌药物符合抗菌治疗原则。2005年11月~2006年11月我院门诊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及硝基咪唑类为主。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杀菌力强,毒性小,变态反应率低[2],其使用频度在我院门诊急诊处于领先地位。新型大环内酯药物阿奇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敏感,且半衰期长,每日只需给药1次,使用方便,同时阿奇霉素在组织内浓度高于血浓度,具有良好的分布特性,在我院门诊急诊主要应用于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青霉素类因其高效、低毒、价廉,且对G+菌作用强,对社区感染或初次就诊患者仍作为常用药品。硝基咪唑类广泛应用于妇科及口腔科的感染治疗,使用率也较高。喹诺酮类药物在<18岁青少年中基本未使用,氨基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在儿童中偶有使用,应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
3.1 药物剂型与使用频度 47种药品中,除抗结核的4种药外,口服剂25种,使用例次数为3630,占54.55%,而注射剂18种,使用例次数为2665,占40.05%,表明无论在种类和使用频度方面,口服剂均占主导地位。
3.2 疾病上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以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最常见,下呼吸道感染以肺炎、支气管炎最常见,二者使用抗菌药物占39.44%;消化道感染占8.50%,常为零散发病,如小儿腹泻、肠炎、菌痢等;使用抗菌药物的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妇科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外科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也较大,这与创伤性疾病密不可分;其他感染包括口腔科、五官科等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并随季节交替呈一定的变化,这在流行病学 研究 中有一定意义。
3.3 联合用药分析 我院门诊急诊抗菌药物单一用药占78.51%,联合用药占21.49%,联合用药中以二联用药最常见,如下呼吸道感染常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第三代头孢菌素,这是由于盐酸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克雷白菌等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与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联用,可增强疗效。
3.4 不合理用药分析
3.4.1 无适应证 本次抽查发现,无感染指征如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使用抗菌药物占不合理用药例数的28.69%;而在感染性疾病中如咽峡炎、咽痛、急性水樣腹泻等一般以病毒感染为主,由于对抗菌药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无明显细菌感染情况下,使用抗菌药而不用抗病毒药。在联用抗菌药中有10.03%是抗菌药与抗病毒药联合应用(未包括联用中药制剂),这种“大包围”方式可引起病毒感染加剧、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等潜在不良反应增加。
3.4.2 药理拮抗 主要存在三种情况:(1)杀菌剂与抑菌剂合用。如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同时口服头孢克肟胶囊,二者合用可降低后者的效价。原因是头孢克肟是Ⅰ类繁殖期杀菌剂,当与Ⅲ类速效抑菌剂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合用时,阿奇霉素迅速抑制了细菌的繁殖,使头孢克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2)两种抗菌药作用部位相似。如克林霉素+阿奇霉素,二者均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可竞争同一靶位而产生拮抗作用。(3)抗菌药与微生态制剂合用。如同时口服诺氟沙星胶囊和乳酸菌素片,后者为活菌制剂,可因前者的存在而被灭活,而前者因后者的存在使药效降低,二者不宜合用,如必需合用,应错开用药时间,写明间隔时间>2h服用[3],以利于发挥各自疗效,达到 治疗 目的。
3.4.3 同类药重叠 阿奇霉素+麦迪霉素,两药均为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药效无变化,且有交叉耐药性,故使用了阿奇霉素没有再使用麦迪霉素的必要;头孢氨苄+菌必治等两种头孢菌素类合用,药效无明显增强,不良反应却相加。
3.4.4 毒性相加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二者同属氨基苷类药物,作用机制相同,两者合用可导致耳、肾和神经肌肉阻滞毒性增加;庆大霉素+呋塞米,利尿剂呋塞米是耳毒性药物,与庆大霉素合用可发生耳鸣及耳聋。
3.4.5 溶媒不当 青霉素类及部分头孢菌素类不宜与葡萄糖注射液(pH 3.2~5.5)配伍,因该类药物在pH<4时分解较快甚至有沉淀生成[4],导致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多,宜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
3.4.6 不符合药代动力学规律 门诊急诊常将抗菌药以接近1天总量1次静脉滴注,此种给药 方法 会导致血药浓度迅速升高,并可能超过极量,除半衰期长(如阿奇霉素)、蛋白结合率高(如头孢曲松)和有较强抗生素后效应的药物(如氨基苷类)推荐以全日剂量1次给药外,其他抗菌药如青霉素类属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其杀菌作用与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上的时间呈正比,一般3~4个半衰期投药1次,每日用药总量分3或4次给药[5]。另外,青霉素及某些头孢菌素半衰期短,因1次要静滴1天剂量,为防止浓度过高,常加入500ml的溶媒,1h余才滴完,无法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不仅不能有效杀死病原菌,更易导致耐药性及热原的发生[6]。
总之,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首选敏感、窄谱及价廉的抗菌药,最好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选择,企图同时预防多种菌的感染实际上是一种滥用,注意选择药物的合理性以及掌握抗菌药物的撤换原则和用药剂量,规范用药疗程,避免耐药菌的出现和肠道菌群失调,使抗菌药得以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广富、李英芬 全国第三届临床用药进展学术会议纪要.医师进修杂志,1999,22(1):62-64.
[2]钱之玉.药理学 进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84.
[3]孙成春,颜晗,孙军.240例住院患者合理用药调查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82-683.
[4]胡应伦.头孢哌酮钠静脉滴注溶媒的选择. 中国 医院 药学杂志,2002,22(8):508-509.
[5]戴自英,刘裕昆,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第2版.上海:上海 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8,220-223.
[6]贺密会,陈宜鸿.如何作好药理基地的工作.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4):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