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刘文伟 黄国彪
摘要: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这就要求高校与市场接轨,及时输送大量能够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基于此,文章对生物技术类本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生物技术;毕业生;就业情况;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人才的需要将在近10年发生较大的变化。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今后几年我国将大力发展6大技术领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但目前的现状统计,近五年来生物技术的发展极其缓慢,比重一直停留在5%左右。作为为国家输送人才的摇篮,培养生物技术类人才的高校,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怎样输送更适合生物技术市场的人才,就成为高校办学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生物技术类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针对广东药学院生物技术类本科生就业去向,我们从下面几个方向进行了调查,详细数据见表1。
观察表1,可以发现,就业去向相对集中,药厂、医药公司以及医药科研单位是近五年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占到当年毕业生总数的70%左右。从具体岗位上看,科研部门占了较大比例。其次,进入政府机关、大型事业单位的人数逐年减少。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2013年已占到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3.29%。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
1.生物技术科研类岗位比例降低
在进入药厂、医药公司、医药研发单位的毕业生中,部分选择从事科研工作,部分从事销售工作,比例约为5∶1。进一步纵向比较发现,从事科研的人数比例占总人数的比例正在逐年缩小,生物技术类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在不断减少。
2.医药企业从事销售工作的人数增多
我们从表1还发现,在科研相关工作人数减少的同时,从事医药企业销售的人数正在增多。2009年时销售工作与科研工作的比例为1∶3到了2013年已经变为1∶2.5。
3.选择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
国家为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问题,近些年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观察表1中自主创业的人数变化,发现2009到2013年,生物技术类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生物技术类毕业生择业首要动机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毕业生在就业时的想法,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更具针对性,我们对2013届121名即将毕业的生物技术类学生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2 2013届生物技术类毕业生就业
考虑因素(单项)调查表
从众多的择业动机我们发现薪资待遇、单位规模、个人发展前景是毕业生最看重的三大方面,占到了总人数的60%,个人兴趣爱好也占到一定比例,这也是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首要动力。
三、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岗位专业技术要求明显增高
作为生物技术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尽管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去科研单位,但从09-13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人数比例呈下降趋势,生物技术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速度极快。生物技术科研工作对高学历、高技术、个人毅力的要求很高,同时随着高校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企业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本科生不易胜任科研相关工作岗位。
即使进入工作单位后,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感到自身的知识技术严重不足,完成工作有一定压力。
2.生物技术毕业生自主创业与专业关联较小
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生物技术类毕业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但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并不是生物技术相关专业,而主要是个人兴趣爱好。一方面,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对于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在技术创新、市场运作上有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缺乏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单纯出于个人兴趣,也降低了毕业生们创业中的竞争实力。
3.对本专业的热情度较低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要想快速发展,建立庞大的科研人才库,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潜力是重中之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怎样才能向市场输送合格的人才,是高校一直探索的问题。在表2中,我们发现,在121名2013届毕业生中,只有18名学生将是否与本专业相关视为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经过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却没有学以致用,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学校应当引起重视。
四、促进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1.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新型产业的生物技术产业,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在知识、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都能适应工作需求的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当前我们以传统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普遍存在着实践不足、缺乏创新精神、知识陈旧以及应用型不强等问题,使得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在研发操作、人际交往等方面感到吃力,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向国家输送新鲜血液的心脏,高校应不断自我剖析,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适应区域医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多样化培养模式和“矩阵式”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构建“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为重点培养目标的教育体系,同时制定毕业生输出评价机制,使学生真正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知识转化能力、健全的综合素质,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加強实践环节教学
生物技术行业对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有着较其他行业更高的要求,只有重整实践教学观念,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综合性实验到课外企业开发式实践,充分发挥实验中心、实习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场域作用,同时重视应用型教师的培养,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教师和企业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企业接轨,真正学以致用。
3.调动学生考研积极性
近年来,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备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對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越来越无法满足科研单位的要求。这也是近五年来从事科研岗位工作的人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更高层次的学习,学生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考研作为最好的深造途径,高校应该从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开设考研相关公共选修课、前辈传授经验、专题讲座、开设考研辅导班等途径鼓励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
4.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的前期准备是个连续的过程,对于每个大学生都至关重要,学校在展开就业指导时,应该将其贯穿于大学期间的整个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举办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同时从了解就业情况,职业测评,了解市场需求到写求职信、面试技巧传授,逐步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
5.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念
从08年至今,全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大大提高,也不乏成功案例。作为学校,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创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种创业讲座、邀请榜样授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式、就业政策,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自信心,增强创新精神,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市场、大学生产业孵化基地,促成毕业生积极创业。
6.主动拓宽就业渠道
生物技术作为一个高新行业,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但它对技术的要求,增加了就业者的难度,学校应充分考虑与企业合作,建立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基地,最大力度地帮助学生适应工作要求,为学生提供从学校到企业的过度桥梁。
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生物技术类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校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正确引导,才可能更有效地帮助毕业生面对目前的择业和将来职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玉诚,诸晨笛,闫璐颖.药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J].新西部,2012,(11).
[2] 赵俊,李晓红,蔚振江.提高高职医学类毕业生就业质
量的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3] 李超.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J].教
育与职业,2013,(36).
[4] 王光磊,罗浩,黄少慧.中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现
状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