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语文素养

2014-04-29 16:31罗先永
数位时尚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作业评价

罗先永

【摘 要】作业改革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作业的改革是明显落后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本文从语文作业设计和作业评价两个方面探讨了语文作业设计改革策略,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作业;评价

自2001年7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至今,语文素养一直成为语文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探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事关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一、优化语文作业设计

(1)作业的思维化。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语文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其灵魂。语文教学要强化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训练,体现语文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语文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语言与思维的一体性练习外,须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第一,“字词练习”创造性思维作业的设计。创造性思维作业所提供的線索,能由已知导致未知,由单一演变多样,对学生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作用,可使学生乐于去做,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如:猜字谜、叠字词、说成语、字词接龙。第二,“课文分析”创造性思维作业的设计。在语文学科中,课文分析是教学重点之一,作业时可采用想象力回答问题的方式设计一些作业。创造性思维作业的最大特色是允许没有固定答案的回答,使更聪明者在发散性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达到更高层次的流畅、变通和独创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编制各种开放性、创造性的问题,提供给学生练习,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第三,“作文练习”创造性思维作业的设计。作业的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得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培养学生多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2)作业的生活化。“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获取语文知识的广阔天地,可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语言表达生活。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其回家进行口头练习,如:选讲学校、社会的新鲜事情、学校组织的活动等等,学生因为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往往态度十分认真,而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能随时对孩子加以指导点拨,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观察积累生活,可结合语文教学,要学生回家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电器的式样和功能、家里人忙家务、聊天的情景;还可要他们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3)作业的自主化。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应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认知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其中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

二、优化作业评价方式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目前,许多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是“遇对必钩”,“有错必叉”,或打分数,或划等级,结果是以偏概全,不能准确地衡量学生的真实成绩,非但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反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只有通过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做出过程性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五角星一颗;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笑脸一个;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得大奖一个并获 “作业能手”称号。(3)多向评价,共同参与。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们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新课程作业评价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快来写作业
作业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