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李艳
【摘要】SPARC(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Cys)的小分子糖蛋白。定位于人类5号染色体的q31.4-q32,全长25.9kb。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并影响多个下游信号通路,导致细胞生理深刻地变化。在恶性血液病中,SPARC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阐述SPARC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SPARC;MDS;AML;CML;MM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07-02
SPARC(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又称作骨连接蛋白(osteon ecfin)、基底膜40蛋白(BM40),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Cys)的小分子糖蛋白。最早是由 Termine[1]等人于1981 年鉴定出的一种骨主要的非胶原成分。目前已经证明其在胰腺癌、卵巢癌和结直肠癌中扮演抑制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而在黑色素瘤、胶质瘤、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则展现促进作用[2]。本文主要阐述SPARC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1.SPARC简介
1.1 SPARC的基因组构
SPARC基因定位于人类5号染色体的q31.4-q32,全长25.9kb,前面第一个非编码外显子后接一个10.6kb的内含子,后面是包括整个3端非翻译区域的10个外显子。这个基因组成在脊椎动物中高度保守。从外显子1至内含子1300bp的 CpG岛为SPARC启动子,在许多癌症中,DNMT3a与之结合,并使其甲基化。一些cAMP共有序列定位于启动子区域和第一个内含子(区域),已经证明:cAMP可以激活SPARC的表达。SPARC的mRNA非常稳定,半衰期超过24小时。然而,它可被绑定在高度保守的3端非翻译区的miR-29 microRNA诱导退化。
1.2 SPARC的蛋白质结构
SPARC 分为 3 个独立的模块结构。①氨基末端酸性钙离子结合区域(I)。高度酸性,能以较低的亲和力与 5-8 个 Ca 离子结合。具有稳定细胞外基质的作用。此区包含 SPARC 主要的免疫位点,可引起细胞形态改变和去粘附、抑制细胞游走并影响ECM 蛋白的表达。是 SPARC 的主要抗原决定簇。②与卵泡静止素同源的铜离子结合区域(II)。富含半胱氨酸,所有的半胱氨酸都通过二硫键相连。此区作用是抑制内皮细胞周期、抗细胞粘附、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③细胞外钙离子结合区域(III)。包含两个 EF- 指样模序,可影响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徙,导致细胞形态改变、抗细胞粘附[3]。
1.3 SPARC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1.3.1 SPARC通过绑定和调节多个结构组件及减弱细胞外蛋白酶的活性,调节细胞外基质(ECM)的组装,组成及更新[4]。
1.3.2 SPARC调节生长因子信号。在细胞微环境中,参与调节多个可溶性因子的功能。在大量的动物模型中,SPARC抑制血管生成,阻断几种血管形成刺激因子的功能。
1.3.3 SPARC可与整合素、Stabilin-1和血细胞粘附分子(VCAM-1)[4]等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
1.3.4 SPARC通过介导ECM组织和装配的改变,调节细胞外信号,与细胞内因子的相互作用,影响多个下游信号通路,导致细胞生理深刻地变化。如:PI3K/AKT通路、MAPK通路、Wnt信号通路[4]等。
2.SPARC在血液病中的研究進展
2.1在造血干细胞中的作用
在骨髓微环境中,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高度表达SPARC,表明其可能通过固定造血细胞,定位造血细胞周围的生长因子,为造血干/祖细胞提供扩散或生存信号,而参与调节造血作用。SPARC可以绑定在B淋巴细胞前体细胞,B细胞在SPARC-/-鼠骨髓中减少,且免疫反应亦减弱。Zhen Luo等[5]研究表明:SPARC促进红系祖细胞的发展和血红蛋白的生成,但是不能影响中末期红细胞的分化及凋亡。
2.2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进展
Lehmann等报道:在5q综合征中,SPARC的表达显著下降,这些患者表现为造血不足;另外,SPARC-/-鼠的骨髓干细胞形成红细胞集落(BFU-E)的能力受损[6]。Andrea Pellagatti等[7]研究表明:上调和增加肿瘤抑制基因SPARC蛋白的表达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具有抗增殖,抗粘附,抗血管增生的作用,定位于5q31-q32,在MDS-5q-综合征中普遍缺失。实验表明:来那度胺抑制5q缺失的红系祖细胞生长;上调SPARC和激活素A可能成为来那度胺对MDS伴del(5)(q31)构成强有力的影响的基础。SPARC可能在5q-综合征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2.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进展
JF DiMartino[8]等在研究中表明:SPARC的RNA和蛋白水平在伴有MLL基因重排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也低表达或无法检测到。除了在实体肿瘤模型符合其肿瘤抑制作用外,外源性SPARC蛋白通过抑制细胞从G1期进入S期选择性减低伴MLL基因重排细胞系的生长。在伴MLL基因重排细胞系中,无SPARC表达与密集的启动子甲基化有关。低或无SPARC表达是伴MLL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共同特点,在这部分病人中,SPARC可能作为抑制因子而发挥作用。
2.4在慢性绥阳白血病(CML)中的进展
Cesarina Giallongo等[9]指出:SPARC在CML细胞中低表达,在其血浆中,分泌形式的SPARC也减少。一旦接受伊马替尼(IM)的治疗,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SPARC mRNA和蛋白质就会增加,甚至达到比正常还要高的水平。在3个月时就已经明显增加,至少一直持续到观察的18个月。在总的分析细胞中,SPARC主要由单核细胞表达。然而,在IM治疗中,其他的细胞群,如正常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分泌的SPARC亦升高。SPARC协同IM体外阻断CML细胞在G0/G1期。胞内的SPARC可以保护IM诱导细胞死亡的CML细胞,而其分泌形式对CML细胞有毒性作用。SPARC在体外对于BCR/ABL阳性细胞起到抗增殖作用,影响白血病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外源性SPARC的作用可能通过应用重组SPARC或其中一个衍生肽被用于治疗。这种方法受到异种肿瘤移植模式实验的支持。故SPARC不仅具有抗增殖的作用,它还可能有助于伊马替尼对白血病细胞发挥作用。
2.5在漿细胞疾病中的进展
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瘤中,SPARC基因是上调的[10]。体液SPARC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水平异常,在疾病的晚期时总体趋势是下降的。SPARC的表现规律似乎不是肿瘤负荷标记物,而是多发骨髓瘤的阳性表型。
综上所述,SPARC在恶性血液病,如AML、CML、MDS-5q-等部分亚型中发挥抗肿瘤作用,在其发病时表现为表达水平下降;而在浆细胞疾病中恰好相反,在其它亚型的功能表现及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Brune K, Hong SM, Li A, Yachida S, Abe T, Griffith M, et al. Genetic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s of familial pancreatic cancers[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 Prev, 2008,(17): 3536-
3542
[2]Chlenski A, Guerrero LJ, Peddinti R, Spitz JA, Leonhardt PT, Yang Q, Tian Y, Salwen HR, Cohn SL: Anti-angiogenic SPARC peptides inhibit progression of neuroblastoma tumors. Mol Cancer 2010, 9:138.
[3]Nie J, Sage EH. SPARC inhibits adipogenesis by its enhancement of beta-catenin signaling[J]. J Biol Chem, 2009,284:1279-1290
[4]Alexandre Chlenski,Susan L. Cohn.Modulation of matrix remodeling by SPARC in neoplastic progression[J].Seminars in Cell & Developmental Biology,2010, 21:55–65
[5]Zhen Luo, Pan Luo,YanYu, Qian Zhao, Xiuhua Zhao, and Lamei Cheng.SPARC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rythroid progenitors[J].Experimental Hematology 2012;40:828–836.
[6]Lehmann S, OKelly J, Raynaud S, Funk SE, Sage EH, Koeffler HP.Common deleted genes in the 5q- syndrome: thrombocytopenia and reduced erythroid colony formation in SPARC null mice. Leukemia.2007;21:1931–1936
[7]Pellagatti A, Jadersten M, Forsblom AM, Cattan H, Christensson B,Emanuelsson EK, Merup M, Nilsson L, Samuelsson J, Sander B,et al:Lenalidomide inhibits the malignant clone and up-regulates the SPARC gene mapping to the commonly deleted region in 5q- syndrome patients.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7,104(27):11406–11411.
[8]JF DiMartino, NJ Lacayo, M Varadi,L Li, C Saraiya, Y Ravindranath,R Yu, BI Sikic, SC Raimondi and GV Dahl.Low or absent SPARC expression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LL rearrangements is associated with sensitivity to growth inhibition by exogenous SPARC protein.Leukemia (2006) 20, 426–432.
[9]Cesarina Giallongo, Piera La Cava,et al. SPARC expression in CML is associated to imatinib treatment and to inhibition of leukemia cell proliferation.BMC Cancer 2013,13:60
[10]Hedvat CV, Comenzo RL, Teruya-Feldstein J, Olshen AB, Ely SA, Osman K,Zhang Y, Kalakonda N, Nimer SD:Insights into extramedullary tumour cell growth revealed by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human plasmacytomas and multiple myeloma.Br J Haematol 2003,122(5):728–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