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证券化

2014-04-28 22:47李艳
中国工业评论 2014年7期
关键词:国资证券化光明

李艳

作为上海国资改革中重点培育的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之一,国资改革对于光明食品集团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国际化战略提速的机遇。

上海光明集团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的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谊集团)3月31日透露,集团有望被列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今后一段时间将推进集团整体上市。

在中国政府表态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背景下,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大幕正在开启。

证券化是光明集团国资改革的重头戏。混合所有制重要的标志是资产证券化,证券化完成以后,民营资本就能够进来。

4月2日,光明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庄国蔚表示,资产证券化是光明改革重点,比例将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30个百分点至50%。

光明集团成立于2006年,旗下拥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光明乳业、上海海博、金枫酒业、梅林正广和。按照集团规划,2015年合并财务口径后要实现营业收入确保1200亿元、国际化业务占比达到25%,核心业务营业收入占比不低于80%。

而目前,光明旗下仍拥有大量非上市资产,包括上海牛奶集团、农工商超市集团、光明米业、法国DIVA等,已上市的资产仅占集团总资产的20%左右。庄国蔚介绍说:“国资改革方案现在正在编制中,近期将上交。

光明不会是简单的引进战略投资者,而是通过上市来推进改革。光明要把企业装到上市公司里,推进股权多元化。总体上达到50%以上,这就意味着光明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还要提高30个百分点。

光明集团国资改革方案编制的背景是,上海“十二五”规划要求经营性国资证券化水平达到40%以上,而截至2012年年底,比例为35%左右。除了光明集团,上海其他企业的国资证券化进程也在加速。

优化重组一盘棋

在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上,上海光明集团最近3年的排位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光明集团排名第95位;2012年,光明集团排名第87位,此前的2011年,则排名第77位。

排位的下降似乎表明,光明集团的发展还不够快,还可以走得更远。主业的不集中、资源的投放平均分布,不仅无法解决速度上的跨越式增长,也难以解决业务做大之后如何变强的问题。

2013年底,光明集团新任董事长吕永杰上任。“产业集中”成为其治理光明集团的思路组成部分之一。

此前,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吕永杰透露,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即“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要求,光明食品集团正在制订改革方案。对于国资改革,葛俊杰的理解是,光明食品集团的国资改革主要集中在,把国资企业的体制优势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具体在光明身上,主要包括产业布局国际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传统产业新兴化、核心产业证券化、经营团队职业化。

对此,葛俊杰做出解释:“光明食品集团的产业布局一定是国际化,未来将继续加大国际化以及资源配置市场化,而并购就是一种市场资源配置,我们不能把混合所有制单单理解为把光明食品集团的平台打开,让资本进入就是混合所有制,通过增量投资控股以后,跟其他股东形成多元投资结构共赢的格局才是最终目的。”

而资源配置一定要市场化,这个含义就是国有体制加市场机制,光明现在的产业定位、产业布局、产业影响的空间足够大,中国13亿人口的市场足以支撑光明的产业发展,但能否获得这一市场,还是要走一条国际市场化的路线。

对于资源配置市场化,葛俊杰认为,资源配置包括渠道网络、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单单是一个项目的市场化,而是整个产业市场化。

对于传统产业新兴化,“我们的产业都是奶、糖、酒之类传统产业,我们要不断推动商业模式转型,走出一条传统产业新兴化发展的道路。”

之所以要核心产业证券化,是因为证券化后,光明的治理结构、运行规范化、理念都会有很大提升,未来光明食品集团要完全做成一个公众公司,不仅要利用中国市场,还会利用全球资本市场。

要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精英团队的职业化。在葛俊杰看来,光明集团目前追求的目标就是团队的职业化,所谓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核心,就是职业经理人是靠能力、靠业绩吃饭的。为了激励职业经理人,未来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就是市值管理,原来的市值50亿元,发展到了100亿元,经营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分享促进市值增长带来的价值。”

对于光明海博而言,生鲜电商菜管家纳入光明海博体系后,解决了优质货源及冷链配送两大制约问题,而海博借助电商平台,整合自身冷链资源,完成从上游采购到终端配送的全产业链业务。

近日,海博推出的团购产品“菜菜团”、开发APP、手机等移动端可以完成浏览支付,反映了老国企在拥抱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时,正在迎头赶上。于此同时,知名不锈钢品牌思乐得同样会加强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并与其生活馆相配合,完成了线上线下的有效连接。

国际战略提速

在国际化战略上,光明也将提速。

去年1~8月,光明集团海外业务的营业总收入已超过89亿元,占其营业总收入的比例提升到13%以上。

2011年,光明食品净利润为26.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1亿元。其中,并购项目带来的新增净利润8.15亿元,占光明食品净利润的30.79%。

光明集团现在的具体的目标是,到2015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从15%提高到25%以上,国际化经营指数从12%提高到20%以上。

光明尝试走出去以后,发现国际上很多食品资源成本都比中国低,例如糖、原奶、红酒的价格等,还有资金成本也比中国低,甚至包括折算成劳动效益以后的劳动力成本等。

另外,这些资源的性价比更高,海外发达国家的食品在生产和工艺上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产品更优质。

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各国政府为振兴本国经济,放低了投资门槛;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削弱了各国银行的信贷能力,一些优质资产价格较低;中国政府在财政、信贷、保险、税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

为此,国际化战略已被提升至光明新一轮3年规划中的首要战略。作为第一核心主业的乳业,光明计划聚焦乳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寻找当地市场领先的国际大型乳制品企业,希望目标企业的年销售规模在50亿元以上。

在合作形式上,光明希望更加多样化,除了并购,还有战略、业务、技术合作,以及参股、资源共享、渠道共享等多种方式。同时,以中国市场为导向,尝试采取合同制造、农业订单等方式,探索在全球范围内OEM,实现“世界为中国制造”。

葛俊杰介绍说:“光明接下来的国际化收购,除了资源以外,销售网络是下一步重点,构建全球网络是光明下一步的重要战略,欧洲、北美、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都要去,全球网络急需构建起来,现在留给光明全球化战略的窗口期已经不是很长了,抢时间,机会就会很多,一旦欧洲经济恢复,价格上升,收购将变得困难。”

这一观点得到光明集团其他相关负责人的证实,海外资产的证券化确实是光明乳业近几年的趋势,也将成为光明食品集团资产证券化未来的趋势。光明集团近两年收购的英国维他麦食品、澳大利亚马纳森食品,在今后也会成为其海外资产证券化的一部分。

作为国内最大食品企业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四大上市公司之一,光明乳业承担着光明食品集团做大做强乳业的任务,光明食品集团也为光明的发展提供了业务以及融资上的支持,包括旗下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为光明乳业提供优质奶源、为海外收购牵线搭桥、为业务发展提供融资帮助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资证券化光明
姚玉峰:给3万人带来光明
为你守护光明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不良资产证券化研讨会编者按
特力A背后的“国资”奇兵
20省国资证券化目标超50%
重庆国资混改调步:先卖小企业大多亏损
地方国资改革启动6.7万亿资本盛宴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