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个很低的增长目标会给政府带来压力,并采取刺激措施,而措施会进一步推高房地产行业,看起来一时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更大程度的下滑会紧随其后。
201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7.7%,但是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1300万,这是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达到的新增就业人数,这说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低增长也有利于就业的增长。另外,中国金融形势和国外比是比较稳定的,如国债、政府负债、货币稳定、汇率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
但是,总体而言,中国经济下滑压力很大,比如工业增加值是8.6%,如果按工业增加值和GDP的关系算,GDP大概是工业增加值的80%,算起来GDP已经在7%以下;用电量在前几个月已经下降到5.5%,所以我认为经济增长已经下降到7%以下。
大项目投资太甚
统计公报出来以后,一些投资机构分析说这是好事,经济下滑说明调整结构取得了进展,因为把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和产业去掉了,所以经济下滑了,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但我不这么认为。
经济下滑的原因是什么?投资比重过高。中国凡是投资比重高的时候,大项目密集上马的时候,经济增长率必然下降。比如频上高铁等国家大型项目时,经济增长率始终在8%左右甚至更低。2003年~2007年停止了大项目投资建设,基本是推动民生投入,经济增长率上升到10%以上。而2008年,又开始大上项目,政府投资“四万亿”,经济增长直线下滑,直到现在也没有止住。现在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四万亿”重压之下的后果。
大项目投资挤压了民间投资,占用了大量贷款资金造成需要正常周转的企业周转不开。我在扬州调研时就很担心地方负债问题。政府负债用在地方工业园开发上,这并不让人担心,但是扬州破产的一大批企业中,有一个有名的牙刷厂,作为曾经最好的消费品生产企业销售不畅,而当地的房地产业依然旺盛,房价继续上升。这正是因为投资规模过大、投资比重过高,压垮了消费比重造成的经济下滑。
如今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应该是压低投资规模、扩大消费比重,而不能继续推高房地产、维持投资比重。在去年,地方版的“四万亿”投资很多,其靠的是土地财政。大型投资和经济下滑密切相关,无论从宏观数据看还是地方经济运行来看,都是如此。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要想改变下滑的态势应推动投资,而我的观点正好相反。
我预测未来经济形势还会继续下滑,因为投资在扩大、加重。去年第三季度,中国出现了一轮经济回升,有的人观点很积极,但是最后经济形势还是下滑。2008年7、8月时,还没有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还没有出现经济下滑,开始讨论出台大规模的高铁计划、铁路建设规划,我当时认为大规模计划一出来中国经济肯定会下滑。结果怎么样?中国经济下滑是高铁等大规模投资项目上马的后果,绝对不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结果。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经济势必会下降得更厉害。
中国有没有希望改变结构呢?有,但是这条希望之路被堵了。城镇化应该带来希望,让大量农民进城和市民一样获得消费增长、收入增长的机会,但是现在城镇化变成投资土地、房地产化的运动,又走了“四万亿”决策的道路。这种投资造成的城镇化,会把中国经济推向另一个投资比重过高、结构失衡、经济下滑的局面。
中国的城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做得很好,很多农民在城市生活、工作,只不过国家没给他们户籍。城镇中有1亿农村人口已经在城市生活,已经被城市容纳,所以当前的城镇化只要让这部分居民获得合理正常的待遇,城镇化就能顺理成章推进了。有人说,现在城镇化最重要的是人往哪里走,钱从哪里来,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成立。应该考虑让人怎么留下来,首先给农民户籍,而钱从哪里来,也并不需要以高房价来筹集建设资金,本来农民进城就创造了财富,给政府提供了税收。按照这一顺序发展,只要给农民户籍,城镇化就可以实现健康繁荣发展。
已到壮士断腕时
今年经济增长形势会非常严峻,预计GDP增速在7%左右甚至可能更低。用“克强指数”中的用电量衡量,中国电力增长数据正常情况都是高于GDP的,而中国现在电力增长速度是7.5%,所以GDP不可能高过7.5%。
去年工业附加值已经低于服务业增加值,能源结构、电力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但是,这其中包含了高比例的房地产比重,不算合理、良性的结构调整。
有观点认为“电力增长速度低于GDP是合理的,因为用电效率提高,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了。”这也不对,统计部门后来公布了十几年来各产业用电情况,中国各个产业部门还有宏观经济的耗电率是上升的。按照增长率、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用电,中国单位GDP的用电一直是在上升的。这证明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中,没有出现下降。所以,用电量和经济增长倒挂情况绝不合理。
因此,我建议大幅度砍掉在做的项目,壮士断腕。如果真的能断腕,小企业、地方经济就能火起来。尽管这一火起来,很多人会称之为产能过剩,而每当国家出现产能过剩时,就是中国经济活力四射、经济高涨的时候。所以,经济宁可活一点、乱一点,甚至是物价上涨高一点,也比被压低更好;宁可货币政策稍微调松一点,哪怕有一点通货膨胀的压力和边缘危险,这个代价也是值得的,可以使中国经济实现高增长。
我希望政府对经济下滑问题高度关注,盯住经济增长不要下滑太多,但是经济一旦下滑政府肯定要采取刺激措施,而这种刺激措施我非常反对。所以,我担心提出一个很低的增长目标,给政府带来压力后,政府会采取刺激措施,这种措施会进一步推高房地产行业,看起来一时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更大程度的下滑会紧随其后,我对此非常担心。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本文根据袁钢明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确认,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