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应比较

2014-04-28 02:50彭翔
经济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财政政策中美

●彭翔

中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应比较

●彭翔

由于国内经济失衡,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利,国际经济失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2008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之后蔓延至全球,形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美两国均采取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中美两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与取得的效果却大不相同,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中美两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出台过程及侧重点、中美两国的政策工具与力度、中美两国应对危机措施取得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对于我们宏观经济调控有重要的启示,同时对于我们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应注意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同时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兼顾短期与长期效应,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

金融危机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一、2008年金融危机概述

1.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是指一国由于多种因素所爆发的金融危机,造成了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美国次贷危机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源,是次贷危机向全球恶化的结果。因此本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可追溯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

(1)次级债券大量发行。次级抵押贷款是正是为了满足那些信用评级差以及收入低的人们的购房需求,由贷款机构向他们提供贷款。次级债券这种新型产品一出现,便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同时房地产、房利美使次级贷款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发行过量。

(2)金融监管不力。之所以要实行金融监管就是为了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而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对银行业监管出现了缺位的现象,银行体系遭受到重创,导致金融监管不利。

(3)国际收支失衡。美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的地位,而中国一直处于双顺差。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中美两国消费习惯的差异,美国国民喜欢超前消费,导致国民负债严重。相比之下,中国国民实行的是保守式消费,人民都愿意把钱存在银行,储蓄过多。出口、储蓄、消费之间的比例不协调,我们有必要保持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2.2008年金融危机的传递与短期影响。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均产生了一定影响。美国次贷危机一方面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也点燃了欧洲暗藏于风平浪静海面下的巨大债务风险。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出口萎缩。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以及亚洲大部分国家进口减少,导致许多国家对外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出口总量下降以及出口增速放慢。同时降低了各国的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

第二,引发通货膨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流动性注入到了其他新兴国家,导致其他新兴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不断上升。以中国为例,中国CPI和PPI已经连续数月环比上升。而对于不断降息的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也不断增大。

第三,加剧了一国对外经济的不稳定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是此次危机的起源地,然后才逐渐扩散到全球。世界经济充满着变数,各国国际收支不再是一成不变,一国对外经济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二、中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其力度与效应比较

1.中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由于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应对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美两国都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以这里着重分析中美两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出台过程、侧重点及其原因。

(1)背景。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美两国的宏观经济背景存在着差别。无论是从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来看,还是从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来看,中美两国宏观经济背景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一,从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来看,美国的市场经济与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美国推行新自由主义思潮,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在逐渐减弱。除了极其特殊的行业之外,大部分行业竞争程度都比较激烈。而中国政府对社会行为的干预却一直没有减少,真正实现自由竞争还比较困难。第二,从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来看。美国第一、二、三产业布局更为合理,各个产业之间协调较好。而我国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产能过剩严重。我国政府投资是一个短期性的投资,以钢铁行业为例。虽然短期内钢铁价格得到了控制,价格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但是在长期来看,均衡一旦被打破将会扭曲价格体系。而且,政府投资关注于“短、平、快”的项目,忽视了长期效益。

(2)出台过程。面对金融危机,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世界性的大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次危机。美国是此次危机的起源地,然后才逐渐扩散到全球。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影响。但是美国和中国在应对危机,采取措施的时间却是一前一后。

然而就中美两国政策的出台过程来看,中国从政策的制定到实施,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因此并没有经过一个长期性的探讨过程。而美国出台经济政策是经过国会与政府的长期探讨,比较注重长期效益,从政策的制定到实施,时间比较长。从这个方面来看,美国政府制定政策比中国更为审慎。

2.中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政策工具及力度比较。

(1)中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工具。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所实施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四万亿投资是以政府为主导,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民生工程等多个领域进行投资。四万亿投资一方面的确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产生重复投资,而且加深和累积了产能过剩和经济泡沫,通货膨胀也随之而来。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扭曲了价格体系,影响市场配置资源,改变了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第二,结构性减税。首先是提高了出口退税率,这一举措,降低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加了供给,同时也稳定了外需。其次是进行了增值税改革,将目前的生产型增值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将纳税的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这一举措,堵塞了因转型带来的漏洞,防止了偷税等不法行为的发生。第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简单来说就是,钱用在哪些方面,各占多少比重。

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也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美国所实施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入资本金。2008年末,美国政府实施了约2600亿美元的金融注资计划,并将“两房”交由住房金融管理局管理,一方面是得到了有效监管,另一方面是向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缓解资金压力。第二,购买不良资产。20008年末,美国政府通过包括高达7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救助方案,用于解决金融机构融资难的问题,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第三,减税。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税的措施,减税总额高达约1700亿美元。第四,财政补贴。为了刺激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实体经济,美国政府出台了一部分更具针对性的经济刺激法案。

(2)中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力度比较。从表面上来看,中美两国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非常相似。以上中美两国的财政政策工具均实现了经济增长,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弱了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但是实际上中美两国采取的财政政策本质上却不同。中国主张的是政府投资,以政府为主导,而美国则是注重救助金融产业,对中小企业采取减税让利的措施,让民营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采取的4万亿投资措施,从短期来看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却破坏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扭曲了价格体系。而美国推行的是新自由主义,美国政府采取的是直接向“两房”注入的2600亿美元的金融资金,救助的金融机构也大多是一时遇到了资金困难而具有发展潜力的金融机构。

同时中美两国财政政策工具的力度却大小不一。GDP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压指标,财政政策工具的力度可以由GDP数据表示出来。

2008年中国GDP总量只有45218.27亿美元,2009年达到了49905.26亿美元,增幅达到了10.36%。2008年美国GDP总量为143691.77亿美元,2009年达到了141190.34亿美元,跌幅为1.7%。通过比较以上数据可知,在财政政策工具力度上,中国较美国力度较大。

表1 2008—2010年中美两国GDP总值

(3)中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工具。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实行了积极的货币政策。中国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中国人民银行积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投放货币,2009年年初,货币M1供应量仅为165214.34亿万元人民币,此后的几个月货币供应量一直在增加。截止年末,货币M1供应量达到212493.20亿万元人民币。第二,再贴现。再贴现率由年初的4.32%下降到11月的2.97%,年底降到1.8%。第三,法定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方面,2008年l—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连续5次提高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最初的14.5%上升到15%,再上升到15.5%,接着到16%,最后达到最高水平16.5%。

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也实行了积极的货币政策。美国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货币政策。首先是公开市场操作,从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为止,美联储连续9次降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5.25%下调至1%;其次是降低贴现率。第二,创新的货币政策。首先是定期拍卖融资便利,定期拍卖融资便利用招标拍卖的方式向各类存款金融机构长期提供资金;其次是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回购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大部分机构乘机抬高价格,资金紧张的格局出现。

(4)中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力度比较。中美两国都采取了降息的货币政策,中国的降息是对实体经济而言的,采取的是降低存贷款利率,一方面降低存贷款利率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强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企业注入流动性。其实真正受益的是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民营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美国采取的降息措施是对信贷而言的,采取的是降低同业拆借利率,增强银行间的合作与信任,避免危机进一步深化。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谓量化宽松,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就是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美国政府通过逐步投放银行货币,同时发行等量国债,把投放出去的货币又收回来,防止了国内的通货膨胀。但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大部分的美元都是在境外流动。这些增发的美元都以热钱的形式涌入其他国家,压迫其他国家货币升值。美国政府在最开始就出台了“70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与中国的4万亿投资相比,虽然救助的方向不同,但是可以通过比较两国M2/GDP比重的大小,衡量两国货币深化程度。

2008年—2012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加了502634亿元,M2/GDP也是一路飙升。2012年末,M2/GDP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87。远远超过美国的0.73,表明中国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

但是中国的M2/GDP比重之所以增长这么快,其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由于各个国家计算M2的方法不一,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M2/GDP的高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在货币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也埋下了很多的隐患:资产泡沫化不断升高,房地产调控进退两难,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离严重。同时这也是倒逼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转型,改善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

表2 2008—2012年中国M 2与GDP数据

表3 2008—2012年美国M2与GDP数据

三、中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效应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启示

金融危机过后,虽然中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逐步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走出来。但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们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还必须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总结我国与其他国家应对措施的经验,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兼顾长期与短期效应。宏观经济调控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必须兼顾长期与短期效应。第一,宏观经济调控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在政策的出台时期注意观察效果,一定要及时地进行修正,尽量让宏观经济调控发挥出最好的效果。而在政策尾期就要加快新政策的出台,各项政策之间必须合理地协调。比如增加货币供给量必须考虑到货币贬值的风险,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必须事先计划好。第二,宏观经济调控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要从长远角度看问题。以我国现在的工业发展为例,我国现在的工业发展虽然速度飞快,但是,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现在的产能利用率为60%~7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三,宏观经济调控必须治标治本,不能治标不治本。比如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不改革现行的双规浮动制度,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有从制度层面上进行改革,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2.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一味地强调宏观经济调控而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市场与政府二者不仅仅存在着对立的一面,应该将二者真正统一起来。

第一,我们首先必须承认市场机制有缺陷,存在着市场失灵。由于市场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一些缺陷,导致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对某些领域或某些问题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第二,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可以矫正市场失灵,政府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从国家层面出发的,可以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来弥补市场的缺陷。第三,政府也并非万能,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够解决的好。就算政府能够解决得好,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由于政府调节机制存在着缺陷,比如行政机构的低效率,政府的寻租活动等问题,也存在着政府失灵。

3.宏观经济调控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不同的国情,有些政策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定相应措施必须因地制宜,适合自己国家的才是最好的。虽然同样是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同样是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因为中美两国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中美两国采取的措施就截然不同了。

究其原因,首先是在制度层面上,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美国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其次,是当时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在2008年以前,中美两国经济形势发展有很大区别,由于中美经济体制的差异性,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有过热、过快的趋势,针对此形式,中国实施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而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一直是保增长。正由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对经济有很强的掌控能力,并且在相当时期中国经济走势持续偏高,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所以在短时期内,中国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太大偏差,即使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之下。因为货币政策存在时滞,货币政策要由紧缩性转为宽松性需要一定的时间。

[1]李利平.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效力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11)

[2]曹宸墅.金融危机下美国救市措施的影响[J].理论研究,2012(9)

[3]王志峰.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 2009(2)

[4]徐绍峰.美国式救市给我们什么启示[J].中国经济信息,2008(5)

[5]邓翔.次贷危机下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8(8)

[6]曾刚.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J].中国金融,2008(24)

[7]罗伯特·希勒.美国次贷危机的解决之道[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6)

[8]黄益平.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 2009(8)

[9]朱民.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措施批判[J].国际金融研究, 2009(2)

[10]番薯.金融危机与政府救市[J].IT时代周刊,2008(7)

[11]张明.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汤凌霄.美国次级债务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及其因应对策[J].财政研究,2008

[13]邹新,程实.金融危机中的美国救助政策全面探析[EB/OL].中国经济报告

[14]李才元.成人经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15]王启超.美国大步迈向美饲特色社会主义[N].环球时报,2008

[16]The Effectsof Fiscal Stimulus:A Cross-Country Perspective[R].Executive O fice of the President Counci1 of Economic Advisers,September 10,2009

[17]Carol Yeh-Yun Lin,Leif Edvinsson:Impact of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Crisis,2013

[18]Jan-Erik Lane,Reinert Maeland: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Challenges,Opportunities and Change,2011, pp29-43

[19]Gerald Chan:China’s response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and its regional leadership in East Asia,2012,pp197-209

(责编:若佳)

F830.99

A

1004-4914(2014)05-087-03

彭翔,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北京 100081)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财政政策中美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