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林 贾琳 代明智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支出结构研究
●孙正林 贾琳 代明智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将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体现出政府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持续探索。文章详述财政支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效应影响,分析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的财政政策建议。
财政支出 统筹城乡 向量自回归模型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将继续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作为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财政政策要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和调控功能。通过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改善和优化财政政策措施,构建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近五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5年累计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比前5年增加2.92万亿元。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达到8579.7亿元,增长18.3%。本文将尝试从财政支出角度,应用实证分析找出统筹城乡发展中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政策性的建议。
按照财政支出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性,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财政支出进行研究。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财政支出主要由民生支出、社保支出、农业支出以及环境支出四大类支出组成。本文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财政支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效应影响:
其中:Y为城乡发展统筹度,在研究中我们用二元反差系数表示;X1为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X2为财政总支出中社保支出所占的比重;X3为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X4为环境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μ是截距项。
选取1980—2010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三农”支出资金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各项“三农”支出资金占总财政对“三农”支出资金比重的数据作为财政对“三农”支持的替代变量,用二元反差系数作为城乡发展统筹度的替代变量,以此解释其对城乡发展差距变化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财政总支出及其各项分类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
1.序列平稳性检验。首先我们将采用单位根检验中的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方法对所选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1所示。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X1、X2、X3、X4和Y都是一阶单整的,都是非平稳的变量,这些变量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2.协整关系检验。从变量X1、X2、X3、X4和Y都是一阶单整的,即它们的单整阶相同,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他们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设置Y是被解释变量,X1、X2、X3、X4是解释变量,运用OLS回归估计模型。
对μt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由于残差序列的均值为0,所以选择无截距项和无趋势项的ADF检验,结果如表2。
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但不能确定出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及方向,还需要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2.7659、-1.7653、-1.6549,检验统计量值为-3.782947,小于相应临界值,拒绝原假设,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说明Y与X1、X2、X3、X4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表1 ADF检验结果
表2 估计结果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可得,Y是X3、X4的格兰杰原因,而X1、X2、X3、X4却都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
4.Y与X3、X4的长期均衡关系。以Y为解释变量,分别以X3、X4为被解释变量,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和环境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与城乡发展统筹度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反,城乡发展统筹度是财政对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和社保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的原因,即城乡统筹发展是导致财政对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和财政总支出中社保支出所占的比重上升的原因。
结合近几年城乡统筹发展的实际,可以得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财政资金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富农政策,但实际中这些政策在缩小城乡差距的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财政支出结构也存在对非生产性投入高于生产性投入,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资金相对缺乏,行政性资金支出比重偏高等问题。二是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分散且重复交叉。各部门对资金使用的具体理解、执行和使用方向要求各不相同,政策之间缺乏有机协调,资金使用分散和投入重复交叉现象严重,使在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不能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使用效能不能充分发挥。三是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缺失监管。目前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和运用执行,仅依靠财政内部的行政监督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财政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两个方面的监督都存在着力度不大,协调不够,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要发挥财政支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形成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结构。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均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因此,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将财政支出的重点投向长期“短腿”的社会事业上面,例如,义务教育、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廉租房建设等方面。二是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是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保障。财政体制中中央和地方在财权和事权划分不够清楚,加剧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中的资金压力。因此,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重点,建立权属清晰、责任明确的公共财税体制,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还存在缺陷,如结构不合理、计算方式不完善、专项补助分配不规范等,直接导致了区域性财力不均等化。为了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均衡省以下财力分配,增强县级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落实各项民生政策能力。地方财政要努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县级财政保障能力;根据县级工作实绩实施奖励政策,对县级财力保障较好的地区给予激励性奖励。
[1] 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J].人民日报,2013(3)
[2] 文峰.财政农业支出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效果研究[J].财贸研究,2009(6)
[3] 刘志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12
[4] 何茜华.财政分权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
(责编:贾伟)
F810.45
A
1004-4914(2014)01-073-02
本文是“2011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题目是我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问题研究,编号(20110062110011)。】
孙正林,男,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贾琳,女,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代明智,男,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经济法研究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