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心灵的洗礼

2014-04-28 14:13甄树彬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雅丽习作作业

甄树彬

◎一次偶遇

2003年8月,我有幸接了1996届的三、四班语文教学工作,当时正好是初二年级的开始。刚接手时此届部分教师争着向我介绍一位学生——曹树梅。他们说得十分实在,但是实在中透露出对曹树梅同学的认可:好学、懂事、擅长写作等等。

给四班上课的第一天,下课时,布置了第一次作业,随意问了一声,初一时谁负责收语文作业,其实上任时以前的语文教师王老师已向我交代了,我竟然忘记了。一个看似十分腼腆、衣着简朴、声音十分小的中高个女学生站了起来,“你叫什么名字?”没等她说,许多学生竟大声齐说:“曹树梅!”曹树梅,看似十分一般的学生,老师、学生为什么如此对她呢?我只是深深地点点头说:“那还是由你来负责咱们班语文作业收缴工作吧。”她微微点了点头坐下了。

以后学生的作业上缴情况,四班是最好的,在这一届六个班中是最好的,可见语文课代表功不可没。

虽然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但曹树梅的文学素养高出同龄学生一大截,课堂上见解独特而不钻牛角尖,语言精练而不拖泥带水,更可贵的是她的习作,相对其他学生而言可以说篇篇是精品,次次是讲解的例子,回回是学生学习的范本。

我由衷地想,真是一个好学生!

于是及时地向其他教师了解她的其他情况,亦喜亦忧。喜的是她得到了所有教师学生的好评,评价极高,喜爱程度可想而知;忧的是,理科略微差一些,好自卑。

高兴之余不禁有了一丝担心、一丝惦记。

◎一次感动

这学期的第一次习作,我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熟悉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想通过习作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写作文的学生语文学习也是容易的。曹树梅的第一篇《老师,我想对您说》深深触动了我:

“甄老师,我是个笨学生,成绩差,比别人都差,我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老师不注意我,大家虽喜欢与我玩,但我不喜欢跟大家玩。每当老师表扬其他同学时,我就感到孤独……老师,我是不是很笨?是不是很没用?我爸爸常说我越来越糟糕……甄老师,今天我终于有了一点快乐,那就是上您的语文课,您的习作课,我发现自己习作进步了,因为第一次优秀作业评讲时,您点到了我的名字,还把我的作业拿给大家看……”

这篇作文我一口气读了三遍,心情一遍比一遍沉重。脑海中不时地浮现出曹树梅那张没有微笑的脸和脸上那双焦虑、忧郁的眼睛——我感到阵阵难以言状的酸楚,其实所有的老师都在关注着她,都怕自己的言行伤害这个有些自卑的好学生。

作文讲评那天,我读了几篇优秀习作后,对大家说:“除了这几篇好的文章,还有曹树梅的一篇心里话写得非常真实感人,她深深地感动了老师,让我难以忘记!老师感谢曹树梅这份特殊的‘礼物,老师也要发给她一张特殊的‘奖状……”

当曹树梅在阵阵掌声中红着脸腼腆地走上讲台,激动地从我手中接过“奖状”时,我真的第一次看见她含着泪花甜甜地笑了,那笑脸就像一朵花盛开在我的心田……

◎一次内疚

2004年5月,由于要外出听课学习,所以需要离开学校三四天,我又像以往一样把三、四班语文课代表叫到办公室,交代了我不在这几天的学习任务,再三叮嘱要好好负责任。根据以前的经验教师一旦不在,学生大都不会认真学习,好不容易有了自主支配的时间,都放松起来了,我想这次大概也如此吧!

外出学习回来一问,两个班学习情况有一些差距,四班有学习内容,有作业,有检查记录,三班略差一些。一检查,对于三、四班几天的学习情况,整体是满意的,但四班更好一些。这里我没有批评三班的意思,其实三班也比以往完成得好。四班情况确实我从没想到的,主要体现在作业批改上,但是批改千差万别。我在班里随意地说了一句“任务完成得十分好,就是批改不整齐划一,是不是自己批改自己的?”说完就有些后悔了,因为当时我脸上一丝笑意都没有,显得很严肃,平时从不这样,怕由此伤着学生。

果然,第二天曹树梅的作业本里夹着一张小纸条,内容是:“对不起老师,是我组织学生互批的,真是对不起……”

我的心情越发沉重起来,是啊,老师不经意的话有可能会伤害正在求知的学生,作为老师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

我只能亡羊补牢,在课余时间把曹树梅找到办公室,和她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地长谈。谈一谈这次的伤害,谈一谈如何学习语文,谈一谈如何学习其他的学科,谈一谈文学,其实就想告诉她一个信息,老师一直都在关注着她,十分重视她,她是老师心中的一个骄傲。

她来时是那样的小心翼翼,离开时是那样的满心欢喜。

教师,育人教书,如履薄冰。应该是这样的,不能去伤害每一个正在茁壮成长、渴求知识的学生,对他们来说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可以说学生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因为他们正在成长,只是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不能苛求做什么都对都好,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守住这些就守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守住了一个教师的尊严。

◎一丝牵挂

整整一年的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在我与同仁的关注下,曹树梅学业整体上有了进步,文科进步的程度可以用“更上一层楼”来评价,理科稍逊一些,但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她虽文科素养超过或达到高中二年级水平(比如写作),但就升学考试来说,理科成绩还是差一步。就这一步的距离,真让我、让教她的其他教师有些惭愧。

升入初三后,学生、教师要重新洗牌(这是我校多年的一种习惯或方法)。我内心有很多的担心,或许只能一起学习一学年了,能与这样的学生一起走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也是我教学生涯一段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记忆。但我从没有向其他学生透露这方面的信息,自然也没有向她流露一丝迹象,我很担心有些自卑又脆弱的她忧愁起来。

这届学生升入初三以后,我变成初三年级一、二班的语文教师。曹树梅同学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我十分担心她,为什么不来上学呀?以往是从不这样的。

曹树梅家本在阿鲁科尔沁旗,只是到巴林左旗我所在的花加拉嘎中学求学的。她的好友尹雅丽告诉我,她的父亲决定不让她来这儿读书了,给她转学回去了。回去就回去吧,多接受一些家庭教育或许是件好事。心里总有一些失落感,唉……

我无语,只是请尹雅丽同学把一本司马彦的字帖和一本文苑杯获奖奖品习作集捎给了她,没有只言片语,我想曹树梅是明白我的想法的,好好读书,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后来,她也给我捎来几封短信,读后让人心酸酸的。

自此,我一直牵挂着她,牵挂着她的学业。

初三生活紧张而忙碌,算一算还有两个月就结束了。

一天尹雅丽课下告诉我,曹树梅不念书了,我急问怎么了,“她的父亲不让念了”,尹雅丽把一封信交给我便伤心地回班级去了。听到这个消息,竟不知道再说些什么了,沉默地走回办公室,读起了她的来信。信中表达了对我的感激之情,真叫我心里不好受。

找尹雅丽问一问详细的情况,“她的父亲说什么也不让读书了,说是读也没有结果的”,尹雅丽回答。

父亲如此为哪般?在我的学生最需要帮助时,我却无能为力,我十分内疚、自责。

学生一时的学业水平有很多时候不能如父母、教师所愿,但父母、教师本身就没有错吗?是不是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与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我们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是不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发展轨迹……我想反思的应该是我们自己,而不应该对学生强求太多。

后记:

2008年8月24日因为在林东参加全市教师继续教育文化课摸底考试,考完大约已近中午,在旗粮食局附近等车。由于无聊,我们一起等车的同行便说起了奥运的事,这时有一个披长发穿牛仔上衣的女孩来到我的身边说:“您是甄老师吗?”我愣了一下,下意识地说:“是!”她惊喜地说:“我是曹树梅呀!”我也是喜从心出。

几年不见,曹树梅早已不是以前学生的打扮了,真所谓女大十八变吧!

我们来到旁边,亲切地交谈起来。

“你现在干什么?来林东干啥?”我焦急地问。

“我在林东工作。”她高兴地说。

“你的父母好吗?”

“还那样。”她平淡地回答。

“你不读书实在是可惜了!”我感慨地说。

“他们也都这样说……”她略有一丝的伤感但一瞬间就过去了。

“干什么?”

“做雕玉,已是成手了。”

“雕玉?订做?”

“有人订做,或制成成品卖。”

“有时也制作匾,就像那个店铺前的字也能做的。”她指着我们前面的那家店铺的字解释说,“现在我正在攒钱,攒够钱就去赤峰学习室内雕字设计,学好了雕出的字装在墙上就像真的一样。”

“边干边学不行吗?”

“现在老板得脑瘫了我不能走的,一走这里就没有人支撑了。”她露出一脸负责的神态。

“呜”的一声回家的车来了,我们不得不在再见中离别了。

从来没有想过从前的学生会再与自己相逢,还是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我们师生的友谊还是一样的浓,一样的厚重。

衷心地祝愿我的学生走好以后的人生路!我想风雨过后一定是彩虹!

猜你喜欢
雅丽习作作业
Temperature-Dependent Growth of Ordered ZnO Nanorod Arrays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Ordered ZnO Nanorod Arrays by Nanosphere Lithography Metho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DISCRETE STURM-LIOUVILLE PROBLEMS WITH TWO SQUARED EIGENPARAMETER-DEPENDENT BOUNDARY CONDITIONS*
对一只母豹抒情(外一首)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