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满
备战高考 让作文助跑
——一堂高三作文评改课纪实
黄书满
名师简介:
范景华,199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参加工作18年,当过13年的班主任,2008年被评为沈阳市和平区骨干教师,并多次获得“区先进”称号。教学中,她善于抓住学生心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她还特别看重学生在做人上的表现,从不以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她注重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不同的成就感。
目前,她正带领高三(11)班全体同学,以饱满的姿态迎接高考。
高考马上就要到了,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是考生梦寐以求的;然而,学习没有“速成法则”,更不可能在一两个月内创造奇迹,尤其是写作,需要长时间的练笔,甚至依靠文学天赋。今年,北京高考将推出10分制的“微作文”,其与50分制的“大作文”交相辉映,使高考作文出现新模式。而辽宁高考作文仍保持以往的60分模式,成为考生拉分的主要部分。高考在即,如何为作文助跑?近日,记者来到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走进高三(11)班的课堂,聆听了范景华老师的一次作文评改课。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这堂课,我们将围绕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讲评一下“十字家训”的作文。
近年来,辽宁省的高考作文均为给材料作文。2008年的作文题是“青少年社会公德与自我个性”,2009年的作文题是“明星代言”,2010年的作文题是“舍得”,2011年的作文题是“闻苹果”,2013年的作文题是“珍珠与沙子”。命题者给出一段材料,或暗示一个哲理,或紧扣时代主题,或揭示人性中的美与丑,给考生留下很大的发挥空间。简言之,读懂材料是前提,提炼观点是关键,而选材和构思会使文章妙笔生花,吸人眼球。
下面,我们先重温一下“闻苹果”这道作文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面对哲学家的提问,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轻信盲从,都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与众不同”,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命题者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来告诉人们不要盲从,不要迷信权威,而要敢于坚持自己的主见。由此,可以这样立意:1.不要盲从,要有主见。面对哲学家的提问,大部分学生都说“闻到了”。从这个角度出发,可把“做事不要盲从”作为主题。2.学会理性思考,不迷信权威。社会纷繁复杂,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需冷静思考,理性对待。3.实践出真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面对哲学家的提问,学生们为什么都没有答对,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实事求是。4.勇于质疑,向新事物发出挑战。第二个学生敢于发问,“这是什么苹果?”疑惑的态度易于引发别人的思考。
结合该题,议论文居多,其次是带有抒情意味的记叙文。作文时,考生基本能灵活地运用所给材料,结合生活,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不足的是,材料撞车现象较为严重,很多考生都用了“哥白尼与日心说”“达尔文与进化论”“抢盐事件”等,材料单一,缺乏新意。在发展等级方面,因为文章的观点比较集中,所以考生在“深刻”上体现得较好。大部分人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层层深入,就“闻苹果”展开论述,阐明观点。在内容丰富上,考生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材料的筛选,还要精益求精,尽量做到新颖独特,不偏题,不离题。
下面,我们来讲评“十字家训”的考场作文。该题所给材料十分简短,只有十个关键字,相比之下,难度却增大了。题目材料:“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那么,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④文体特征鲜明。
同学们,你又是如何理解“十字家训”的呢?请踊跃发言!
李婧妍:我认为这里包含了两层关系,一是“知足”与“知不足”,二是“有为”与“有不为”。前句的关键是对“足”理解,“足”就是“满足、足够”;后句的关键是对“有为”的理解,“为”就是“有作为”,成就一番事业。
王志丹:我的理解就是“知足常乐”,因为“不知足”所以才“有为”,才会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李婧妍:对。人生就应该这样,“不满”是向上的阶梯,因为不安于现状,才会积极进取,从一个起点走向另一个起点,使人生更完善。
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基本弄清了“十字家训”的内涵。知足,可以心安,可以常乐;知不足,方可上进,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和提升。不过,我们也不能忽略“有为”与“有不为”。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这里,我们要抓住“应该”一词,这关乎是否要越过道德底线、法律红线的问题,正所谓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那么,提炼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呢?大家继续发言:
李婧妍:知足使人保持平淡的心境,从容地面对一切;与此同时,也要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努力,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王志丹:成功源于“不满足”,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才有上升的空间,才能实现人生的辉煌。
第一位同学提炼的观点比较全面,它兼顾了“十字家训”的每个部分,概括得比较到位。其实,也可侧重其中的某个方面,比如:强调“知足常乐”或者“不满足而有为”。以“不满足”为例,很多名人志士都是从底层干起来的,他们都是社会上的小人物,甚至一无所有,却不安于现状而奋起勃发。网易创始人丁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举例时,我们可以介绍丁磊的成长经历:大学毕业后先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本可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可他不这样认为,1995年辞职后去广州打拼。丁磊在一家公司站稳了脚根,而后萌发创办公司的念头。内心的“不满足”使丁磊一步步地成长起来,最终创办网易公司。行文时,我们可从辨证的角度来论证,一方面论述“知足”与“不知足”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来分析“有为”与“有不为”的利弊。其实,知足时常常“有不为”,而“不知足”时常常“有为”。只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才能全方位地解读“十字家训”,才能写好本次作文。
下面,我们来看一篇考场作文。
初看“十字家训”,不禁让人一怔,再看时却连连点头。做人的道理,似乎都浓缩在里面。
“知足”,知的是物质上的“足”,不求浮华;“知不足”,知的是学问和道理上的“不足”,永无止境;“有为”,指的是研究领域里的“作为”,人生的修为;“有不为”,不为的是小人之举,君子之耻。而“知足”则自然“有不为”,“知不足”必然会“有为”,十个字相互呼应,让人敬服。而究其根本,重点还是落在“知足知不足”身上。
考场链接
阅读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传统制麻,采用沤麻的方式。沤麻是将亚麻茎或黄麻置于水中浸渍,利用细菌作用使麻的木质组织软化以便打出纤维。麻茎或已剥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时,自然发酵,会发出难闻的恶臭味,通过脱胶等程序却可以获得干净坚韧的麻绳。
民间自制土豆淀粉,将土豆洗干净,放在缸里,通过一定时间的发酵,打开臭味扑鼻的大缸,将浑浊不堪的发酵物掏出,经过反复淘洗,除去其中的杂质,最终能制作出美味、白净的土豆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对鱼进行麻醉,每组鱼进行尾部静脉抽血,大约取5 mL注入离心管中,在4 ℃下静止2 h,用离心机离心10 min,离心力为1780 g,取上清液置于-20 ℃冰箱中备用。本实验中血液生化指标均使用试剂盒测定。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在物质上知道满足,才会内心平静,沉稳纯净;否则一心追名逐利,整天投身于世俗,哪还会有如水般明透的内心呢?这样也不会静心思考和钻研了。历代名家大师,都是知足之人。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巨额奖金后并没有置地购衣,只是随手把支票夹在一本书里,继续穿着旧衣服破裤子潜心研究物理课题。一代“水稻之父”袁隆平,自是身家千万,现在依旧开着多年的旧车,不爱参加聚会。有记者上门采访,他总是找理由婉拒,而一心研究水稻。他内心洁白,没有虚荣铜臭,能静下来做事,看似“无为”,实则“有为”。
古人亦云:“学海无涯。“孔子也认为,“学而不厌”是高尚的品质,故而有“知不足”的家训。物质上要满足,学问上却不可满足。人心若是一间屋子,知识则是蜡烛,蜡烛越多,屋子越明亮透彻。韩愈作《师说》劝人拜师学习,宋濂作《送东阳马生序》劝人物质知足而学问不知足,这些都是恳切之言,而二者也是当时名家。故“不知足”,也促生了“有为”。
有人便问:那“有不为”与“知足知不足”是什么关系呢?
“知足”,即让人放下名利之心,而摒弃趋炎附势之举。而这些行为,自为君子所不耻。晋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唐有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若既知足,定有所“不为”。而“不知足”即让人驾扁舟而游学海,永不止步。
总之,冰心的家训可谓言简意赅,十字以解读人生。自此,心中便常记着这句话,作为人生的准则。
怎么样?这篇作文写的不错吧。这位同学取家训之“知足知不足”为标题,重点论述了“知足”与“知不足”的关系;而“有为”是因为“知不足”,“有不为”是由于“知足”。文中,作者从辨证的角度,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观点鲜明,层次分明。而且,作者又列举典型事例,突出了知足者常乐的心态。
这两段文字通过沤麻和制土豆粉说明发酵、淘洗、提纯的重要作用,考生需要从中感悟人生、思考生活。首先,可以想到自身的成长。其实,成长就是一个逐渐否定旧我、塑造新我的过程,其中会经一番折磨,历一番淘洗。其次,可以想到做事。想要成功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潜下心来,摸爬滚打,“豪华落尽见真淳”,从而走向成熟。还可以从心灵境界的提升的角度进行写作。现实世界有太多纷扰,使心灵迷失方向,我们要经常拂拭,才能清除那些污垢,从而走向幸福。
立意方向:1.人的成长必须经历锤炼和考验。2.成功需要发酵、淘洗和提纯。3.反复淘洗,澄澈心灵。4.发酵提纯,打造美丽人生。
编辑/黄书满
你的心是乱的,你看这个世界也就是乱的。———《天台爱情》里的一句台词老师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说想做“快乐的人”。老师说我不懂问题,我告诉老师是他
不懂人生。———英国歌手约翰·列侬在中
国的家庭里,有多少父母尊重孩子的自由和选择?有多少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和人格?有多少父母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有多少父母从不打骂自己的孩子?
———王建勋没有
实力的愤怒是毫无意义的。———普京
几乎所有人都可能忍受逆境,如果想测试一个人的品格,就给他权利。———林肯
不管面对什么处境,不管内心多么矛盾,我们总有选择。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选择做什么样的人。———《蜘蛛侠》台词我手中握住的一切,都是随时可以放开的。———做到如此程度,人生才会有安全感
那些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人,往往会有一个习惯,总忘记自己其实是运气好。而因为他们靠运气,他们才更应该回馈社会。
———近日以哲学公开课“公正”而风靡全球的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表示,中国的“富二代”只是运气好
李远哲
卢梭
卡夫卡
费里尼
青春的奢侈,便在于能有足够清澈的心情,用七百多个夜晚去写一封言不由衷的信,给一个并不属于将来的人。
——《流景闲草》
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物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延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卡夫卡《午夜的沉默》
回忆和期待一样,是一种简化和剪辑现实的工具。现时的生活正像是缠绕在一起的长长的胶卷,我们的回忆和期待只不过是选择其中的精彩图片。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
最好的人生是这样的:既有敏感的灵魂,又有粗糙的神经;既有滚烫的血液,又有沉静的眼神;既有深沉的想法,又有世俗的趣味;既有仰望星空的诗意,又有脚踏实地的坚定。经历了长夜,守到了黎明,穿行过黑暗,还相信阳光,带着强大的内心上路,脸上有卑微的笑容,一路看山看水,走走停停。
——人生微语
保持纯真十分重要。自始至终不要失去开放的胸怀和童稚的热情,自然就会拥有无限可能。真相永远暧昧不明,而谎言却能让人很快就懂。最好的办法是依赖经验的同时,又不失去童真。凡事皆有神迹,只需用心观察。
——意大利著名导演费里尼
我就生活在这里,没有完美的新世界,没有需要等待的未来,没有要向外界索求的理解,也不需要通过跟谁比较才能判断自己,要做的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柴静《看见》
如果你的心是乱的,你看这个世界也就是乱的。
——《天台爱情》里的一句台词
老师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说想做“快乐的人”。老师说我不懂问题,我告诉老师是他不懂人生。
——英国歌手约翰·列侬
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多少父母尊重孩子的自由和选择?有多少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和人格?有多少父母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有多少父母从不打骂自己的孩子?
——王建勋
没有实力的愤怒是毫无意义的。
——普京
几乎所有人都可能忍受逆境,如果想测试一个人的品格,就给他权利。
——林肯
不管面对什么处境,不管内心多么矛盾,我们总有选择。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蜘蛛侠》台词
我手中握住的一切,都是随时可以放开的。
——做到如此程度,人生才会有安全感那些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人,往往会有一个习惯,总忘记自己其实是运气好。而因为他们靠运气,他们才更应该回馈社会。
——近日以哲学公开课“公正”而风靡全球的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表示,中国的“富二代”只是运气好
约翰·列侬
斯诺登
侯文咏
迈克尔·桑德尔
智力上的懒惰和这个时代的匆忙导致了对刻薄文字的强烈需求。迟钝的大脑已经虚弱得无法接受持久的思考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有这么多人能写得这么烂。
——伊斯雷尔·赞格威尔
摔倒了,爬起来,拍干净身上的土继续前行,不要左顾右盼,没有人会在乎你是否摔倒过,大家都很忙。
——网友语录
我已经赢了。记住,我不想改变社会。我只想给社会一个机会,让它决定是否应该改变自己。
——斯诺登
梦想不是挂在嘴边炫耀的空气,而是需要认真的实践,等到对的风,我们展翅翱翔;没有风,只要拥有足够强壮的翅膀,我们照样拔地飞行。
——九把刀
谁也没有可能说你不会败,你不会老,你不会糊涂,解决你不败、不老、不糊涂的唯一办法,就是相信年轻人,因为相信他们,就是相信未来。
——马云
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和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
——文森特·凡·高
年轻不是名牌衣服,不是新潮的发型,也不是赶流行的电影、演唱会。对我来说,不管什么年纪,年轻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变自己的能力。人不会因为老而变得顽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因顽固而变老的。
——侯文咏
编辑/黄书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