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下乡唤醒农民脱贫致富的梦想

2014-04-26 07:46闫加丽
经济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持久性重要性

闫加丽

摘 要:文章论述了图书下乡在提高农民素质,促进脱贫致富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图书下乡要做到持久,搞好农村图书室建设工程的建议。

关键词:图书下乡 重要性 持久性

中图分类号:G250,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00-02

早在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1997年,“三下乡”活动在全国正式开展。“三下乡”活动是由涉及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单位,以下乡的形式,向农民普及文化、科技、卫生知识。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农业科技图书阅览、医务人员开展卫生健康普查、农业科技技术人员开展知识培训讲座。图书馆工作人员把这些农业科技内容的书籍知识,能够让农民兄弟尽快掌握,是关系到农民早日脱贫致富的奔小康的大问题,所以说图书下乡是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发展首项工作。

一、图书下乡是给农民送致富的金钥匙

图书下乡的目的就是用知识去帮助农民兄弟脱贫致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话,但是出身越底层掌握的知识就越差,这一趋势正在中国农村被加剧和固化。30年来,国家的转型在逐渐加速,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还十分缓慢滞后。

尽管跟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不同阶层之间流动的渠道也在增多。但客观地说,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高考依然是改变其命运的最根本途径。他们除了通过高考参军改变身份之外,只能以打工的方式去接触城市,梦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农村不是地少了,而是种地的人全跑了,因为什么呢?就是种地不赚钱,所以就在全国形成了“打工潮”,当然,还有其它的方式,但都是“非主流”的。而农民工在城市从来都是一个低微的身份,非工非农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既难回乡、又难进城。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着有学校没老师或者是有老师没学生现状,有钱的孩子都去了县城读书,大部分学生读书到了初中就辍学了,所以多数农村的年轻人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是他们依就梦想着命运的改变。梁啟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引导农村青年改变命运;实现梦想,唯有让农村青年掌握更多地科技文化知识,用知识的钥匙打开梦想之锁。科技知识扶贫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扶贫实践也表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扶贫地区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乃至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别继续扩大的形势下,加强科技兴农和科技扶贫更显得十分迫切。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并且进一步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这不仅是知识扶贫工作中的一个指导思想,也是从事扶贫工作必须遵循的方针。图书下乡就是给农民送去脱贫致富的科技利器,就是给农民送去了改变命运的金钥匙。

二、图书下乡要做到持久性

图书下乡不能搞紧锣密鼓一阵风,要把“送”与“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农村本土人才,要把“老”与“新”结合起来,要更充分运用新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加快农村公共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帮助建立好他们自己的图书室。

工作人员要学习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图书管理部门要采用科技图书大篷车、农业科技知识义诊、种养殖咨询等现场服务,举办农技知识培训班等形式,做到“现蒸热卖”,把图书下乡工作落实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落实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上,以此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所以说图书下乡必须要做到持久性。

三、用图书下乡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现在中国大约有75万个村庄,据笔者在山西省山阴县农村调查,每个家庭平均有文化书籍的占35%,偏远山区的农民家庭几乎就没有书,一年也看不到一场电影,隔三差五古装戏在正月十五集资可以看到。农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腐朽没落文化趁虚而入、沉渣泛起。在农村村村兴起建庙热,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文化事业发展的差距有扩大之势。基层文化工作内容和形式陈旧,缺乏活力和吸引力,文化阵地的作用难以发挥。

因此,启动这一农村图书室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缓解地方文化事业经费短缺的难题,而且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农村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同时,该工程把广大农村急需的科学文化知识送到农民的家门口,让他们有机会、有条件学习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为早日脱贫致富提供信息支持,也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地方资金、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贫困地区文化设施的条件。

四、关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建议

总的设想要坚持因地制宜,多轮驱动。要弘扬“三创”精神,不断调优农村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不断创新农民增收的方式和途径。要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欠发达镇村和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不断缩小城乡之间、镇村之间和农民内部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

1.进一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挖掘农业增收潜力。通过贴息贷款、提供市场信息等办法加大对相对贫困乡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项目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提高适度规模经营和高效农田的比重。探索以土地使用权、房权换股权的机制,使之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远之策。

2.进一步提高农民充分就业的程度。就业是民生之本,增收之基。要建立健全镇村(特别是相对贫困镇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组织和就业信息网络。要继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要提倡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为各种各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家家无闲人。

3.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有条件的农民从外出务工向就地创业转变。要鼓励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联合创业,探索建立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向农民推荐创业项目,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创业者解决注册、办证、用地、用电、用水、融资等各种困难。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社保一体化。低保要应保尽保,医疗、养老等保险,要在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保障标准。要提高和完善财政对“三农”直接补贴的方式和效果。建议惠农资金的支出,要向一产主导型镇村、弱势群体、中低收入人群倾斜,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欠发达镇村转移支付力度,以利缩小差距。

图书下乡不仅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还能促进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传统美德宣传教育。温家宝同志在2011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更加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把农业科技摆上更突出的位置。要大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抓好生物技术特别是优良品种培育,抢占农业高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推动资源整合,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脱节的问题。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和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出现的新变化,积极发展农机装备业,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图书下乡正是促进农业科进步、农村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村面貌有力措施之一。

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既要有物质基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也要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必须在农村广泛开展塑造新风貌活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 柳群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与信息化服务[j].现代情报,2004(5)

[2] 陆学艺.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探索·发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图书馆 山西山阴 038400)

(责编:李雪)

猜你喜欢
持久性重要性
“0”的重要性
湖北省持久性有机物(POPs)产排特性分析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具有授粉互惠关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传粉系统的持久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一类离散Schoner竞争模型的持久性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加拿大更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限制实施计划
欧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列表新增4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