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玲
摘 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地位,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期,白水县水务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近几年农村机电井建设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结合调研情况就全县农村机电井建设和管理使用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机电井;运行管理;问题;对策
1 基本情况
白水县地处渭北黄土台原与陕北黄土高原过度的丘陵沟壑地带,全县总面积986.6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7镇3乡,194个行政村,1027个村民小组人口29.37万人。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7m3,仅占全省的1/8,全国的1/15,地下水资源较贫乏且分布不均。
一直以来,白水县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作,始终把抓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作为提高减灾能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建设重点,改善农业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小水重点县等投资建设,建成配套了一批机电井,保证农田抗旱所用。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显示,截止2011年底,全县已建成机电井208眼,其中人畜饮水机井127眼,工业机井13眼,农田灌溉机井68眼。
2 目前机电井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机电井在确保农业增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来看,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年年打井不见井”的现象。机电井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有机电井提灌站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灌溉能力差。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打井的盲目性较大,农田机电井多打在耕地较为集中的地块,偏远耕地则井少或根本无井,而部分地区井的密度过大,因地下水资源有限,导致出水不足而无法正常使用。
二是现有机电提灌设施老化,超期运行现象严重,灌溉效益明显下降。通过本次调研,相当一部分机井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机电井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加之配套率低,管理粗放,损毁严重,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招标程序不规范。一些部门没有按项目规定,搞正式招投标选择打井工程队,致使部分打井队的资质不合格,出现了偷工减料、改变管径、私挖滥采等现象。
四是后续管理不到位。打井工程项目完成移交给项目区管理后,由于后续管护不到位,致使变压器、井房、电缆线等配套设施被盗和人为损坏现象严重,导致个别井报废,一部分水源井在大旱时只是一个摆设。
五是新建和更新改造资金投放不足,乡镇村组对井的维护负担过重。
3 对策及建议
通过分析归纳整理,在机电井运行管理上应采取如下措施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拟定建设和投资方案。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加快有地无井地块的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使农田水利设施布局更为均衡,逐村、逐地块推进改造进程。用水单位或个人在打井前,应经水务主管部门进行现场勘察设计,确定井位,按规划布置井位,避免盲目打井造成的“干筒井”或重复建设。
二是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机电井在经过一定的使用时间后,由于涌砂、化学腐蚀等原因,机电井过滤器在使用过程中被堵塞,出水量减小,甚至井管折断、产生破洞、井管报废等,均应及时检查,果断采取修补措施如增大机井出水量、井管拔起、打捞井内废物等,保证机井正常运行。
三是规范程序、强化管理。全面实行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和项目公开制,严把施工队伍资质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各打井队(机组)在承揽打井业务前要到水务主管部门登记备案,进行资格等级审查,经审查合格发给打井许可证后,方可在白水县境内承揽打井工程。在国家和地方投资工程建设中,有新打机电井项目的,在报账时应附有水务部门的审批和验收手续,以防止各项目重复报账的发生。
四是提高日常维护管理水平。要加强机电井项目工程建成后的管护工作,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完善运行机制。定期对机电井进行普查,确认机电井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并对有病态故障的机电井能修复的及时修复,使之继续发挥效益;不能修复的进行报废回填,恢复地貌。同时,严厉打击破坏和盗窃公共设施犯罪行为,确保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果长期发挥应有效益。
五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难点是资金问题。应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投入为辅、其它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议县财政要按照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预算。根据各村农田面积、水利设施进行补助。积极探索对农民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农民自筹资金打井,参照相关的农业扶持政策,应给予适当的补助,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投资的热情,改善目前农田水利投入不足的状况。财政部门还应加大对机电井后续管理的资金投入,为机电井项目区管护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