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故事该怎么讲

2014-04-26 03:08中国农资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4年49期
关键词:钾盐钾肥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品牌故事与故事营销(23)

钾肥故事该怎么讲

□《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在氮磷钾三大肥种里,中国的钾肥即使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仍然自给不足。这在有“世界工厂”之称、什么一经我们制造就会过剩的中国,实在是个异数。原因就在于中国钾肥资源不足,制约了我们的生产。也正是这个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钾肥受关注度高,关于它的一切都高度敏感。虽然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钾肥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需求下降、自给率提升,供需和价格矛盾大大缓和,但关于钾肥的形象宣传我们还是需要很好总结的。钾肥的故事需要我们好好讲,这是一个正能量的积累,有一天也许会变得重要起来。

2011年,正值中国钾盐钾肥行业发展50年纪念,中国农资传媒与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联合出版了《中国钾盐钾肥50年》一书。作为参与撰稿最多的记者,我采写了专家、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共11篇。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钾肥行业的辉煌来之不易、贡献居功至伟。不论是早期青海钾盐开发的大漠孤旅、艰苦卓绝,还是生产企业的开拓创新、产业报国,抑或是商贸企业的折冲樽俎、斗智斗勇,海外找钾的尖兵突击、攻坚克难,许多感人的人物、生动的细节都深深印在我的心底。这些极具故事性的人物的传奇,非比寻常的雄伟场面,曲折发展奔腾不息的精神,通过媒体的持续报道,最终都在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心中形成了良好的印象。

客观讲,相对氮肥、磷肥而言,钾肥的新闻报道确实比较恢宏、比较感性。我记得曾有企业邀请记者团到青海考察,一趟下来,几乎人人都写出了感动记者内心、打动读者心灵的好新闻作品。正是中国钾肥产业的这些众多的典型报道,最终为中国钾肥企业留下了很多正能量的关键词,塑造了共和国骄子的伟岸形象,使他们与“艰苦卓绝”、“产业报国”、“建设功勋”联系在一起。

作为采访过众多中国钾肥人的记者,我的内心感受是:不论是我们的报道,还是行业其他媒体的报道,新闻作品中呈现的这些真实、感人的故事绝非炒作和虚构。这是他们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奋斗经历,是他们与天斗、与地斗的精神写照。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正面能量的积累,当钾肥市场发生剧变时,中国钾肥企业的应对措施和市场行为才容易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和行为接纳。这背后是他们日积月累的可信任的形象在维系着沟通与合作的基础。

相比之下,与钾肥有深度瓜葛的商贸流通企业巨头就没那么幸运了。多少年后,回顾那段历史,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些钾肥故事的门道呢?

农资电商经营要点

电商主要解决的是信息对称问题,让所有信息透明化;电商主要解决的是人力解放,让互联网和电脑做部分人的工作;电商主要解决的是物流的优化,让规模和物联网技术得到最优体现;电商主要解决的是新农民的需求,让更多的农业新生代更轻松购买农资。这些在O2O中被列为线上部分,电商绝对可以做的比现在的这样的层级式的销售传递要好得多得多。而线下的农业技术服务部分呢?很简单,由原有的这么庞大的农资零售、农技服务群体来做,不应是全面颠覆,而应减少环节,也就是重新划分工作内容。个人认为这样线下线上的配合,才是最优的农资电商模式。

农资电商线上部分多数要由农资企业担当主角。资质问题、监管问题、运输问题等问题不是一家企业所能全部解决的,需要的社会各环节的配合,其投资也不是一点半点。所以,个人认为农资电商的门槛相当高,但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者,就有这样的条件。因为其背后的协会将发挥强大的力量,也是力量的汇集区,又由于各个企业的产品特点和关注方向不同,各自开展电商模式,也是可取的,所以我坚持农资生产企业将是电商的主角。(王英奇)

猜你喜欢
钾盐钾肥农资
必和必拓考虑加速进入钾肥市场
我国在境外首个百万吨级钾肥项目竣工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钾肥迎来零关税
众德集团:联手德国钾盐 共拓镁肥市场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