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通过对3年多“盲人按摩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对盲人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式采取模块化设计进行探讨和实践,以期对盲人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改革展开全面讨论。盲人按摩教学设计就业导向模块化盲人按摩,由于其良好的社会口碑、极佳的治疗效果、政府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中独具特色的一项职业,是盲人就业的最佳选择。但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完全参照传统的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从而出现学科课程多,与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繁杂、学用不一致明显;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未能體现生本教育;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岗位的实际需要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盲人按摩岗位的实际需要,从2011年开始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整合相关课程,规范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一、按摩专业课程设计目标和原则
1.设计目标
盲人按摩作为中医按摩中的特殊类型,具有其局限性,是由盲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所以教学内容和方式也与正常的医学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根据盲人按摩岗位的实际需求,提出按摩专业课程设计目标为:
(1)符合盲人按摩教学、学习规律,又要充分体现中医按摩的特点。
(2)体现盲人按摩岗位实际需求,为盲人按摩发展服务。
(3)努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在教学设计上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
2.设计原则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构建模块化知识体系,明确“盲人按摩学什么”的问题。模块化知识体系的构建,是盲人按摩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核心,课程内容整合按照“保证‘三基、减少重复、避免遗漏、补充新知”的思路,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化、整合、更新,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整体优化。制定模块化知识体系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岗位应用原则。做到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就传授什么知识,需要什么能力就锻炼什么能力,突出知识模块的针对性。
二是综合化原则。以盲人按摩最终临床实践应用为导向倒推,总结归纳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打破传统的课程界限,实现各个学科知识的充分交叉、融合,形成垂直综合化的知识模块、知识单元、知识点。
三是纳新原则。模块化知识体系要及时吸纳中西医学在盲人按摩和康复治疗体系内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使得知识体系处于不断更新,保持盲人按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这样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每个模块以支持盲人按摩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进行了优化,避免重复,这是传统课程难以比拟的。通过课程模块化教学,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二、按摩课程和教学设计
1.优化整合各课程间的内容,确定五大专业课程模块
(1)中医理论知识模块,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药学》《中医养生保健》《医学心理学》等中医理论性强的整合成一个模块,精简选编,确保学生具备最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
(2)针灸推拿保健技能模块,包含了《按摩学基础》《中医保健按摩》《足疗》《精油推拿》,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完全掌握中医保健的操作技能,确保学生在保健领域的就业能站稳立足。
(3)划经点穴技能模块,包含《经络学》《腧穴学》,通过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经络腧穴知识,为临床的治疗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
(4)针灸推拿治疗技能模块,包含《刺法灸法》《按摩针灸伤科学》《按摩针灸内科学》《按摩针灸妇科学》《儿科按摩学》《刮痧》《康复技术》,这一模块是盲人按摩专业的核心技能模块,通过整合,避免了疾病理论知识的重复讲授。学生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必须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确保在保健的基础上能在基层的医疗机构就业,为盲人按摩的发展奠定最基本的专业能力。
(5)西医知识模块,包含《解剖学》《生理病理学》《触诊》《西医诊断学》《局部解剖学》《西医综合》,学生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现代医学知识,确保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科学、准确,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打下基础。这5个专业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循序渐进。
2.教学过程设计实施“四结合”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所以,课堂教学过程改革的第一步,是我们教师下决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足够的可能性,在教学过程中创建“理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实训、实习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1)教师演示与学生模拟相结合。采取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边讲授边演示,手把手教学,学生相互模拟练习,做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
(2)信息化教学与课堂仿真模拟相结合。充分应用音频、视频、图片、语音光电感应多媒体针灸人体穴位发光模型、仿真多媒体按摩点穴人体模型和微波治疗仪、康复器等多媒体资料和现代化教具,开展课堂模拟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教学与理论探讨相结合。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强调使用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教学中即时引入病案,从实际问题入手,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经验积累结合起来。
(4)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课程建设中,要求制作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音频视频、习题库,利用永德读屏软件、盲人按摩网等丰富的网络资源。既利于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地进行备课和修改、添加、更新资料,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评价
评价: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学校教务管理者、专业教师、学生共同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进行了考核,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
2.改善了管理运行机制,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
3.改善了教学条件。
4.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
通过对盲人按摩专业课程与教学设计研究及实践,教学内容得以精简实用,知识衔接顺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积累素质的过程中,促进了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双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俊龙,田岳凤,王军.以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培育中医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医教育,2012,(01):12-14.
[2]梁李广,廖朝东,宁文珍,刘华东,陈海燕.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8,7(09):926-927.
[3]刘明川,鲁春光,郭明.构建高职护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13-14.
[4]吕美珍.高职高专针灸推拿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