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兰考调研时指出
焦裕禄(1922.8.16—1964.5.14),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领袖与焦裕禄
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1966年9月15日,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被安排登上了天安门,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1990年6月15日,邓小平为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焦裕禄》题写了书名。这本书还辑入了陈云、宋任穷为纪念焦裕禄逝世26周年题的词和董必武、郭沫若为焦裕禄同志所作的诗词。
1991年2月9日,江泽民来到兰考,向焦裕禄陵墓献了花圈,接见了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及其子女,并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94年5月,胡锦涛到郑州参加焦裕禄同志逝世30周年大会,并为“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落成剪彩,为焦裕禄铜像揭幕。2003年12月,胡锦涛再次视察兰考。
对于焦裕禄,习近平一直十分崇敬,视为人生榜样。24年前,习近平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填写了《念奴娇》词,表达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5年前,习近平到河南调研,专程赶赴焦裕禄纪念园,瞻仰焦裕禄纪念碑,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今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在兰考县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并接见了焦裕禄的5个子女和当地部分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记者与焦裕禄
焦裕禄事迹是怎样发现的
1964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报道《焦裕禄同志为党为人民忠心耿耿》,这是有关焦裕禄事迹最早的一篇报道。新华社记者张应先参与了这篇报道的采写。
张应先时任新华社河南分社副社长。在一次记者情况汇报会上,农村组记者鲁保国介绍说,1964年5月河南省召开豫东沙丘造林会议,兰考县县长张钦礼在会上除汇报本县造林情况外,还介绍了原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抗击自然灾害的事迹。接着,高飞、戴德义两位记者也把间接听到的有关情况作了介绍。
随后,河南分社成立了由张应先、鲁保国、逯祖毅3人组成的焦裕禄报道小组。新华社于11月19日播发了他们撰写的稿件,《人民日报》于次日刊登了稿件。
时隔一年,新华社副社长穆青带着记者冯健到河南了解灾情。最初,他们没有准备宣传焦裕禄,后来听了分社对焦裕禄事迹的汇报,深受感动,认为焦裕禄的精神太感人了,有进一步宣传报道的必要。穆青决定留下来,赴兰考采访。
在兰考,穆青、冯健、周原等人经过和各级干部群众座谈,搜集到许多生动感人的素材,决定以长篇通讯的形式再一次报道焦裕禄的事迹。1966年2月7日,1万多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和《人民日报》刊发后,震撼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
群众与焦裕禄
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老焦”
焦裕禄在兰考一共工作了470多天。在这470多天里,焦裕禄带领群众没日没夜、争分夺秒地艰苦奋斗,一改兰考贫瘠旧貌。
在兰考的日子里,焦裕禄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血肉之情。时至今日,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提起焦裕禄,依然亲切地称他为“老焦”。
1963年12月13日晚上,北风刮得呼呼叫,小雨下个不停。焦裕禄身披雨衣,提着羊肉、红糖、大红枣、黄豆,到土山寨村农民郭大爷家,看望他生病的老伴。焦裕禄敲了敲门说:“大娘,我来看您来了!”郭大爷开了门,一看是焦裕禄,感激地说:“老焦,天这么晚你怎么又来了!”焦裕禄坐在大娘床头说:“大娘的病好点了吧?我今天去红庙,听医生说,羊肉、红枣、红糖、黄豆放在一起熬汤喝,可以治浮肿病,我特意给您带来点试试。”
一个冬天的黄昏,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望着风雪,心里惦记着群众:住的怎样?吃的烧的有没有困难?生产队的牲口咋样?这天,焦裕禄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大爷的家里,大爷卧床不起,大娘双目失明。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
1964年春天,焦裕禄病情恶化,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不去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继续坚持下乡工作。当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改变兰考面貌。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也就在那年,正当兰考的封沙、治水、改地斗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焦裕禄永远地离开了。
家人与焦裕禄
一位好丈夫和好父亲
在焦裕禄的葬礼上,妻子徐俊雅手牵几个孩子低声悲泣的情景令人心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焦裕禄心里惦念的仍然是兰考人民,但他却始终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子女眼中的好父亲。
焦裕禄生前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曾强烈地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年,徐俊雅就是循着焦裕禄那悠扬的二胡声来到他身边的。闲下来的时候,焦裕禄拉二胡,妻子伴唱,其乐融融。
徐俊雅经常为焦裕禄补衣补袜。有一次,袜子破得太不像话了,补新底还要拆旧底。徐俊雅气得把袜子扔在一旁,焦裕禄拿起针线,笑了笑说:“不给咱补咱自己来,袜底越厚站得越稳!”她又心疼地把袜子夺回去认真缝起来。
焦裕禄患病期间,为了给他补补身体,徐俊雅特意为他订了牛奶,可焦裕禄不肯喝。徐俊雅知道,他又在想老百姓的红薯片汤,心里难受喝不下。推来推去,急得徐俊雅眼泪都掉下来了,啪嗒啪嗒落在白色的奶汁里。焦裕禄不忍再伤她的心,才端起牛奶喝了下去。
焦裕禄对儿女要求十分严格。一次,焦裕禄发现儿子焦国庆很晚才回家,一问,原来是看戏去了。他问国庆:“哪来的票?”孩子说:“收票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叔叔没收票就让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召集起来,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接着,在他的建议下,县委起草了一个“十不准”的通知:不准任何干部搞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干部子弟“看白戏”……
焦裕禄病重时,对前来探望的长女焦守凤说:“小梅,你参加革命工作了,爸爸没有什么送给你,家里的那套《毛泽东选集》,就作为送你的礼物吧……”
如今,焦裕禄的儿女们越来越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在平凡中默默传承着父亲的精神。(据《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