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庆
摘 要:本文就玉米生长后期、拔节孕穗期和玉米花粒期的施肥、灌水、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等论述玉米田间管理措施。
关键词: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
提高玉米单产,加强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玉米生长的中后期气温比较高,植株高大,管理不便,所以许多农户对后期管理的意识就比较淡薄,还有的不知道后期田间管理应该做哪些工作。因此把握好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时机和方法,对提高玉米单产是非常必要的。
1 拔节孕穗期的田间管理
拔节孕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根、茎、叶生长旺盛,这时75 % 以上的根系和85 % 以上的叶面积均在这个时期形成,同时也是雌穗和雄穗分化形成时期,它是玉米整个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攻秆、攻穗,防止缺水,缺肥。管理的措施应采取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培土、防止病虫,促进玉米秆壮、穗大、粒多,为玉米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1.1 合理施肥、灌水 玉米雌穗和雄穗的形成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目前绝大多数只重视底肥和穗肥,很少有追苗肥或拔节肥的,有的穗肥也不追,采用“一炮轰”施肥法,一次性做底肥全部施入,这种施肥方法如果化肥的缓释效果差,容易导致后期脱肥早衰,对产量有影响。拔节肥施入的时间一般在8~10片叶,追肥量占追肥总量的15 %~20 %。穗肥追施的目的是防止后期脱肥早衰,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加光合产物的形成积累,促进穗大,粒多,提高产量,穗肥一般在抽雄前10~15 d施入,追肥量占追肥总量的70 %左右。
1.2 中耕培土,防止病虫 到了拔节期以后,玉米生长迅速,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中耕培土,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这个时期主要害虫玉米螟,玉米螟防治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体的放蜂时间根据玉米螟幼虫化蛹时间来确定,一般当玉米螟幼虫化蛹率达到15 %~20 %时,再往后推7~10 d为第一次放蜂期,大约在7月10日左右,最好放蜂两次,每次放蜂10~12万头。化学防治即药剂防治,通过撒施颗粒剂防治。常用的颗粒剂有1.5 %或3.0 %的辛硫磷颗粒剂或用0.4 %的敌杀死颗粒剂,每株用1~2 g,在大喇叭口期撒于玉米的芯叶中,还有“杜邦康宽”防治效果比较好。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发病植株达到70% ,叶片发病率达到20 % 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可湿性粉剂,对成1000~1200倍液,进行叶面喷湿,连喷2~3次,即可达到防治的效果。
2 玉米花粒期管理
玉米花粒期指玉米开花散粉和籽粒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既是需肥、需水的高峰期,这个时期如果土壤水分不足,不仅影响矿物质营养的吸收,也使有机养料制造运输受到抑制,这个时期对光照条件也很敏感,因此缺肥、缺水,或者低温、阴雨都能造成严重的减产。
2.1 肥水管理 花粒期管理的中心任务一是适当补肥灌水,对于有脱肥倾向的玉米田适当补施粒肥可以延长玉米叶片的功能期,提高中后期的光能效率,增加光和产物的积累,防止早衰,增加穗粒数和粒重。追肥量每公顷追尿素35~40 kg。玉米抽雄到吐丝期对水分十分敏感,遇干旱要及时灌水。玉米开花授粉的最适温度是25℃~28℃,如果低于18℃或高与32℃都不利于授粉。
2.2 虫害防治
2.2.1蚜虫 这个时期的主要害虫是蚜虫,蚜虫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有关,由于今年夏季高温、降雨少,导致蚜虫发生的比较严重,如果在抽雄扬花期间爆发导致玉米雄花发育不良,影响散粉、出现缺粒或秃尖现象,会造成减产。
防止方法:在玉米抽穗初期调查,当百株玉米蚜量达4000头,有蚜株率50 %以上时,应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10 %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或50 %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
2.2.2粘虫防治 毒饵诱杀:亩用90 % 敌百虫100 g对适量水,拌在1.5 kg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
叶面喷雾:亩用2.5 % 敌杀死、2.5 % 功夫乳油或4.5 % 高效氯氰菊酯20~30 mL对水30 kg均匀喷雾。清除空秆、病株和无效小穗,提高玉米通风透光能力。
3 适时收获
收获的标准是,当玉米达到安全成熟时才能收获,玉米果穗包叶变黄时,这时并不是玉米的安全成熟期,这个时期刚刚进入生理成熟阶段,离安全成熟期还要7~10 d的时间,如果这时收获,每公顷可减产500 kg以上,当果穗包叶由黄变白,并干燥松散时,籽粒坚硬发亮,去掉尖冠后,出现黑色层,表明籽粒真正的成熟了,此时是收获的最佳时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