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苏,史绍蓉,姚小敏,余 玲
(1.中南大学体育部,湖南 长沙 410083;2.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阳光体育运动”的远期目标构建与实施战略研究
黄益苏1,史绍蓉2,姚小敏1,余 玲1
(1.中南大学体育部,湖南 长沙 410083;2.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借鉴国内外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成果,从“终身教育”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视角,深入理解与剖析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将培养“自主健康型人才”确定为“阳光体育运动”的远期目标,既具有战略高度,能有效地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又符合“终身教育”与终身健康的理念;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战略的提出,为实现远期目标、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依据。
阳光体育运动;远期目标;自主健康型人才;实施战略;终身体育
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加上在校期间未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毕业后因面临激烈竞争而很少或放弃运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我国体育人口出现覆盖面窄、分布不合理的情况,这与国人健康与生活质量提升并不匹配。因此,结合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历史,近观我国专家、学者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现况与成果,杨桦的“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戚鹏宇和陈涛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模式的选择”等主要是针对“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实施及其效果进行了思考和研究[1-2];毛晓荣的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王明立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瞿秀珍的“阳光—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论”、吴杰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阳光体育运动俱乐部模式教学的研究”主要就“阳光体育运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促进展开了研究[3-6];林顺治的“社会学视野下的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研究”、段黔冰和王涛的“四川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张元厚和孔庆梅的“辽宁省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李默思的“区域性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实证探索”、唐建华的“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构建初探”等主要针对“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探索[7-11];以陈雁飞[12]为代表的学者则立足“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综上所述,当前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课题、项目与成果,主要是针对其实施效果、模式、长效机制、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以及其与体育教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尚未见远期目标及其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国家应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支持教育与体育主管部门,延长项目实施的时间,组织专家研究构建“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远期目标及其体系,重视远期目标实现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保障条件的改善与全体动员。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阳光体育运动”、“终身体育”、“自主健康型人才”等为关键词,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思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此,从“终身教育”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视角,深入理解与剖析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指导思想与目标,研究构建 “阳光体育运动”的远期目标、目标体系与实施战略,旨在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中“用3年时间,85%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相对于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而言,可视为近期目标。而事实上,由于运动中止后,其应激过程中止会使人体已获得的适应逐渐消失。因此,要获得终身健康,就必须懂得科学运动,终身运动。由此可见,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远期目标就成为项目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将“阳光体育运动”的远期目标确定为培养“自主健康型人才”,与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外延及目标相一致。因此,动员全国亿万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就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现况,而是实现“全面提高与保持学生终身运动与终身健康水平”为目标的战略工程,也是真正落实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深化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13]。
2.1 终身体育理念的引入 法国著名教育家保尔·朗格朗20世纪60年代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及理论之后,前苏联学者提出了“终身体育”这一新的体育思想,这种“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对世界各国的体育观念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广泛接受。可见,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扩展与延伸,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4]。
终身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不应该仅仅是体育发展中的一种量变,即不仅仅是体育对象在一生中的体育锻炼时间的延长,体育对象范围的扩展,或是某些体育实施方式的改变。终身体育的形成与发展,应该是在体育发展过程中,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的过程。这种质的变化,应该表现在人们对体育教育与运动锻炼的功能和价值,在理性思辨上的根本变化[3]。
2.2 运动效果的可复性特征 运动可以增进健康,促进人体各器官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发展,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其生理学本质是一个积极的“刺激—反应—适应”的动态变化过程。运动效果的可复性是指运动中止后,由于应激过程的中止会使人体已获得的适应逐渐消失,亦即由运动引起的人体运动能力的提高、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增强,会因运动的中止而逐渐下降复原[16]。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中止训练后,这种运动锻炼效果的可复性特征都具有明显的表现。
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心脏作为运动员特有的高功率、高储备、大心脏,在竞技运动中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重视[16],如力量训练使运动员心壁增厚、心肌收缩力增大;耐力训练可使运动员心腔容积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多。运动员的心脏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适应性改变也具有可复性,即一旦停止运动,运动员的心脏由运动引起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改变可复原到常人水平。运动锻炼效果的可复性特征诠释了坚持终身运动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2.3 运动对人体影响的双向性特征 科学运动才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健康,而运动的科学性只能在长期教育、长期运动实践中才能获得。众所周知,适量的、科学的运动会对人体产生正面的、良好的影响,但过量或过度地运动,也就是进行身体力所不及的或错误的运动,必然损害健康,影响生命。运动对人体影响的双向性特征揭示了一个科学规律,即生命不仅仅在于运动,更重要的是在于科学地运动。
2.4 身体活动促进健康的世界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信息可知,缺乏身体活动已成为全球范围死亡的第4位主要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已构成全球近50%的疾病负担,每10例死亡中约有6例归因于此类疾病。且许多国家缺乏身体活动的情况在不断加重,直接威胁人类的总体健康状况[17]。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对各国相关观察与实验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汇总工作,研究表明,通过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减少、遏制患冠心病、卒中、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结肠癌、乳腺癌和抑郁症的风险[5]。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发布了数项与全球公民体质与健康相关的文件。例如,2004年5月发布了《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DPAS)》;2008年5月通过了《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决议和行动计划》;2010年发布了《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等。其中,《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决议和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在人群中通过促进身体活动,实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级预防”,并敦促成员国制订本国的身体活动行动计划和政策,以增加国民的身体活动水平[15]。对此,美国、中国、日本等几乎所有成员国都做出了回应。
2.5 “自主健康型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前提,这早已是社会的一致共识与认同。人们关注健康,开始重视参与健身运动、休闲娱乐活动,但在参与身体活动中会遇到很多疑问,不少人走进运动误区而不知,需要及时地解答与指导,目前的相关机构与服务远远不能够满足国民科学运动的诉求(芬兰等部分发达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与锻炼者为1:50[18])。社会需要一大批具有正确的健康理念、良好社会意识与责任感、身体活动科学知识与一定身体活动能力的志愿者,成为全民健身的引导者。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健康型人才”,通过学生影响家庭、辐射社会,全面提升国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实现“阳光体育运动”战略目标的需要。
学校体育教育是一门融运动人体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与行为科学为一体,兼有自然与人文社会等科学特性的综合性学科,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与个性特长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全国大、中、小学实施的“阳光体育运动”,由于目标对象年龄与教育层次的连续性,应该具有知识结构、运动技能的延续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特征。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再进入大学,持续16a接受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使他们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获得坚持终身运动与保持终身健康的能力,这样才能影响目标受众的一生,并与社会形成良好衔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终身健康。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思辨,学校体育教育应具有全面性、整体性、主体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等显著特征。实现“自主健康型人才”培养,应该包括坚持终身运动、保持终身健康与社会服务3大目标体系(图1)。
图1 “阳光体育运动”远期目标体系的构建示意
3.1 形成终身运动意识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目标口号,也是对身体活动促进健康的一种正确理解。正确的理念是影响人们思维与行为的主因,了解终身运动对终身健康的意义与价值,由知而行,应该会具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获得更大的动力,有利于形成终身运动的意识,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运动健康习惯,获得促进健康的能力,有利于保持终身健康,获得终身幸福。
3.2 培养终身运动兴趣 兴趣是激发人们心理与行为积极化的动力,年龄越小对兴趣爱好的依赖性越强。成年人可通过正确的理性思辨或压力(健康状况已经受到体弱、疾病等威胁)产生动力,由于青少年儿童正值青春年华,大多数还感受不到这种威胁所致的压力,因此,激发青少年儿童的运动激情,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就显得更为重要。
兴趣爱好的培养,应该还与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掌握程度与水平有关,在对某体育项目的技战术、裁判、鉴赏、轶事趣闻或历史方面,表现超出同伴或同年龄人群时,也可能引以为豪,逐渐地产生对运动的兴趣爱好。
3.3 掌握终身运动的知识 运动的可复性与双向性特征表明,“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必须科学”,“科学运动”是运动参与者必须牢固建立的一种重要理念。青少年儿童只有学习、掌握各种相关的体育科学知识,才能实现“科学运动”。这些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何正确掌握动作技能,了解该项目或身体练习的健身价值,了解采用什么样的运动频度、时间、强度和总量,可以产生什么样的健康效益,以及如何防止在运动过程中的损伤等。
3.4 提高终身运动能力 任何一项运动技能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都将更为熟练、运用自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熟能生巧”。不过,要达到一定水平,要保持对项目的兴趣,需要经常与同伴切磋、交流,能参加校园内外各种正式或非正式比赛、活动。这种比赛或是活动,当然是级别越高则水平越高,但作为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运动绝不要奢求级别,几个人组成一个队就可以向对手提出挑战,同样能感受征战的各种情感体验,同样能战得如痴如醉,同样能达到提高运动水平的目的,更能为自己参战而自豪。
提高终身运动能力的较为明智的做法是在选择体育项目时,其中的一项最好是终身都可以从事的项目,如乒乓球、武术、健身操舞、游泳、羽毛球等。因为有些项目的对抗性强,对体能要求高,如足球、棒球,不适合中老年人。当然,这一点不重要。即使青少年时选择的项目不适合一生从事也没有关系,只要有运动的需求,则在任何年龄段都可以重新选择。
3.5 养成终身运动习惯 “持之以恒”是习惯养成的良方。在持之以恒的身体活动中,人体会因为运动刺激而逐渐产生一种运动快感,从而会使机体产生对运动的依赖(甚至可出现运动成瘾现象),使人们渐渐喜爱或习惯运动。
3.6 积极参与休闲娱乐活动 采取积极、健康的方式度过余暇时间,消遣、娱乐和休闲是健康人生的调味剂与“降压灵”,成为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的要素之一,在中国已开始流行。在余暇时间,与友人、同伴或家人相约一起,参与垂钓、远足、郊游、轮滑、攀岩、软式排球、保龄球、沙弧球、地掷球与飞盘等项目的运动锻炼,还可以在棋盘上排兵布阵、球场上奋力一搏、歌厅里老少同吼,都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青少年儿童可以将一周积累的疲劳、压力与紧张心理消除殆尽,重拾活力与信心。
3.7 了解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的健康4大基石。研究证实,当人在充满信心和乐观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类似吗啡的天然镇痛剂,使人舒服、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降低疲劳;同时,还能兴奋免疫系统,分泌有益健康的酶、激素和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等,使人达到最佳状态,促进健康,延缓衰老。
在生命的各个时期,任何人都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各种起起落落、悲欢离合,种种简单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总是相伴人生。尤其是在经历大悲大喜时,有人坚强,能很快地从逆境或忘形中解脱出来,成为人们所说的“强者”。众所周知,长寿老人的特点是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情绪乐观。
心理学研究证明,采用合理的方法,可有效地降低恶劣情绪的伤害。由于个人对事物的心理反应程度不同,因而调控、保持健康心理的方法也因人、因事由、因状况而不同。采用心理暗示、身体活动、倾诉、转移注意力(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如爬山、蹦迪、购物等)、强制睡眠与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都可以调节、宣泄不良情绪,以保持健康心理[16]。
3.8 掌握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由行为习惯、生活时间、生活节奏、生活空间与生活消费等要素构成。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生活内容、生活领域、生活节奏的改变,都会引起个人,乃至社会的健康问题。合理膳食与营养、控制体重、规律地安排作息、坚持身体活动、戒烟限酒、合理消费、善交良友,保持良好的自制力、求知欲与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构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3.9 运动处方的制订与调控 运动处方的产生源于科学运动的需要。青少年学习、掌握运动处方的设计、实施与调控,成为自己的健身教练与保健医生,是进行终身运动,保持终身健康,尤其是成为“自主健康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目标、内容、强度、频率、时间与注意事项等6个部分,其中运动内容、强度、持续时间与频度为运动处方的4大要素,是运动处方的核心部分。运动处方如同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不同药物及其用量的处方一样,需要明确处方的制订者、处方对象、处方依据、处方目的与处方内容,强调应以处方对象为中心,并具有个性化特征[16]。
3.10 制订合理营养膳食方案 人体通过不断地摄取食物来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满足维持生命的物质需求。合理的膳食营养能促进身体发育、增进健康,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运动能力,更是影响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青少年儿童应讲究合理营养,培养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
未来10~20a,是中国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战略时期,专家们呼吁全社会广泛参与。为了给国民提供根本的、准确的健康膳食信息,指导人们合理营养,达到保持健康的目标,卫生部2008年1月15日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先进的科学证据为基础,密切联系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实际,提出了实践平衡膳食获取合理营养的行动方案,对各年龄段的居民摄取合理营养,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19]。
3.11 制订体重控制策略 体重控制已成为现代人不能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如何控制体重?节食或改变饮食习惯、服药,还是运动?运动为什么不能减肥?为什么减体重后会反弹?太多的问题需要诠释。回答是:体重控制需要终身努力!开始进行体重控制的黄金时期是当你还年轻时!如果错过,那么就是现在!控制体重的良方是合理膳食结合科学运动[20]。
合理、有效的减肥方法是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从长远的眼光看要想成功持久地控制体重,避免降体重后的“反弹”,必须养成科学运动和节制饮食的良好习惯,养成一种充满生命活力、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3.12 了解慢性病的一级预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慢性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和消灭这类疾病所采取的根本措施。
研究发现,缺乏适量的运动,是致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脂等慢性病的主要病因。而且,美国一项持续25a的追踪调查发现(始于1973年,以14 000名儿童少年为调查对象),10岁前缺乏身体活动或不良饮食的儿童,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或概率将明显增加。该项研究结果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红色预警,即慢性病的预防关口必须前移,在儿童期就应该全力倡导身体活动,这将有利于预防成年后患慢性病的概率[21]。
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中,针对5~17岁、18~64岁和65岁及以上3个不同年龄组人群提出具体的身体活动建议,以实现慢性病的一级预防目标[17]。因此,了解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慢性病的一级预防是 “自主健康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3.13 社会责任感与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作为实现“阳光体育运动”战略目标的核心,具备良好的家庭与社会责任感是项目实施的前提。1)学校与家庭应该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感恩,懂得尽力回报父母、回报社会,而且这种感恩与回报是可以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的;2)学校应该将青少年儿童与国民健康出现的问题,对国家的前途与发展的影响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使他们养成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激发他们的强烈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服务社会与家庭的自愿者。对于项目实施而言,有了这样的前提条件,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青少年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他人友好相处,努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能力的平台,在应对、处理各种变化的事物与人际关系过程中,青少年成长、成熟,学会认同他人、认同社会,形成与他人和社会的良好适应,同时也得到他人的认同与社会的认同。
3.14 身体活动指导能力 青少年作为实施战略目标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具备指导科学健身的能力与知识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立即着手改革,调整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任务、教学内容与教材,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其与之相匹配。
4.1 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形成战略工程 “阳光体育运动”的项目名称非常符合青少年儿童的各项特质,象征“生命”、“青春”、“活力”、“希望”与“朝气”,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项目目标的核心价值与意义。无论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进一步扩大素质教育的成果,还是为了落实将慢性病的预防关口前移,切实保障中国青少年儿童现在和未来的健康,国家应制订“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凭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之势,依靠项目实施7a来取得的成果与奠定的基础,扩大战果,形成战略工程,制订一系列与之匹配的“阳光体育运动发展计划”,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与急需努力实施的任务。
4.2 “全纳性”与“个性化”兼容,构建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 徐士强认为美国SPARK项目的研究与实施,是对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种突破,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纳性”与“个性化”高度兼容[22]。1)SPARK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且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孩子不掉队;2)SPARK项目中的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有多种参与水平,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22-23]。引入SPARK项目“全纳性”与“个性化”兼容的理念与方法,重视“阳光体育运动”的项目设计与创新,构建完善的“自主健康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是持续开展项目、有效提升质量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内容与教材方面,增加与“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相匹配的相关内容,通过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实现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自主、自愿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例如,中南大学体育部组织编写了系列配套教材,其中,《大学运动健康》与《大学体育人文素质教程》弥补了“自主健康型人才”教育缺乏相关知识的现状。《大学运动健康》课程,利用讲座与校园运动健康网站传播;《大学体育人文素质教程》利用学校开设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校选课时间讲授。方法上采用“三自主”的教学形式,即学生自主学习所需教学内容、学生自由选择上网学习时间与自由选择教师进行交流互动[24-25]。
4.3 构建完善的跟踪支持体系 实现“自主健康型人才”培养,首先需要的是解决体育教师培养的源头—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师生普遍存在“重术科,轻理论”的状况,即使是术科学习也存在“重动作技能,轻术科理论”的现象,对所学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部分体育教师上课时教完动作就了事。项目或动作技能的健身价值?其练习的次数、强度、时间与健康效益的关系?不同人群练习时有什么不同?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这些似乎与体育课无关,当然也就与体育教师无关。
在这样的学校体育教育环境中,即使是经过了10~12a系统学校体育教育的大学生,又有多少人能为自己制订运动处方?运动处方如何调控?合理的膳食营养方案如何制订?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心理调控的体育方法与手段有哪些?因此,大学生毕业后才会出现很少或放弃体育锻炼的情况。
基于我国学校体育从“源头”到“出口”存在的问题,构建完善的跟踪支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跟踪支持体系包括建设强大的引导团队、运动健康中心、学报校刊专栏、专题宣传栏,开展体育教师与学校相关人员的培训,采用讲座与电话联系等帮助学生和家长,利用校园网构建运动健康咨询体系,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学生使用的体育器械设施,借鉴市场规律筹建与培训、营养、设备、疾病预防等相关的机构,提供经费支持等。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7a,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终身教育”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视角,提出“阳光体育运动”的远期目标是培养“自主健康型人才”,并构建了远期目标的目标体系与实施战略,使之既具有战略高度,能有效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又符合“终身教育”与终身健康的理念,为实现远期目标、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
[1] 杨桦.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4.
[2] 戚鹏宇,陈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模式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1(3):148-149.
[3] 毛晓荣.“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5):97-100.
[4] 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8,29(5):93-97.
[5] 瞿秀珍.阳光——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81-83.
[6] 吴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阳光体育运动俱乐部模式教学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101-102.
[7] 林顺治.社会学视野下的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31(4):30-34.
[8] 段黔冰,王涛.四川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75-78.
[9] 张元厚,孔庆梅.辽宁省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1(3):59-61.
[10] 李默思.区域性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实证探索[D].开封:河南大学,2012.
[10] 唐建华.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构建初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12] 陈雁飞.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91-98.
[13] 百度百科.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http://baike.baidu.com/link?url=8xZ_WhHk0sK6-ExdwpKIZwQNBxBEUF-WMc7SR66w5n7PTwHn_ gCy2v5GVI6AFLqhKl-XbEFICsQRLVvRpdF2Pq.
[14] 戴建波,史绍蓉,黄益苏,等.试论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60-662.
[15] 肖贤红,危月兰.运动健体 运动育人—湖南省怀化市红星路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纪实[EB/OL].2012-06-01. http://www.ygtyw.com/html/ygty/2012/0601/736.html.
[16] 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7]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M].瑞士:世界卫生组织图书馆,2010.
[18]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19]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全新修订)[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
[20] 史绍蓉,余玲.大学运动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1] 杨桦.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4.
[22] 徐士强.美国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SPARK项目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4.
[23] 刘芳,黄益苏.美国SPARK项目服务特征对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启示[J].体育科技,2010,31(1):107-108.
[24] 毛晓荣.“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5):97-100.
[25] 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8,29(5):93-97.
Study on Long-term Objectiv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Sunny Sports Movement”
HUANG Yi-su1, SHI Shao-rong2, YAO Xiao-min1, YU Ling1
(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2, Hunan China)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lifelo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perspectives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xercise is good for health”, this thesis thoroughly understands and analyses guiding ideology and objective of “Sunny Sports Movement”.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health talent” as long-term objective of “Sunny Sports Movement”, is not only with strategic height, effectively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oject, but also conforms to idea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health. Construction of objective system and proposal of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provide new idea and reference to realization of long-term objective and school sports education reform.
Sunny Sports Movement; long-term objective; independent health talent;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lifelong sports
G807.0
A
1004 - 7662(2014 )07 - 0019- 06
2014 - 05 - 12
国家社会科学
“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体系构建及其实现的意义与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8BTY030)。
黄益苏,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与中国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