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剑 张斌
摘要: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铁钦纳继承冯特内容心理学的思想,在美国这片心理学的新大陆上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延续了内容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二者的论战。由于构造主义自身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片面认识和对意识的极端元素主义取向,对内省方法的刻薄要求,以及与现实生活实践的严重脱离导致了构造主义心理学发展道路的阻塞,最终走向了消亡。
关键词:心理学史;构造主义
二重心理学在调和内容和意动二者矛盾对立的过程中采用了折中主义的“懒汉”做法,然而这种“懒汉”办法并未弥合二者的间隙,相反却使得二者对立更加尖锐[1]。铁钦纳袭承冯特内容心理学思想,逐渐创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而意动心理学经由沃德、麦孤独等人的推动发展,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逐渐由心理动作转向了心理机能,并由此在美国大陆诞生了机能主义心理学。铁钦纳1898年《构造心理学的公设》的发表,正式提出了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对立。
构造和机能的争论随着铁钦纳的逝世、构造的消亡而悄然结束。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从这场争论从根本上讲还是在心理学创立之初,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对心理学学科性质、任务的争论。固然机能主义的胜利和美国新大陆的“拓荒”社会现实相关联,并受到进化论思潮的启迪,以及其和美国本土生长的实用主义哲学精神相吻合。而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内部去发掘其走向消亡的原因。
一、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经验,铁钦纳不赞同冯特关于物理学研究间接经验而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的区分,在他宁愿接受经验实证论者阿芬那留斯的独立经验和依存经验的二者区分,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是依赖经验者的人的经验,而物理学研究的是独立于经验着的人的经验。这样以来便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区别开来。然而当我们考察他关于心理学经验的定义时,由于受到经验实证论阿芬那留斯的影响,他关于经验的认识明显的带着唯心主义的片面性。在他看来,心理学区别于物理学的重要之处就是心理学的“主观性”,因而他把经验着的人的“主观经验”看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这样一来既抹杀掉了引起个体“主观经验”的客观存在,也遗漏了“主观经验”对于现实客观环境的作用,“主观经验”在铁钦纳这里变得深不可测。众所周知,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体。强调心理的主观性,想以“主观的经验”来说明经验,从而达到对于心理的客观认识是行不通的,这对于试图建立如自然科学一样客观的心理科学来讲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正是铁钦纳对心理的片面认识,致使其自觉的和旨在研究“主观经验”在适应客观环境中所起功用的机能主义者对立起来。
在确定了心理学是研究依存经验的基础上,铁钦纳还进一步的对意识进行了解释。在他看来人的心理是处在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动之中,想要完全的把握心理的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在这种变动的过程之中存在着特定时刻的片段,这种片段就是意识,而且这种意识往往就是心理学研究的直接对象。对于这些意识的分析,铁钦纳袭承了冯特的元素分析观点,由于各种意识均以复合体的形式出现,因而在研究中首要的就是对这些意识进行元素的分析。但是铁钦纳在元素分析的倾向上表现出更加的极端化,也成为对冯特心理学主张的一种误解。冯特虽主张对意识对象进行元素分析,但是冯特并没有因为元素的分析而放弃了意识的整体性,并没有把元素分析视为意识研究的终极目标,分析元素的最终目的是厘清元素结合的规律。然而受机械联想主义精神影响的铁钦纳在元素分析上走得更远,他认为心理学应该像化学一样确定心理到底有多少个元素,而且这些元素又各自有什么样的性质(例如是热的还是冷的),元素的强度如何(例如是明亮的还是黑暗的),元素的时间持续性以及清晰性如何。在这种元素主义的指导下,他发现的感觉种类就多达44000种以上,这些构成心理的庞大元素集使得个体的心理变得更加复杂,而元素的分析也不会有终止,总会有新的元素不断的被他发掘出来。当然这种远离了整体性的心理元素脱离了常人理解的心理的范围,失去了心理的现实价值,恰恰也正是由于这种脱离常人理解的元素主义,铁钦纳眼中的心理学自然而然的成为一门纯粹性的基础科学,而不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时至今天,这种划分在心理学的学科设置上也有其影子。这种毫无实际意义的极端元素分析始终被其他学派所诟病,也使得心理的完整形象被消解,铁钦纳的这种做法和冯特的心理构想想去甚远,也使得冯特蒙受了冤屈的批评。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继承了冯特的思想,表现出了唯心主义的倾向,但是在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上,他表现出了极端的元素主义思想,是对冯特的一种误解。构造主义的这种见解不仅没能有助于融合内容和意动的分歧,相反在内容的维度上更为极端。而我们在考察机能主义先驱詹姆士关于意识流的定义时,他明显的带有整合内容和意动的倾向。因为詹姆士眼中意识流拥有它自身之外的对象,而且又具有对这些对象的认识功能,因此这种意识就是内容和动作的两者统一,这就有效的解决了心理学中内容和意动的二者争论[2]。从这个角度上讲,机能心理学正好代表了内容和意动二者争论后的心理学发展走向,体现出通过争论达到科学心理学的融合态势这样一个局面,相反构造心理学只能是“使人得到启发的壮烈失败”[3]。
二、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使用
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铁钦纳继承冯特的实验内省法,在他看来心理科学和物理科学的对象是都是经验,既然是经验就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只不过心理学的依存经验和物理学的独立经验相区别,因此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通过内部观察,即内省来研究,而物理学的观察需通过外部的观察来研究。由于内省的主观性特点,为了消除主观内省带来的不利影响,他赞同冯特将实验法和内省法相结合的做法,继承了冯特的实验内省法。但除了给内省添加了更为严格的条条框框之外,在研究方法上构造心理學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而冯特及铁钦纳所使用的内省方法成为了机能主义者,行为主义者,格式塔学派和精神分析的众矢之的。在我们今天看来,作为心理这种具有主观性的事物,再来反对内省的使用自然显得可笑。陈永舒在研究内省的历史中将内省分为了古典内省、系统实验内省、反应式内省和及时的内省[4]。而历来遭到反对的自然是冯特及铁钦纳的古典内省。接下来我们就从构造主义的内省法中找出其受诟病的缘由。
首先构造主义的内省最受批评的就是其剥离了客观事物,比如向被试呈现一杯水,被试如果报告一杯水则犯了铁钦纳提出的“刺激错误”,而被试应该报告的是冷的、白的。在今天看来这种报告显得毫无意义,脱离了现实事物的意义性和整体性特征,但是在构造主义者看来,这才是心理的本身。因为他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内省的是心理上的感受,而不是引起该感受的客观事物,如果被试报告的是客观事物而非主观感受时就犯了“刺激错误”。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构造主义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中寻找答案,冯特和铁钦纳强调心理的主观性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割断了心理和产生心理的客观事物二者之间的联系,只有人的主观映像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而客观事物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而非心理学的。在构造主义这里,客观事物和主观映像构成了二者对立。自然这种背离了现实生活,脱离实际意义的内省为后来者所批评,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其次是铁钦纳的实验内省中渗透着元素分析的倾向。因为构造主义内省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确定心理的元素,这就要求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对主观的感受做元素的性的提取。这也就是内省必须经过训练才能掌握的原因,这种元素性的提取过程对被试而言不仅失去了事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而且失去了整体性的特征。然而经由元素提取出的繁多元素在铁钦纳这里并未经受更多的综合,最后使人的心理变得更为复杂,难以琢磨。
再次在冯特将实验的方法和内省法结合起来使用时,他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实验改变内省的主观性,使得内省更为客观无偏,以研究主观经验的共同規律,这种研究共同规律的内省也因此而剥离了个体差异,使心理学成为一门无个体差别的基础科学。因此内省的被试必须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能够脱离客观事物现实价值,能够从主观映像中提取若干元素的被试,相反未经训练的被试在内省时就会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特点。然而这种个体差异却正是机能主义者所感兴趣的。
最后冯特虽然主张使用实验内省法,但是冯特晚年却对内省提出了反对和批评,尤其是他的民族心理学思想中明确的表示实验内省法仅能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对高级心理过程时显得无能为力。他并不将内省法视为唯一的研究方法,相反在其民族心理学中还提到了其他的方法。然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在心理学的方法上却显得过于保守,并没有完全的汲取冯特心理学方法论的全部,只是对实验内省法进行了极端改造。这种单一的方法在面对广阔的社会生活时显得苍白无力,使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日益缩小。相反机能主义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就显得大度开放,不仅使用内省的方法,其他诸如测验法,统计法,实验法都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三、关于心理学学科性质的界定
铁钦纳继承了冯特关于心理学内容和任务的观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并且弄清这些元素是如何结合的。这就认定了心理学只研究意识元素这个范围,这种面对广阔社会生活现实的范围划定无疑于作茧自缚。在构造主义这里,心理学研究拒绝了个别差异,否认了个体差异的现实意义,只研究心理元素的共同规律,然而这种个体差异却恰恰是机能主义所关注的,因为这种个体差异对于个体适应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构造主义拒绝了研究意识对于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否认了主观映像对客观现实的作用,无止境的对意识进行元素分析堵塞了构造主义从实验室走向社会生活的路子,这样以来始终囿于实验室的圈子,而遗失了社会生活的广大舞台,这个舞台也成为机能主义活跃繁荣的场所。构造主义的心理学始终定位于基础性的科学,这种定位和其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无关系,这也使得构造主义不可避免的刻上了狭隘性,而且在当时的美国实用主义精神中,这种纯粹的科学很难得到认同和推广,而机能主义的应用倾向正迎合了大众对心理学的需求。
构造主义心理学将众多的研究对象排除在了心理学研究的大门之外,自己坚守的阵地也越来越小,前进的道路越来越窄,最终随着铁钦纳的逝世而走完了其在心理学史上的路程。在看待构造主义时我们应该看到至科学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心理学就始终把科学的客观性作为价值追求,试图成为如自然科学一样的客观性。虽然构造主义对心理学对象的认识和方法的使用上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一样体现出主观主义的倾向,然而其心理学的价值追求仍是客观主义的,其研究的范式属于科学的主观范式[5]。心理学建立时的科学客观追求是心理学家们一致认同的,构造主义的存在为机能主义者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批评靶子,二者在争论过程中使机能主义蕴含了科学客观范式的一些因子,心理学的发展也从创立初期的纷争时期走向了初步的融合,即将迎来行为主义的科学客观范式。可以说这场争论是心理学的发展必须跨越的阻碍,而构造主义正是这样一种不可或缺的反面存在。(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段碧花. 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争论之始末[J]. 西昌学院学报,2012年3月.
[2]王启康. 心理生活中动作与内容的统一[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1994年第5期.
[3]舒尔茨. 现代心理学史[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111-112.
[4]陈舒永. 和内省有关的几个问题[J]. 心理学报,1988年第2期.
[5]冯永辉. 超越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心理学主观范式与客观范式的历史反思.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