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光维(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安徽 马鞍山 243031)
邢彩霞(芜湖市皖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张文媛(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安徽 马鞍山 243031)
杨作勤(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心肌梗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严重类型[1]。我院从2012年2月以来针对AMI患者建立急诊科—CCU的绿色通道,成立医护一体化的急救小组,应用链式流程护理模式,规范各项急救流程,大大缩短了AMI患者就诊—入病室时间,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行有效的静脉溶栓或急诊PCI治疗。
1.1.1 对照组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急诊中心按传统模式救治的符合AMI诊断标准的患者24例,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45~82岁。
1.1.2 观察组 2012年2月我院成立CCU病房,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急诊收入符合AMI诊断标准的患者17例,均在急诊中心开通绿色通道,由急救小组按链式流程护理模式救治。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38~84岁。
1.2.1 传统模式 患者由120送入直接进入抢救室,护士通知医生,医生了解病情后,下达医嘱,行心电图检查后,发现为AMI,护士再遵医嘱逐项执行治疗,实施抢救。由家属陪同或自行就诊者进入诊室由医生诊断,入心电图室行心电图检查后,发现为AMI,通知抢救厅医护人员,将患者推入抢救室,护士遵医嘱执行治疗,实施抢救。
1.2.2 绿色通道与链式流程护理模式
1.2.2.1 开通绿色通道 我院急诊中心2012年2月建有急诊和绿色通道两个通道,由 “120”送入者,直接入绿色通道入口,抢救厅护士听见救护车声音立即推平车至绿色通道入口接诊,将患者迅速推至抢救室;由家属陪同或自行就诊的胸闷胸痛患者,自急诊通道进入,分诊护士发现是胸闷胸痛患者,立即用平车或轮椅送入抢救室。所有胸闷胸痛患者入室立即先给予心电图检查及生命体征的测量,不必等待医生医嘱再做心电图。心电图提示AMI者,急救小组立即介入,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即刻实施救治。同时通知心内科,在3~5min内,心内科医生进入抢救厅会诊,急救小组遵医嘱做溶栓或PCI前准备,由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陪同护送入病室或直接入导管介入室。所有患者均实行先抢救、后挂号,先住院、后办理缴费住院的绿色通道制度。
1.2.2.2 成立急救小组 小组成员由一名医生,两名护士组成,医生为抢救厅的专职医生,担任急救组长,两名护士中一名为主管护师,形成医护一体化的急救小组。聘请心内科专家对急救小组成员的理论知识如心电图知识、AMI的诊断及救治指南等进行培训,要求急救小组成员熟练掌握绿色通道的流程和链式流程护理模式,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人员间定位配合及各项急救技术衔接的强化训练。并在每次急救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小组成员对心电图、电生理基本知识、典型或不典型的AMI的诊断,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和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的形态等的分析能力。
1.2.2.3 执行链式流程护理模式 按初步判断生命体征-呼吸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的急救流程制订了心肌梗死链式流程救治图(如图1)。
图1 心肌梗死链式流程救治图
对两种模式救治下心电图执行时间及在急诊室急救总时间进行比较。
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种模式下心电图执行时间及在急诊室急救总时间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MI死亡的患者中约50%在发病后的1h内于院外猝死,死因主要是可救治的致命性的心律失常[2]。而对AMI的误诊及漏诊时有发生,有报道漏诊率可高达25%~30%[3]。因此,作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胸闷胸痛患者时,必须提高警惕,迅速并准确地完成对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一般胸痛病人和AMI病人,并且在早期对AMI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减少延误。
绿色通道是为抢救病人生命,用特殊管理手段和强力医疗措施所构成的非常医疗场所[4],是医院为危急重症病人提供的快速、高效服务系统,保证了抢救、诊断、治疗、护理过程的顺利开展。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建立使急诊科与心内科之间建起一条无缝隙的通道,实行优先抢救治疗、优先检查,后交费、后补办住院手续的急救绿色通道,保证病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治疗。医护一体化的急救小组与链式流程护理模式的建立,使护士的工作有条不紊,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时效性。在实际抢救工作中,护士的快速应对及抢救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与协调尤其重要[5]。需定期按标准练习急救技术,加强各项技术的衔接及人员定位配合的训练,并反复对各项急救技术进行分解练习及整体模拟训练、实地考核等,不断修正流程,使流程更加合理化、效率化。
AMI绿色通道与链式流程护理模式的应用,最大可能地减少了AMI患者在诊断、检查、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得到有效的静脉溶栓或急诊PCI治疗,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7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7.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87.
[3]程敏.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新析 [J].当代医学,2011,17(35):47-48.
[4]武秀昆.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建设及相关问题研究 [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5):366.
[5]翟光维.链式流程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 [J].临床护理杂志,2011(2):69-70.
[编辑] 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