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4-04-22 07:06:45彭向东黎敦朋
中国地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福州大学双导师制紫金

彭向东,刘 羽,黎敦朋

福州大学 紫金矿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实践教学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构建

彭向东,刘 羽,黎敦朋

福州大学 紫金矿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总目标与方案框架下,确立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培养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实施具体方案是“紫金模式”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功实施的基本必要条件。依托紫金矿业集团矿山的资源优势和学生“预就业”的模式,在第八学期将学生下派到已经签约的紫金矿业集团各矿山企业和其他签约企业单位参与企业生产与科研实践活动,采取“双导师制”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下派企业前,明确其校内指导教师,采取校内指导教师分区、分片负责制,长期关注几个相关矿山企业的基础地质背景、成矿规律与模型等科学课题,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到达企业后,由企业人力资源部指派部分高级技术人员为他们的固定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实践的现场指导,最终由“双导师”结合学生参与实践课题的性质和实践工作成果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设计方案与论文的核心框架。

企业实践; 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发达国家一直都在不断探索改革其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以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需求。目前,国际上工程师培养可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类为《华盛顿协议》模式,其核心培养架构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重点接受工科基础教育,毕业后由企业和社会提供各类工程师职业方面的培养与教育,并通过各类专业的考试,取得专业职业资格认证后方可成为工程师;另一类是欧洲模式,与前者不同的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通过完整的工程师专业基本训练,毕业时即可获得工程师学位文凭,同时亦拥有职业从业资格。不论哪种模式,工程师培养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大力支持,在政策的激励与社会责任感的双重背景下,企业会积极接受大学生实习,深入与院校融合,并参与工程师的实际培养。

纵观我国长期的工程型专业人才教育,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一直存在着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比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高效师资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与经验,而且国家缺乏能够激励企业参与工程师培养过程的健全体制与机制,企业普遍不愿接受大学生到其生产一线实习。又由于我国工程教育学生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使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没有成型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只能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工程教育之路。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是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联合创办,采用国外先进的理事会管理机制,创建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参与办学过程和检验办学成效”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紫金模式”[1]。该办学模式的核心宗旨与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有较高的融合度。2010年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顺利获批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实施专业,并已通过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的审查和中期验收。2012年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上杭教学基地又被遴选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紫金矿业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3+1”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本部完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1年在上杭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由企业“工程实践型”教师主讲的专业课程和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并直接参与企业正在实施的生产、科研项目与工程管理过程,企业参与学生培养主要是第六学期和第八学期。

一、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实施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1.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下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

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下,确立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培养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企业的生产实践,掌握和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系列普查与勘探阶段的设计编制的规范与技术要求,从而得到综合的基本训练,并通过对某一专项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从事地质矿产科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已经签约的学生提早介入今后工作区域的矿产勘查项目生产实践与科研的课题,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矿床类型、成矿规律与预测,极大地缩短了工作见习期,使之尽早成为企业的可用之才。

2.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培养方案的核心构架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紫金模式”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性环节。学科专业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针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地修订,特别是结合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探索出了一套特色鲜明的企业生产实践与毕业设计环节的培养模式。依托紫金矿业集团的矿山资源优势和学生“预就业”的模式,在第八学期将学生下派到已经签约的紫金矿业集团各大区域的矿山企业和其他签约企业单位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科研实践活动,没有签约的学生和报考研究生、公务员的学生将安排在校内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学院的其他联合培养基地从事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培养环节[2]。

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培养环节,采用“双导师制”[3]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到企业实习之前,就明确其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其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及文献综述等前期准备工作,采取校内指导教师分区、分片负责制,长期关注相关的几个矿山企业的基础地质背景、成矿规律与模型等科学课题,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到达企业后,由企业指派经紫金矿业学院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历与水平的高级技术人员为其固定企业导师,负责学生的企业实践现场指导,最终由“双导师”结合学生参与实践课题的性质与实践工作成果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设计方案与论文的核心框架。实施中关键是做好“双导师”的协调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加强生产实践过程中 “双导师”的沟通,防止实施过程的脱节和脱岗失职。

二、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实施方案的可行性与根本保障

紫金矿业学院是由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联合创建的新型矿业类专业学院,签订有长期的合作办学协议,采用一校两地的办学模式,随着上杭教学基地的落成与启用,使得“紫金模式”又实现了跨越性的一步。依托紫金集团下属子公司企业广布的优势和学生“预就业”机制,目前紫金集团下属不同地域的11个下属矿业公司均已列为本专业学生实施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的实习基地。此外,学院还与福建省国土资源局、三明宏国矿业公司、龙岩天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永安煤业公司、福州远嘉矿业公司亦签署有联合办学协议,其矿山均可作为学生培养不同阶段的实习基地,这些企业的广泛积极的参与和大力支持是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石,企业雄厚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是培养模式的灵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重在企业的参与,如何让众多企业踊跃参与工程型人才培养这项伟大的事业上来,关键在于教育部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提早制订企业实质性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相应奖励、激励政策,如:实施减税政策、国家级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等。

截至目前,紫金矿业集团共有40余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经福州大学和紫金矿业学院遴选考评,获得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资格,75%以上的工程实践型教师为高级职称,其中10名工程实践型教师还承担上杭基地第六学期的部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学任务,其余工程实践型教师主要负责企业实践的指导工作。

从我院2011~2014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的选题、本部指导教师与企业导师的配置以及学生依托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所公开发表的论文情况综合来看,学生企业实践依托企业多,选题广泛,企业教师参与度大,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预期培养目标,足以显现该企业培养模式的优越性和值得推广性(表1)。

表1 福州大学2012届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校企联合“双导师”情况简表

续表1

三、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情况与效果评价

通过校企“双导师”的共同努力,四届(203名)毕业生按照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赞誉,几届参与学生答辩的企业专家公认,部分学生的培养水平已经超出了本科的培养目标。通过一系列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企业均反馈我院的毕业生整体实践能力较强,技术方法掌握扎实,学生进入角色快,实习培训期被大大短缩,学生好用,在紫金矿业集团举办的年度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竞赛中,我院毕业生2次获得冠军。

目前,2011届毕业生赖晓丹、林元鑫等同学已经成为紫金矿业集团的业务骨干,林元鑫现被派往哈萨克斯坦紫金矿业集团的矿山从事地质勘查工作。此外,2011~2013三届学生,依托企业实践与毕业论文(设计),共发表科研、教研论文7篇[4-10],参与发表论文本科毕业生人数达15人。

[1] 刘羽,王少怀,黄培明.地质专业创新型人才“紫金模式”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3):46-48.

[2] 刘羽,王少怀,彭向东,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训练实行“产学研”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1,(3):74-77.

[3] 王少怀,刘 羽,黄培明,等.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造“工程实践型教师型”教学团队[J].中国地质教育,2010,(4):63-65.

[4] 熊欣, 王翠芝, 王林刚,等.福州闽侯长安闪长岩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与勘探,2011,47(6):1035-1043.

[5] 林元鑫.浅谈紫金山铜矿区蓝辉铜矿及其他铜硫化物特征[J].地质找矿论丛,2012, 27(1):66-70.

[6] 张顺强,熊欣,刘文元,等.福建尤溪肖坂金矿的金矿物特征研究[J].福建地质,2012,(1):21-26.

[7] 魏烜昌,饶万祥,蓝文强,等.上杭县矿业危机调查及转型发展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3): 18-22.

[8] 林书平,李振杰,王翠芝,等.紫金山矿田二庙沟铜多金属矿点隐爆角砾岩活动中心的厘定及意义[J].矿物学报,2011,(s): 57.

[9] 王末, 邱炎秀,孙洪涛,等. 福建丁家山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及其对晶体结构影响的研究[J].福建地质,2012, 31(4):289-296.

[10] 章广,李晓敏.“紫金模式”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基本能力强化与拓展训练的实践及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12,(4):73-76.

Title:Construction of Double Tutorial Pattern by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during Enterprise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Design for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Major

Author(s):PENG Xiang-dong, LIU Yu, LI Dun-peng

enterprise practice; graduation design; double tutorial pattern; cultivation mode

G640

A

1006-9372(2014)03-0066-03

2014-04-20;

2014-05-20。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036991);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试验区项目(0360-036878);福州大学教研教改项目(0360-036943,0360-036057)。

彭向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史学以及地质专业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福州大学双导师制紫金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矿产勘查(2020年1期)2020-12-28 00:21:12
2018年紫金矿业按权益保有资源储量
矿产勘查(2020年2期)2020-01-04 20:17:44
福州大学喜迎建校60周年
紫金之王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36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大学教育(2016年8期)2016-09-30 00:14:56
紫金传媒智库
基于本科双导师制的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