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类”运动技能习得的心理学机制与教学原理探析

2014-04-22 01:46陈少青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原型动作技能

陈少青

(首都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048)

“顿悟类”运动技能习得的心理学机制与教学原理探析

陈少青

(首都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048)

为探讨“顿悟类”运动技能的习得机制与教学原理,提高教学效率,利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表明:“顿悟类”运动技能的形成带有典型的突发性、直指性和持续性;“顿悟”出现在运动技能形成联结阶段的后半期;促使顿悟出现的是主体认知的转变与利用关键性启发信息进行原型激活。据此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促使顿悟是习得技能的关键;重视学生本体认知和教师教法的转变;增加原型启发的广度和精确度。

顿悟类运动技能;习得技能;心理学机制;教学原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掌握运动技能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它体育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1]。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从小学到大学,从公共体育课到专业体育课,都离不开运动技能的学习。提高运动技能教学效率,探究其教学原理和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的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基本教学步骤是“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再练习”,整体遵循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采用的教法主要有讲解示范、练习纠错等,这些步骤和方法遵循了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对大部分教学内容带有普适性的指导意义。由此,田径、体操、武术、球类、游泳等项目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上述过程和方法,对于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心理学机制的细微差异,尤其是对于那些习得过程中带有典型突变式的“顿悟类”运动技能的形成原理关注较少。本文拟初步探讨该类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学机制和相应的教学原理,从而加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1 顿悟类运动技能概述

1.1 对运动技能的界定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是在后天获得性基础上建立的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的运动条件反射”。这是近代生理学基于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对运动技能作出的定义。此后这一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克伦巴赫认为“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相当精确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识的注意的一种操作”[2]。动作技能(action skill)是达到专门目的动作或任务,动作表现质量的指示(An action or tusk that has a specific goal to achieve; an indicator of quality of performance)[3]。运动技能(motor skill)指有特定操作目标,涉及自主身体或肢体运动的技能[4]。由英文原意可知,在非特指的情况下,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可以理解为同一概念,重要特征都是为了实现技能的专门操作目标,带有典型的肢体动作,并需要人们对技能进行练习或学习。

1.2 顿悟类运动技能内涵与特征

顿悟(insight)是人们在解决某些特定类型的问题时所产生的特殊心理现象[5]。顿悟学习理论又叫直觉性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重要理论,由心理学家柯勒于1917年提出来,他证明问题解决过程可以以“突变”,而不是“渐变”的方式发生。顿悟学习理论在解决问题时含有3个特征:“突发性”(suddenness),指顿悟式的问题解决往往在极短的一瞬间突然实现;“直指性”(directness),指人们在解决顿悟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明显的障碍;“(行为操作的) 持续性”(continuousness of performance),指顿悟一旦获得,这个障碍被打破,顿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它很像一种 “一学即会”的学习过程[6]。

顿悟类运动技能是指那些技能水平增长带有典型跳跃性,运动记忆保持长久,难度相对较大的技术动作。这类技能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突发性、直指性和持续性。从运动技能现有的分类体系来看,并没有分类方式将其单独罗列出来,董文梅[7]在以会能度为依据对运动技能分类时,所讨论的会能度数值较高的技能与本文具有相同的指向,从这个角度讲,本文所及的顿悟类运动技能实为习得过程中顿悟特征较为明显的一类运动技能,如游泳、骑自行车、体操项目中的鱼跃前滚翻、骑撑前回环,乒乓球的正手攻球和弧圈球,田径中的跨栏跑、背越式跳高等。

以乒乓球的弧圈球技能习得为例,早期练习过程中,始终难以体会拍面与球的摩擦,击球时声音较大,拉出的球旋转不够、弧线较小,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偶有一次体会了球拍“吃球”的感觉,击出的球高速旋转,有明显的弧线,加以强化使动作走向自动化,随之,侧拉弧圈球、前冲弧圈球、高吊弧圈球的学习进程加快许多。这类技能记忆的保持有明显的持续性,练习间歇1 a或更长时间,下次再进行同样的操作,稍加熟悉,动作恢复。游泳和骑自行车的顿悟特征尤为明显。

1.3 顿悟类运动技能范畴

结合金泰尔(Gentile,2000)关于运动技能的二维分类法(两个维度分别是操作的环境背景特征和表征技能的动作功能)[8],以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性特征和运动记忆的保持为依据,将运动技能分为顿悟类、渐进类和综合类,构建如下表所示的分类体系(表1)。

表1 运动技能分类体系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大类中的顿悟类运动技能,包括持械部分和徒手部分。这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探寻顿悟类运动技能共同的认知特点、形成规律,指向性地分析相应的教学原理和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服务。

2 顿悟类运动技能的形成机制

2.1 心理学领域的顿悟认知机制研究综述

关于顿悟现象的心理学机制问题,代表性的观点有3种,以Simon和KaPlan为代表的表征转变(representation change)理论,以Ormerod和Chronicle为代表的进程监控(progressmonitoring)理论[9],以及我国学者张庆林的原型激活理论[10]。

表征转换理论认为顿悟与问题表征及问题空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问题解决者起初对问题形成了错误的表征,如果长时间找不到办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就应该寻找新的表征方式,在元水平空间中搜索一个恰当的表征,使问题得以解决。进程监控理论用“手段—目的”分析法来阐释顿悟的内在认知机制,他们认为影响顿悟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2 个:Constraints(各种抑制因素和思维定势)和Dynamic(个体试图寻找其它解决方法的驱动力)。个体会依据将要达到的目标状态确立1 个标准去监控和调整每一个局部行为的有效性,内在的动力促使人们不断寻找其它问题的解决路径[9]。原型激活理论认为[10],顿悟过程是一个原型启发的过程。在解决顿悟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在大脑中激活恰当的原型及其所包含的“关键性启发信息”,顿悟就能够发生。

2.2 运动技能的顿悟机制分析

就顿悟类运动技能形成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规律而言,原型激活理论更具有解释力,“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已有的知识经验里包含了若干其它的知识(干扰事件),往往不能很顺利地找到原型,其它知识常常会影响原型的提取。因此,是否能够正确提取相关的原型事件,并从中获取重要的启发信息,是人们解决创造性问题的关键”[11]。但在体育学习中,由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同时伴随着认知程度的加深和“感—知觉”的不断调整,顿悟的心理学机制就更为复杂。

按照费茨(Fitts)和麦克尔.包斯纳(Michael Posner)提出的关于运动技能学习的经典阶段模型:认知阶段—联接阶段—自动化阶段,顿悟阶段应发生在联接阶段的后半期,此时人们已经能够把某些环境线索与完成运动技能目标所需要的活动联系起来,认知活动特征发生较大改变,不再是简单的重复与模仿,而是主动分析动作的关键信息,随着动作操作的错误越来越少,终于,偶有一次的成功出现了,练习者感到身心愉悦,空间感、本体感觉、运动时机的把握与肢体动作高度协调。之后,人们开始试图追溯这种运动记忆,在脑海中重现动作特征,以使下一次的练习与成功时的体验高度相似,为了这种“快乐体验”的重现,练习者甚至会停止练习,以表象训练的形式在脑海中搜索相关信息,此时,关键性启发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将运动技能学习阶段和顿悟时机结合起来直观呈现(图1)。

图1 运动技能练习时间与水平变化的关系

顿悟现象产生时大脑认知机制经历怎样变化?心理学家以脑成像技术研究发现大脑的前扣带回、左腹外侧前额叶以及海马等脑区参与了顿悟问题解决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早期的知觉过程对问题解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然而这只是对知识问题顿悟的解释,对运动技能而言,吕慧青老师在“‘顿悟’研究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探索”中指出,体育学习中的“顿悟”要远比其它领域中的“顿悟”现象更为复杂。在今后的研究中,探索体育学习的原型启发结构模式可能是一个方向。同时,体育学习中的表象、程序与运动控制的偶联机制也可能是体育学习中“顿悟”的关键所在。

3 顿悟类运动技能教学原理分析

3.1 促使顿悟是习得技能的关键环节

在体育教学中,并非所有运动技能的学习都会出现顿悟阶段,只有动作复杂,技能增长带有飞跃性,运动记忆保持长久的运动技能才会出现顿悟,对于这类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应朝向促使学生尽快出现顿悟,之后是动作的进一步规范、精细和自动化。

一旦学生顿悟,会强烈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较强的自信心,真正领悟到超越自我的惊喜,同时也认识到体育技能的复杂性和规范性,会自觉主动地参与练习,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对于顿悟类运动技能的教学,教师应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或者创设各种情景促使学生顿悟时刻尽早到来。

3.2 重视学生本体认知和教师教法的转变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把握‘分野时刻’,因为‘分野时刻’是提高练习难度和要求、转换练习方法和开始新的学习的依据”[13]。李杰凯老师所谓的“分野时刻”,和本研究的顿悟阶段有部分相同的指向,学生在此阶段如何进行朝向目标的主动性变异?简单、机械的大量重复练习也会出现顿悟,但时间较长,如果主动分析动作结构和要领,探究运动技能的特征,认真体会成功时的协调、平衡、节奏、本体感受等,建立自我反馈系统,从练习初级阶段教师的指导到顿悟阶段学生的自我分析、指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主体性认知程度加深,自主能力加强,运动技能水平会突飞猛进。

运动技能的习得进程和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为使学生顿悟,启发式教学法、领会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表象训练法、讨论式教学法等需要观察、思考、探索、记忆重现能力的教法应优先选择,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利用必要的教学工具,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学生的动作过程,慢放分析存在的问题,会显著提高顿悟的发生。

3.3 增加原型启发的广度和精确度

表象训练有助于顿悟的发生,而表象的过程是运用适宜的本体感觉对经验进行重现或再造过程,学生最初的表象原型通常是教师的示范动作,示范的规范性将影响学生以后的动作质量,甚至是练习的积极性、信心、情绪和心境状态,结合教师的示范,学生会对自己的动作进行回顾、修正,并逐渐规范。但即使教师的示范非常完美,学生仍有可能将启发原型建立在以往的影像资料上、教材图片上、同学同伴上等,增加原型启发的广度能有效提高学生顿悟的可能性,教学工具多样化、教学设计情景化,学生依赖的启发原型越规范、越生动形象,技能练习的精确度便会越高。

在顿悟阶段,教师的讲解不易求全、求深,而是求精、求准,“关键性启发信息”使学生的练习事半功倍,教师精讲,学生精炼,通过适时点拨、提示、引导,不失时机的精确评价,演示学生的错误动作,给学生以形象反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4 结 语

顿悟类运动技能习得过程中带有典型的突发性、直指性和持续性,这些特征是和渐进类运动技能相对应的,只有部分运动技能的习得才会出现顿悟。顿悟通常出现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联结阶段后半期,通过大量重复练习可以出现顿悟,但会影响教学效率,为使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教师应明确促使顿悟是习得技能的关键环节,重视学生本体认知的转变,在传统教法的基础上,增加启发式教学法、领会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表象训练法等需要主体观察、思考的教法,并尽可能增加原型启发的广度和精确度。

本文是结合心理学领域的已有成果和顿悟类技能习得的外部特征展开的,教学原理是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的,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或为结合脑成像技术的实证研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修订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2] Joseph S R,Sally M R. 华华,戴 耘, 包 容译.The school wide enrichment model:A How to guide for education excellence[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 - 59.

[3] Magill,R.A.Motor learning:Concepts and Application[M]. New York,NY:McGraw-Hill,2001:126 - 149.

[4] (美)玛吉尔著,张忠秋等译.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5.

[5] Jones G.Testing two cognitive theories of insight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2003,29(5):1017 - 1027.

[6] 夏铮. 顿悟学习理论与高职英语学习策略探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85.

[7] 李杰凯等. 广义进化视角下的运动技能教学原理与建立运动项目分群教学论的构想[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2):72.

[8] (美)玛吉尔著,张忠秋等译.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6.

[9] 邱江. 顿悟问题解决中原型激活的认知神经机制[D]. 重庆:西南大学,2007,10 - 14.

[10] 张庆林,肖崇好. 顿悟与问题表征的转变[J]. 心理学报,1996,28(1):30 - 37.

[11] 张庆林,邱江. 顿悟与源事件启发信息的激活[J]. 心理科学,2005,28(1):6 - 9.

[12] 罗俊龙. 创造发明中顿悟的原型启发脑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4):504 - 513.

[13] 李杰凯. 广义进化视角下的运动技能教学原理与建立运动项目分群教学论的构想[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2):72.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Psychology Mechanism and Instructional Theory about Epiphanic Acquisition of Sports Skills

CHEN Shao-q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To discuss psychology mechanisms and instructional theory about epiphanic acquisition of sports skill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rough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case analysis. The formation of epiphanic acquisition of sports skills embodies typical feature of suddenness, directness and continuousness. Epiphany occurs in the latter half stage of sports skill acquisition. Transformation of subjective cognition and prototype activation by key heuristic informatio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epiphany. Corresponding instructional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ly. The key of skill acquisition is epiphany.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 subjective cognition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al method should be emphasized. Breadth and accuracy of prototype activation should be increased.

epiphanic sports skills;skill acquisition;psychology mechanism;instructional theory

G807.0

A

1004 - 7662(2014)02 - 0063 - 04

2014 - 01 - 07

首都师范大学校级课题“普通高校公体课教学中顿悟类运动技能教法研究”研究成果。

陈少青,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原型动作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包裹的一切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劳动技能up up!
动作描写要具体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拼技能,享丰收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画唇技能轻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