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山大学公共体育课为例

2014-04-22 09:17陈卓源曾宪波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山大学学年排球

陈卓源,曾宪波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广州 广东 510275)

基于问题导向的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山大学公共体育课为例

陈卓源,曾宪波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广州 广东 51027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公共体育课存在师生比严重失调,体育场馆数量和设施增长缓慢,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直接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不及格率逐年上升。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山大学排球课程教学改革为例,着重探讨了 “二二一”体育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思路、实施经验和做法,以期对其他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公共体育教学;教学改革;中山大学

公共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均强调深化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并进一步明确体育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给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原则性的发展方向。故如何具体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今后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持续发展,已日臻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思路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仍不够深刻。当前在此方面已有一些探索,王益权(2000)认为[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杨杰夫(2011)认为[2]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方式、体育教学设备等方面进行改进;朱慧芳等(2011)[4]探讨了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及改革途径。总体来说,上述学者认识到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力度不断加大,在校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但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和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却增长缓慢,教师学生比严重不匹配,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等问题显露,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率逐年上升。针对此现状,本研究立足中山大学公共体育课自身实际,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改革,系统地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体育课程,并以本科生排球课为试点,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培养青年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这对国内其他高校推进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体育科学》、《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学校体育》等中文期 刊 和《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等英文期刊,辅以网络和档案室等多种查阅途径,为深入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指引,并有助于构建严谨的分析框架。

1.2.2 访谈法 通过QQ、Email、电话等通讯方式跟踪研究,以无结构访谈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学生对当前排球课程的兴趣点、自身的需求以及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另外,在改革酝酿阶段,对承担排球课程的体育教师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就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形式、方法、困难、可能的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访谈,为我校排球课程改革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和建议。

1.2.3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分析,对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本科生排球课程的教学成果的变化进行探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学改革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中山大学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2008-2009学年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约为7 014人,而该数值在2010-2011学年翻了1番,突增至15 515人。面对剧增的学生人数,公共体育教师人数和体育场馆数量却增长缓慢,师生比严重失调,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显露,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不及格率逐年上升。中山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统计结果显示:2008-2009学年学生的优秀率为9.8%,2010-2011学年优秀率上升为13.6%,增长约139%,虽然学生体质健康的优秀率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学生的不及格率的增幅更加迅猛。2008-2009年中大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率仅为6.70%,约有470名学生不及格,而在2009-2010学年该指标急剧上升到10.43%,2010-2011学年再次攀升至12.2%,接近2008-2009学年的2倍,此时不及格的学生数量高达1 894名。因此,面对解决不及格率逐年攀升的问题,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以中山大学排球选项课为例,排球选项课的考核主要包括6×6 m移动、扣球、传球等项目,其中前两项的考核方式为个人,后一项的考核方式为双人。据统计,2008-2011年间全校该课程的优秀率保持在9%左右,不及格率在8.5%左右。笔者执教班级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与全校平均水平一致,故以笔者2008-2011年间每年执教的12个班级、504个学生为研究对象、6×6 m移动和扣球两项考核成绩进行进一步的纵向比较研究显示:学生在6×6 m移动项目的考核成绩优秀率呈缓慢上升态势,由2008-2009学年的8.6%逐渐上升为2010-2011学年的9.5%,而不及格率均在7.0%以上,即约35名学生需要补考;扣球项目的优秀率同样保持增长状态,但不及格率要高于6×6 m移动项目,且保持缓慢增长态势,由2008-2009学年的8.38%上升为2010-2011学年的8.6%,约44名学生需要补考,相当于1个班级学生的数量。

2.2 中山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思路及实施策略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但就各运动项目分类及课程模式的构建方面尚未提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原则性地提出“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但具体如何落实需要各高校自己把握,这给予了各校在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更多的自主创新空间。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针对前文提及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二二一”的实施策略(图1),即构筑“两个体系”、打造“两个平台”、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图1 “二二一”的实施策略

2.2.1 构筑“两个体系”

1)构筑新的课程结构体系

当前,关于大学体育教育发展方向的“精英体育”和“大众体育”的争论一直在持续。综合比较国内各高校体育发展的态势,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结合自身的特点,确立了以体育课程教学为基础、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基本目标、以俱乐部工作为辅助途径、以竞技体育为亮点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在此指引下,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将排球课作为本科生课程改革的试点,基于对学生的调查、访谈,充分了解他们对排球课程的兴趣、需求,以此为依据主动修订教学大纲,将课外体育、校外体育、竞技训练纳入排球课程教学框架,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跟踪访谈,对教学模式改革方案进行动态微调,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

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注重“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设置了多层次的课程结构:“排球必修课体育教学”— “排球公选课体育教学”— “排球俱乐部活动”— “校排球队训练”,以适合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

此外,还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创新。针对学生的爱好和技能水平,在排球课程设置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水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成立排球俱乐部,通过组织比赛,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在排球俱乐部中选拔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组建校排球运动队,参加校际比赛。

2)构筑多维度学生评价体系

面对在校学生数量多、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将“以学生为本”和尊重学生爱好为教学宗旨,建立了多维度的学生评价体系,并制定多维度的学生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图2),以充分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培养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以往只注重课堂学习有所不同,本次改革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将“学生课外自主体育活动与实践”纳入考核评价内容,并占到课程考核成绩的20%,实现了“课内外一体化”。另外,在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上,更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如运动专项、理论知识、身体素质考核等),并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外技术排球训练、课余排球辅导相结合,从学习技能、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技术”为评分标准的的现象。

图2 体育成绩考核标准

2.2.2 打造“两个平台”

1)打造人性化的全校网上选课平台

在课程设置时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课程选择中,根据“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的教学观,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选课的空间。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倡导人文主义教育观,通过QQ、MSN、Email等网络方式,积极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在发掘学生潜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以排球课程设置为例,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基于Web技术,依托校园网,自主开发建立网上选课系统,确保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若干个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以及选修项目;学生也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参与观看校排球俱乐部和校排球队的一些训练、比赛活动。

2)为大学生打造展现自我的平台

秉承人文主义教育观的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既能认识到体育课程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又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与成就感。据此,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在校排球俱乐部的章程设置上提出以下要求: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规模的排球比赛;每年在校庆期间组织1次校庆排球比赛;每个学期都要安排固定的小规模比赛。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比赛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热情。

2.2.3 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建设1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为此,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排球课程教学结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校运动队训练的不同需要,对师资进行优化配置。在排球课堂教学中,安排教学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教师任教;俱乐部指导工作则安排责任心强的年轻教师负责;对于排球队的日常训练工作,聘任有丰富专项经验和较高运动技能水平的青年教师负责。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还专门聘请了3名教授和多名副教授组成专家小组,对相关授课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并定期派出任课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交流和学习,不断“充电”,确保排球项目教学处于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沿。

为避免教师授课内容差异过大的现象,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组织骨干教师集体撰写了《大学体育健康理论与实践》框架教材,将过去由任课教师分散讲授的理论课集中收集后编辑成书,统一由资深教师授课,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完整的掌握大学体育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体会体育锻炼活动在促进自我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3 中山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经验与成效

2.3.1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立足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满足了不同基础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随之得到显著提升。2008-2013学年中山大学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结果(图3)表明,在优秀率指标方面,2008-2009学年该指标仅为9.8%,即约有688名学生达到优秀,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2011-2012学年学生的优秀率攀升至15.82%,2012-2013学年的优秀率增至16.72%,约有3780名学生达到优秀水准,是2008-2009学年学生数量的5.5倍;而不及格率在2012-2013学年仅为6.6%,甚至低于2008-2009学年的6.7%。

多维度的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绝大多数同学慢慢开始热衷于走出教室,走向健身锻炼场所,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也逐步延长。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考核标准的改变成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的最主要原因,这也有助于促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新体育观念。

人性化的全校网上选课平台和给大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舒适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在促进自我身心发展过程的重要性,享受到了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学生排球运动专项的课程成绩在教学改革前后,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分析2008-2013学年排球选项课学生期中和期末考试考核成绩发现:2011年教学改革后,学生期末考试的考核成绩优秀率和良好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不及格率显著下降。在学期末课程教学意见反馈的抽样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同学赞成和认同排球课程结构的改革,认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

图3 中山大学教学改革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表(2008-2013学年)

作为学生课外自主体育活动与实践平台的排球俱乐部日益蓬勃发展,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1个学习和掌握排球运动基本技能和技术交流的平台,也教会了学生用科学方法锻炼身体。排球以往是专业运动员掌握的“精英体育”项目,现在经过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大力宣传,已发展成为普通学生也能掌握的一项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以往的排球场地多被其他球类活动所占据,现在东校区、南校区、北校区、珠海校区经常出现需要排队轮候打排球的现象。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既培养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又满足了社会与个体发展的双重需要。

2.3.2 教师科研成效显著 在课程论证组专家的指导下,经过持续的改革摸索,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初步形成了1支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排球教学和科研师资队伍,形成了“以老带新”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教学效果和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课程建设负责人出版了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系列教材《排球》,成为全国许多院校体育专业的必读教材,并主持了多项省级、市级和校级重点科研课题;相关授课教师也在体育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论排球运动员的排球意识及培养途径》、《我国体院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分析》等论文,就排球教学改革中遇到的普适性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地探索。

2.3.3 重塑校园排球文化,排球竞技成果丰硕 排球历来是中山大学的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各种大型国际、国内排球赛事落户中山大学,更使中山大学排球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不论是在校园的宣传栏、体育馆的排球场地,还是校园网页的新闻中,都随处可见排球文化传播的“身影”,校园排球文化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排球活动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可以说,排球运动也成为中山大学在全国兄弟院校中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片”。

此外,排球课程教学改革效果也多次受到省、市等体育部门的高度肯定。中山大学组建的排球队在省大学生运动会上多次取得男子和女子的甲组、乙组的冠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乙组亚军以及世界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第3名的优异成绩。另外,中山大学排球队多名队员入选省男子排球队,并代表省排球队获得2009年度全国安踏杯排队联赛甲B组第1名,2011年度全国甲A联赛第8名的佳绩,这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排球队的知名度,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山大学体育教育系探索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3 结 论

1)中山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所构筑的“排球必修课体育教学”— “排球公选课体育教学”— “排球俱乐部活动”— “校排球队训练” 的多层次课程结构有助于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也满足了不同基础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在课程设置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满足不同基础和类型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以学生为本”和尊重学生爱好为教学宗旨,建立了多维度的学生评价体系,并制定多维度的学生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充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人性化的全校网上选课平台和为大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使得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1] 王益权.素质教育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3):32-33.

[2] 杨杰夫.对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5):59-60.

[3] 郝晓蕊.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2):98-100.

[4] 朱慧芳,蔡皿.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0):92-95.

[5] 郝光安.人文教育观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3):76-80.

[6] 钱钧,史兵.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体育学刊,2010,17 (1):45-49.

Research on Problem Oriented Reform of Chinese University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Taking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Sun Yat-s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EN Zhuo-yuan, ZENG Xian-b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Education,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Guangdong China)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inter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thesis researches on Chinese university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sults: problems in Chines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like serious imbalance between student and teacher ratio, slow growth of number of stadium and sport facility, diff i culty in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low enthusiasm of stud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re all direct reasons leading to failing rate increase in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test. On this basis, this thesis tak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leyball cours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mainly discusses model formulation thought,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221”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hope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other universitie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Sun Yat-sen University

G807.01

A

1004-7662(2014 )05-0035-05

2014-05-02

陈卓源,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中山大学学年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第二届星火学年
The Progress of Self—Redemption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中山大学
现在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