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龙
摘 要 2010年7月22日至25日,丹江流域出现连续强降水过程,支流武关河、银花河流域等处遭遇特大暴雨,致使荆紫关水文站出现了1951年建站以来最大洪水。文章分析了这次暴雨洪水的成因与特性,有利于进一步掌握该流域暴雨洪水形成和变化规律,为丹江防汛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暴雨;洪水;分析
中图分类号:P3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4-0156-01
1 概述
丹江是长江中游汉水的一条重要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丹江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山脉凤凰山南麓,自西向东流经陕西省的商州、丹凤、商南县后进入河南省淅川县,后汇入丹江口水库。丹江干流全长287 km。流域面积16812 km2。丹江在陕西省境内植被较好,因河流切割,地貌起伏变化很大,山大沟深。
丹江流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而敞开,有利于东南暖湿气流向该区域内浸入,夏季炎热局地暴雨较多,秋季阴雨连绵。流域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年降水量随地形高度增加而递增,因而中上游山地为多雨区,且暴雨较多,河谷及附近川道为少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3 mm,最大年降水量为1072 mm。年内降水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丹江水系洪水是由暴雨产生,具有陡涨陡落、洪峰高、历时短的特点,对下游及汉江防洪安全影响较大。
荆紫关水文站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属国家基本水文站,是丹江口水库的入库控制站,担负着防汛测报和经常性收集水文资料的任务。2010年7月22日至25日,丹江流域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持续性降雨过程,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在70 mm~200 mm之间,暴雨中心武关降水量达295 mm。加之7月中旬流域内已有较大连续降水,致使荆紫关水文站7月24日出现洪峰流量8790 m3/s,为该站1951年设立以来的实测最大洪水。
2 暴雨分析
2.1 暴雨成因
7月22日至25日,受西太平洋副高压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造成了此次强降雨。
2.2 暴雨过程与降水量
受上述天气系统影响,丹江流域降雨过程自7月22日14时开始,至7月25日20点结束,整个降雨过程历时78小时。降水量最大为武关站的295 mm,其他各站雨量均在60 mm~290 mm之间。
2.3 降雨时空分布
此次降雨过程,强降雨带位于武关—花园村一线,流域中部武关河、银花河汇水区域降水量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其中武关站降水量295 mm,路沟、铁峪铺、花园村等站降水量都在200 mm以上。丹凤站以上降水量相对较小,除金陵寺降水量173 mm外,其他各雨量站点降水量大多在60 mm~120 mm之间。
从时程上看,7月22日14时后,流域内各站普降中到大雨,降水量大多在10 mm~40 mm之间,上游降水量普遍大于中下游。23日8~20点,各站持续小到中雨。集中降雨时段出现在23日20点后,上游的麻街、金陵寺、两岭等站先出现强降雨。24日2~8点,是全流域降雨最集中时段,中部支流武关河、银花河汇水区域此时段降雨强度最大,其中武关站24日2~3时1小时雨量达65.4 mm,6小时降水量达147.4 mm。此后降雨中心有向下游推进趋势,过凤楼站24日8~14时点后出现较强降雨。
2.4 降雨特点
1)雨量大,降雨覆盖整个流域,部分站点次降水量在200 mm以上,且7月中旬流域内降雨充分,土壤含水量较大。
2)降雨强度大,多站6小时降水量超过100 mm,极易诱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此次降雨,从各站降雨过程时空分布上看,强降雨中心有自上游向下游移动的趋势,与洪水走向基本一致。
3 洪水分析
受持续降雨影响,丹江支流银花河竹林关站、武关河武关站相继出现特大洪水,竹林关站最大洪峰流量1550 m3/s,武关站最大洪峰流量2020 m3/s。荆紫关站最高水位217.39 m,洪峰流量8790 m3/s。
3.1 洪水过程
7月22~25日的连续降雨,致使流域内各站水位22日20时后普遍开始上涨。特别是23日20时至24日8时武关河、银花河汇流区域上强降雨,使两站水位在24日0时后快速上涨,竹林关站8:30分出现洪峰流量1550 m3/s,武关站8:40分出现洪峰流量2020 m3/s。
受7月中旬流域内大面积降雨影响,荆紫关站7月18日23:30曾出现洪峰流量为1240 m3/s的较大洪水,尚未落平,22日20点后就开始复涨。银花河洪水在汇入干流后,推进到武关河口与武关河洪水叠加,和沿途继续汇入的干支流洪水一起向下游推进,荆紫关站24日6点后水位快速上涨,最大涨率为2.83 m/h,13:42出现了8790 m3/s的最大流量。
3.2 洪水组成
本次洪水主要来自银花河和武关河两个支流及丹凤至以下干支流区域,丹凤以上干支流来水很少,洪峰流量仅有359 m3/s,且出现时间晚于荆紫关站峰顶出现时间,对此次特大洪峰的形成影响很小。竹林关站和武关站洪峰出现时间接近,且两站洪水传播至武关河口时间相差不大,银花河洪水和干流洪水在竹林关附近会合后,推进至武关河口和武关河洪峰叠加,又汇合武关河口以下干支流汇水,向下推进壮大,形成了这次特大洪水。
3.3 洪水特点
1)降雨产流区域相对集中,洪水主要来源于支流银花河、武关河和干流丹凤至过凤楼段,距离荆紫关站较近,洪水形成快。
2)降雨历时长,暴雨强度很大,如武关站最大1小时降水量65.8 mm,最大24小时降水量245.0 mm,强降雨造成干流洪水峰高量大。
3)洪水历时短,峰型尖瘦,流量超过2000 m3/s的持续时间仅20小时,符合山区河流暴涨暴落的洪水特性。
4)洪水含沙量大,最大断面平均含沙量达50.1 kg/m3,且沙峰出现时间滞后于洪峰。此次洪水输沙总量为1270×104 t。其中7月24日一日高达1123×104 t,日输沙量占全年输沙总量的80%。
4 认识与建议
丹江流域“7·24”特大洪水前期降雨充分,暴雨强度大,汇流快,荆紫关站洪峰流量超过该站百年一遇洪水,对沿河公路、电力、通讯设施及居民房屋造成严重破坏,给国家和沿线人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洪水过后,如何提高我们在突发暴雨洪水时的应对能力,尽可能减小其对堤防、河道工程和居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威胁,值得我们深思。
1)加强雨水情的监测与信息传递效率。从丹江流域降水量站分布图上可以明显看出,丹江河竹林关、武关以上降水量站点分布集中,以下站点稀少,局部强降雨可能漏测漏报,给河道水情的预测预报带来较大困难。加之荆紫关站以上站点归陕西管辖,省际信息传递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2)加大对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封山育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与治理力度。近年来,丹江河道挖金采砂猖獗,河道内乱堆乱放,滩地种植树木等,都对河道行洪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部分河段堤防也需进一步加高加固。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2010第6卷长江流域水文资料第15册江汉区[Z].2011.
[2]任建民.丹江流域水文特征浅析[J].西北水力发电,2002(04).
[3]赵志贡,岳利军,赵彦增.水文测验学[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