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多层次协同创新 驱动转型升级

2014-04-21 06:29李祖平陈文强王世锋
今日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上虞研究院科技

李祖平 陈文强 王世锋

上虞:多层次协同创新 驱动转型升级

李祖平 陈文强 王世锋

创新底蕴深厚发展态势喜人

2014年12月12日,区委书记孙云耀宣布2014上虞科技节开幕之后,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慧琳在致辞中报出了一连串漂亮数据——

截至2013年底,全区累计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9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5.41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科技产出综合评价高居全省第2位。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穷的动力。2013年,上虞的人均GDP已超过1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6万元。

科技创新是上虞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上虞一直非常崇尚科技、注重创新,早在东汉时期就已成为越窑青瓷的发源地,也诞生了化学鼻祖魏伯阳,都为上虞注入了创新因子。

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建设“创新上虞”的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在全省同类县(市、区)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去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和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创新驱动加速经济活力迸发

上虞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上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居省市前列,很大原因是创新驱动加速取代投资驱动,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新动力。通过认真贯彻省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建设“创新上虞”为总抓手,按照“强工、兴商、优农”的基本方针,从机制、平台和人才建设三方面来全面推进创新驱动,较好地发挥了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

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上虞注重发挥交通区位、产业发展、生态资源和发展空间“四大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强区”建设,深入开展“上虞科技节”等重大活动。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奖励办法》《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奖励办法》等多个科技政策,作出了推进创新驱动十大专项行动等决策部署。区财政每年安排6亿元资金用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2013年,区本级科技经费支出达2.3亿元,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5.1%,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4亿元。各级各部门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明确工作责任,分解落实任务,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目标导向和绩效导向,加强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围绕创新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自主创新能力、人才贡献、成果转化率等要素,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创新创造者的表彰奖励力度,有力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探索了多层次的区域创新体系。上虞致力于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在政府层面,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2013年11月规划用地160亩与浙大网新集团合作建设的上虞科技园正式奠基。该园整合浙大及浙大网新的相关资源,致力于打造上虞乃至长三角地区集研发、生产、办公、学习、休闲、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绿色智慧型园区”。在打造硬件平台的同时,同步筹建“上虞虚拟大学园”,以共建“知名大学上虞研究院”和“知名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主抓手,推进知名大学到我区柔性落户,3年后争创“国家大学科技园”,并实现“虚拟大学园”和“浙大网新上虞科技园”两园合并的最终目标。

按照“一个优势产业对接一所具有强势学科的大学”的目标,大力推进公共科创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抓好省级上虞绿色精细化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运行建设。今年已与浙工大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浙工大上虞研究院挂牌运营,实现了全区精细化工产业与浙工大的有效对接,机械装备、照明电器、轻工纺织等主导产业正积极推进与浙江理工、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的洽谈对接,力争到2016年每个主导产业都与知名大学共建一个研究院。同时,依托科创中心开展科技招商,目前已有华东理工等8所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和诚信科技等9家科技服务机构正式入驻运行。

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对接“双百”工程,目前我区企业与国内外200余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扎实开展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引导大型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9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8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4家、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12家,已有25家科技型企业到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品牌、专利和上市企业数量在全省县(市、区)中处于前列。

坚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上虞扎实推进“娥江英才”、“531海外引才”等高端科技人才支撑计划,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措并举,促进需求、人才、项目联动,将搭建平台和招才引智同步并进,深化政产学研结合。2013年共开展“引智强企”活动10次,引进硕士及副高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130名。目前,全区共引进“国千”2名,“省千”5名,绍兴“330”海外人才7名。接下来将突出科技人才重点,进一步组织开展“引智强企”、“智汇上虞·英才对接”等系列活动,创新“企业+人才+项目”引进方式,全面落实人才公寓等各项保障制度,着力营造人才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加速推进国际科技资源、先进技术成果向上虞集聚转移,推进转型发展。

多层次协同新突破推进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以及绍兴市七届五次全会以后,上虞区委、区政府将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列入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作为实现“八倍增”、“两提高”目标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和《创新驱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将工作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22个部门和单位,以多层次协同创新和多方面突破来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政府层——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以打造绿色智慧园区为目标,建设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浙大网新·上虞科技园”,建立研发、孵化等三大平台,建造独栋式研发中心、高层研发写字大楼、科技型企业孵化器、高层次人才公寓、商业商务配套等五大业态。在建设科技园硬件平台的同时,筹建“上虞虚拟大学园”软件平台,力争在2017年实现“两园合一”。要按照“一园多校、区校共建”的模式,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入园,支持高校在虚拟大学园设立教育机构、研究院、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面向上虞提供各类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养企事业单位所需人才,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实现高校的综合智力优势与上虞现有产业有机结合。

产业层——实施优势产业对接知名高校创新工程。根据上虞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明确主攻方向,实施重点突破,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设企业研发机构以及企业研究院,编制技术路线图,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全区每年实施重点项目30项,力争取得省级及以上新产品200项。

按照“一个优势产业对接一所知名高校,建立一家研究院”的工作思路,引进知名大学在上虞成立独立法人的、市场化运作的“知名大学上虞研究院”。加快推进2014年新成立的浙工大上虞研究院建设进度,力争2015年成立复旦大学绿色照明上虞研究院,并围绕机械装备产业、轻工纺织产业、光伏及绿色能源产业,逐步对接省内外知名高校,建立3~5家研究院。发挥研究院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产业孵化、政府智库四大功能,特别是要以人才培养作为新的突破口,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拓展以继续教育、人员培训为主的传统培养模式。深化浙工大上虞研究院的工作试点,发挥上虞的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块状优势、合作基础优势,把上虞作为浙工大化工相关专业的教育基地,并逐步扩大到复旦大学绿色照明等研究院,通过教育点的引入,让上虞虚拟大学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园。

企业层——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探索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创新文化。鼓励企业推进主动设计和重大招投标项目的实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初创型企业,加强在新产品申报、专利申请、市级科技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帮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力争通

过1~2年的努力培育成为科技型企业。对成长型企业,重点在科技、人才投入、行业竞争力提升上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培育成为龙头型、品牌型、创新型企业。以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实施“一对一”培育计划,注重成果产出与转化。支持有行业特色、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对产业具有扩散带动效应的重点企业建立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研究院。深入开展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清零行动”和专利工作“清零行动”,确保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和专利的全覆盖。

服务层——大力推进科技服务发展。加强科创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吸纳一批省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入驻,引进培育一批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科技综合服务水平,切实把科创中心建设成为优质创新资源的集聚地、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的助推器。坚持以创新需求为导向,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科技金融服务公司、专利商标事务所、评估咨询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科研成果转化、科技投融资、科技企业孵化和技术交易等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专业化中介服务。

在政府层、产业层、企业层、服务层的多层次协同创新的全面推进的同时,要实现多方面的新突破——

一是创新体系构建要有新突破。基本建成“虚实结合”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企业、高校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各司其职构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初步建成上虞虚拟大学园,力争在省内开创无实体高校县(市、区)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先河。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成效要有新突破。聚焦主导产业,根据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企业出题,政府出资,联合高校院所,加强关键环节的技术研发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补强产业薄弱环节,支撑、引领和推动产业整体优化升级和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要有新突破。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要依托,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引导和鼓励研发机构加强产业、社会发展等领域的技术攻关,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要有新突破。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尤其是企业研究院的建设,提高企业研发、设计能力,基本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更优科技新机制更好发展新常态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推动新型研究机构体制机制创新,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设立联合基金,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券试点,大胆开展科技金融探索。引导金融机构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创新,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探索建立政策性科技担保公司、科技保险公司,推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支持和引导民间资金创立各类风险投资基金,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吸引民间资本投向科技创新、投向人才创业。大力建设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市场,依托网上技术市场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高校、院所、创投机构和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向网上技术市场加速集聚,尝试通过众包的形式在网上技术市场征集产业发展疑难杂症的技术解决方案。

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从高校、科研院所中选派一批优秀科技人才走进区创新型中小企业担任企业科技指导员,开展科技政策宣传、创新规划编制、创新活动指导、结对帮扶联系、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增强科研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导企业科技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校企合作形成长效机制。

完善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和完善技术服务、技术评估、技术经纪及信息咨询等方面职能,有效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要发挥信息网络优势,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信息网,定期征集企业技术难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人才供求信息,及时做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项目中介、咨询服务等工作。

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大力实施国家和省“千人计划”,加快实施绍兴市“330海外英才计划”,开展“引智强企”活动,深化“智汇上虞·英才对接”活动,拓展人才创业项目引进渠道,吸引更多创新创业团队落户上虞。鼓励支持虞商回归创办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引导和鼓励京沪杭等高校上虞籍硕士、博士回乡创业,举办国内知名院校校长上虞行活动,通过提供创业场所、设立创业基金、增设创业基地等多种途径,搭建创业平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推进“娥江英才”计划,深入实施“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继续开展“百名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精心实施“金蓝领”培养计划。每年引进“国千”、“省千”、“绍兴330人才”6名以上。到2017年,培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100名,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名,高技能人才10000名。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幕已经拉开,上虞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的精神,以构建多层次协同创新体系为抓手,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上虞经济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轨道注入更加澎湃的动力。

猜你喜欢
上虞研究院科技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上虞区沥海镇小学
上虞